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甄別的百姓十人一組依次走到灶臺前,切肉輔兵伸出油乎乎地手挨個分發豬肉片。但凡發現有百姓不吃豬肉,立刻會被抓捕,被抓捕回民也不會被殺掉,而是另行關押。破奴軍這一手大出馬騰輝意外,他派往靈州前線報信回軍沒一個逃過破奴軍的豬肉考驗。對于極少有肉吃的漢人百姓,特別是青壯難得有免費吃肉的機會,他們抓起肉就吃還埋怨破奴軍摳門。心情不錯的輔兵有時還同情心泛濫,他們對得上眼的百姓還會樂呵呵地多切一塊肉沾上鹽遞給他們。
讓誰也沒想到的是,龐光指揮的寧夏平虜所攻城戰居然出了大亂子。寧夏前衛是個不大的衛所,由于靠近邊關城防堅固,外墻都是結實青磚修砌,北、東南、西南三個城門都修建有甕城。馬虎威安排城里十余門小將軍炮、百余虎鐏炮依次擺放在城墻關鍵位置。
受到寧夏前衛攻城戰的影響,圍困寧夏平虜所破奴軍早早地在城門,七十至百丈之外設立了兩道防御護墻。在每道護墻處留有三個通道缺口,為的是方便死士運送火藥桶,以及留給蒙古人進攻通道。由于破奴軍龐光部屬于輔兵部隊,因而沒有向戰兵部隊那樣配備弩炮,所以,龐光支援蒙古死士的火力只有火銃。加之破奴軍精銳火銃兵都在戰兵部隊,因此,龐光部火銃兵是破奴軍中最弱的。
作為這只部隊的最高指揮者,龐光在破奴軍中主要負責鐵鎖城重要作坊的警戒,缺乏大戰經驗,只知道按張大帥戰場條例執行作戰。所以,他進攻戰法規規矩矩,該修建護墻就修建護墻,該派火銃兵就派火銃兵掩護。一切看起來那么完美,那么地…….。
雖然鄂爾多斯汗部拿到了主攻權,古新給出的格賞還有一條就是哪個蒙古最先攻入城內,誰就能得到其中三千石糧食的特殊獎勵。就是這個獎勵之策惹出了大麻煩,本來破奴軍只培訓了鄂爾多斯蒙古死士,為爭奪最先入城的獎勵,其他蒙古部族也紛紛要求培訓送火藥桶的死士。龐光當時覺得無所謂,本著一只鴨子是趕一群鴨子也是趕的原則,命令破奴軍死士教授其他部族蒙古死士。
這下好了,各蒙古居然選出了三千死士運送火藥桶,搞得破奴軍火藥桶嚴重準備不足,令龐光頭疼不已。這還不算什么,不知道火藥桶厲害的蒙古人,在沒得到龐光進攻命令時,各自拿著簡陋的攻城長梯從各個方向自發進攻,蟻覆攻城的蒙古人遭到回軍有力抵抗。
蒙古人為強戰功沒有理會破奴軍火銃支持,一窩蜂地向城墻沖去。在蒙古人一進入火炮射程,回軍就點燃了城墻上的將軍炮,依次炸響的火炮擊中了進攻的蒙古隊列。哪知蒙古人為爭搶戰功沒有排列成密集陣型,亂哄哄地松散人群幸運而又有效地減少了傷亡。
只是蒙古人接近城墻外十丈,城墻上虎鐏炮發威才令蒙古人感到恐懼,上百門虎鐏炮發射的散彈,飛卷出金屬風暴令城墻下蒙古人倒下一大片。不過蒙古都聽破奴軍講過,大明火炮裝填慢,虎鐏炮裝填更是慢上加慢。盡管蒙古人死傷不輕,但他們卻更加亢奮,因為回軍失去最據威脅的火炮。哪知蒙古剛剛鼓起的勇氣,又被城墻上倒下來的金汁澆滅。
滾燙的糞水散發出陣陣惡臭傾盆而下,燙熟蒙古人暴露的皮膚,也燙瞎了手扶長梯蒙古人的眼睛。在城墻下一片哀嚎聲中,蒙古人弓箭手趕到了城墻外,他們用手里長弓精準地射擊城墻上的回軍。混亂中蒙古死士開始向城門運送火藥桶,他們的死士一窩蜂抬著十來個火藥桶就往城門洞里鉆,蒙古死士剛進甕城就遭到守城回軍關照。
最先進攻北門的鄂爾多斯蒙古人,遭到回軍從城墻上倒下火紅地鉛水,燙死了死士也燙爆了他們手里火藥桶,巨大的爆炸炸毀了甕城城門,也炸飛了交戰雙方將士。令看熱鬧的破奴軍死士沒想到的是,如此大的爆炸居然沒引起殉爆。震暈后蘇醒的蒙古死士,抬著火藥桶失去了方向感,沿著城墻根到處亂跑。有領頭地就有跟隨的,其他蒙古死士看到第一隊死士向側面跑,就以為領頭的在向城門跑,于是紛紛跟在他們后面。
城墻上回軍面對越來越多的的蒙古人,他們把一床床棉被上倒滿火藥就往城下丟,隨后下落的火油罐引燃了棉被把平虜所變成一座火爐。回軍這次反擊終于引起了火藥桶連續殉爆,上千斤火藥連續爆炸成功炸垮了寧夏平虜所北面城墻。后續跟進的蒙古人,沿著垮塌的城墻興奮地吶喊沖入城內。短兵相接的巷戰不可避免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