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這次行動萬無一失。其實三人在出發之前已經研究過了登州城的輿圖。這個倒不是什么機密文件,在濟南城的巡撫衙門里就有。另外在德王府的府庫里也有山東全圖和各府輿圖。當日東江軍并沒有攻下德王府和府衙,所以這些圖紙沒有被破壞,余大成從府庫中將登州輿圖借調給了成康,這樣戊戌才能看到圖。
登州城的結構其實并不是很復雜,本來登州城只是一個小城,就因為萬歷年間了薊遼督師防區擴大,然后才將山東半島延伸的一塊放入了遼東的管轄區內,跟旅順遙相呼應,所以才建立了登萊防區,有了登州和萊州兩個軍港碼頭,也正是因為如此,為了將軍港碼頭和登州城聯系起來,才將登州城城區擴建了一部分,直接延伸到了海岸和軍港連接了起來。從輿圖上看,登州南北長而東西窄,整個城是一個長條形。倒是跟太平府的形狀有些相似,屬于南北走向。而登州城的府衙并沒有位于城市的正中心,卻是在稍微偏北一些的位置上。
戊戌他們從西南角入城,城中的開闊地帶自然是不能走,順著城墻走也是非常危險。所以只能先進入居民區,利用民房做掩護,然后一步步的深入到府衙附近。在他們鉆出來的民房內,還有情報軍將士留下的一些有用訊息。情報軍登州分支規模太小,沒有身手了得的軍士。曾經他們也想過穿著東江軍的軍服混進府衙前去救人,可是這并不可行,對于孫元化這種重點人物的看管是非常嚴密的,守衛的士兵互相比較熟悉,如果出現陌生人,恐怕立刻會引起懷疑。這也是戊戌沒有采用斥候營經常使用的混入敵營的辦法,這次的目標不一樣,況且城內的情況復雜,換上敵人的軍服固然是好,但是城南到城北距離較遠,自己只有三個人,無論是落單還是三人在一起都顯得非常可疑,誰都知道巡邏隊的人數至少是一伍。所以干脆直接穿上夜行衣。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府衙再說。
至于情報軍,戊戌告訴成康叫他們不要插手了,不是戊戌看不起情報軍的兄弟,而是他知道這些人的身手確實不行,精干的三人小組配合起來行云流水,加了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他們只負責提供情報和一些物資便可。況且全城戒嚴,這些人混在老百姓當中容易,可是大晚上的出了東江軍給普通居民劃定的聚集區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鬧不好就會暴露。人在越害怕的時候就會越緊張,所以即便東江軍內部暗流涌動,但是恐怕巡邏隊的密度比平時還要強出很多,這是人之常情。
今日,戊戌為了完成任務,三人也是配備了斥候營最好的裝備。每人一套夜行衣自是不必說。青弋軍斥候營的夜行衣可不是普通的一塊黑布了事,而是不規則的黑灰色,在制作的時候以灰色布料為底色,上面染上黑色的不規則塊狀顏色,并且在夜行衣的外層罩上了一層細細的紗網,可以有效的減少反光,并且在城市環境中很容易與街道或者圍墻融為一體,在比較空曠的地帶,紗網上可以插一些樹枝,野草,往地上一趴,不走近了,根本不可能看出來是個大活人。
除了夜行衣之外,每個人都帶上了一把折疊軍弩,折疊軍弩也是斥候營和情報軍的特有裝備,小巧靈活,可以發射很短的帶毒弩箭,只不過射程只有二十步,但是二十步的距離夠了,悄無聲息的一擊斃命即可。野戰部隊是不需要這種裝備的。另外防身的袖里箭肯定是人手一套,袖里箭因為無法瞄準,一直沒有什么準頭,但是用來自保效果倒是不錯。鷹爪鉤,迷魂煙,火折子,一小袋火油。都裝在一個不大的行軍布包內,幾個人背著行軍布包行動,大大的解放了雙手和雙腳。青弋軍的斥候們并不像普通明軍的斥候那樣,動不動就從懷里,靴筒內,袖口里掏出什么物什。有了行軍包,戰斗裝備都放在包內,更加的系統和規范,也方便士兵們隨時取用。戊戌三人的腰間還別了短劍,比腰刀短很多,但是比匕首略長。也是軍器局特地用精鋼打制的,質量幾乎跟吳東明麾下騎兵使用的馬刀一樣,削鐵如泥,并且短劍一側開刃,另一側則是鋸齒,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來鋸斷樹木,非常實用。另外戊戌還在包內放入了一個小型折疊千里鏡。這也是軍器局做出來單獨配發斥候營和情報軍的,比一般的千里鏡體積要小很多,望的距離也不是很遠,大約只有正常千里鏡的一小半,但是足夠了,斥候營執行這種滲透任務,一般都是在狹小的地域作戰,離敵人不會太遠。只要能看清百步左右的動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