王承恩立刻停住腳步,轉身走回了原位,只聽崇禎輕聲道:“方才朕和溫體仁他們的會議你也都聽見了,朕現在想聽聽你的看法,對于孫承宗,對于劉毅和新軍的看法。”
“這......陛下,陛下不是已經規定,宦官不得干政嗎?魏忠賢的教訓已經夠多了,奴婢不是什么有才學的人,朝中的事情有陛下和諸位大臣就已經夠了,奴婢哪有資格發表什么意見,要是多嘴了,被大人們知道了,奴婢如何自處,魏忠賢奴婢是不想當的,只伺候好陛下就行。”王承恩彎著腰,對崇禎說道。
崇禎擺擺手道:“王大伴此差矣,朕沒有叫你干政的意思,只是單純想聽聽你的看法,不是說針對你一個人,我也可以叫一個小黃門,叫一個大漢將軍,問問他們的看法,只是你正好在場,又是局外人,有道是旁觀者清,所以朕想知道你的想法。跟你是什么身份沒關系。”
王承恩沉吟了一下,回答道:“既然如此,奴婢就說說自己的看法,說的不對還請圣上不要動怒。”崇禎搖搖頭,示意他不會這么小氣。王承恩接著道:“孫閣老奴婢倒是和他相處了不少時間,閣老不論為人還是處事皆是坦坦蕩蕩,也是一心為國,奴婢書讀的不多,可也知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閣老是個忠臣。只不過有時候做事有些欠缺,沒將陛下的情感考慮進去,但是閣老為大明著想的心思不能否認。這次遼東勢危,其實也不全是閣老一個人的責任,他提領遼東,接手的是個爛攤子,皇太極打進京師在各地勤王大軍面前尚能抖抖威風,就更別說遼東以一地之力跟他們抗衡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閣老也難。”
王承恩這么一說,崇禎倒是有些心軟了,確實,這個時候有些難為孫承宗了。這個責任不能全部算在孫承宗的頭上,朝廷承諾的三路援兵不也只去了一路嗎?也罷,等孫承宗回來就不治他的罪了,但是遼東督師的位子恐怕他是做不成了,就風光還鄉吧,也算是給他和天下人一個交代。
“至于劉毅和新軍,劉將軍是少有的大明軍中敢和建虜主動作戰的年輕將領,新軍更是憑借這股銳氣跟建虜廝殺,所以奴婢以為縱然他是有錯,但是只要圣上查清楚了一切之后,若他是一心為大明,便可繼續委以重任,若是有二心,擁兵自重,圣上再處置也不遲。但是現在新軍是抗擊建虜的中流砥柱,相較之下,利大于弊,裁撤新軍非明智之舉。”
崇禎差點就要給王承恩豎起大拇指了,沒想到他竟然有這番見解。既然王承恩也這么說了,自己暫且走一步看一步。他揮揮手道:“朕明白了,你去送密旨吧。”“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