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勁的北風呼嘯,推動黑云翻卷,對峙的破奴軍與回軍都急迫地想盡快結束這場戰爭。回軍急是他們糧食不足以打持久戰,破奴軍更急那是因為女真大軍很可能要去破奴城討回去年失敗的恥辱。
有多場大戰經驗的破奴軍統帥張平安眼光狠毒,在開戰之初就算準了回軍的進攻路線,同時也看到了回軍的不足與軟肋。其主要原因還是回軍統帥馬騰耀經歷的戰爭太少,在排兵布陣建立營寨時露了像,由于回軍以步兵為主,進攻時便于集結部隊,回軍修建營地過于集中在黃志部西北方五里地域內,戰場經驗豐富破奴軍斥候很容易就判斷出回軍進攻主營寨。
斥候一天五次回報軍情,能讓破奴軍**在地圖上標示出來。再加上與其他回軍營寨規模進行對比,就能測算出回軍進攻營地的大致人數。有了回軍集中的方向就能分析出回軍可能的進攻線路,有了回軍進攻線路破奴軍就能有針對性排兵布陣。為防備回軍采取沙塵、石灰等戰法,張大帥命令全軍緊急檢查各部面紗、口罩下發情況,避免在戰爭中出現不必要地損失。
同時,張大帥發出一系列帥令:在黃志部東北六里小山上設立指揮帥臺;靈州城所有俘虜交由輔兵看押;山地部隊田鵬部留下一千戰兵、三千輔兵看押俘獲的百姓外,把寧夏后衛交由大明京師官兵接防,田鵬部立刻向靈州所進發并作為全軍預備隊接防靈州。
在張平安看來,三天后回軍會全力出擊,要是破奴軍黃志部頂不住壓力潰敗下來,這場仗將是一次持久混戰的亂局。所以,作為一軍的統帥張平安不得不收起任何輕敵之心,小心翼翼地準備戰爭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他的指揮平臺,張平安要求是能看清整個戰場而不留死角,把個小羅天折騰地夠嗆。當張大帥視察指揮所后,非常滿意羅天對指揮平臺的布置,當場向羅天頒發銀質獎章一枚。
盡管交戰的雙方都知道此戰的重要性,但任何大戰前總是那么地寧靜,破奴軍大帥張平安帶領參謀長古新二十個小參謀,在三百親衛騎兵地保護下再次探查破奴軍防線。他特意來到黃志部駐防的戰線與黃志商討回軍可能出現的戰法。
張平安指著前線障礙地帶對陪同的黃志說道:“黃老哥!你的障礙帶還是有些薄弱,你是老統領了,要把敵人想得很狡猾才行呀!為何在咱們防御工事后不設立防御障礙?要是回軍攻破咱們的防線利用我們的工事與破奴軍對抗,你該怎么辦?老哥,不要怕麻煩多修幾道工事咱們就能少死不少人。這些兄弟都是破奴軍精銳,折損在這里不合算啊!”
黃志手拿記錄本,記下了張大帥的最高指示,也不住點頭:“大帥說的是,我馬上就辦!大帥,聽說回軍有一萬騎兵,馬騰耀會不會在關鍵時候用上這只部隊吧,真要是這樣我還要弩炮!”
“差不多得了,我給你老哥三百弩炮了!你還要?我打反擊就不用炮了?你自己想辦法,留三十門弩炮做機動。咱們前段時間火藥用得太狠,孫督師直嚷嚷說京師都快沒火藥了!你這位置選得不錯,不愧我破奴軍銀狼鐵軍做派!”
張平安連捧帶哄否決了黃志想多增加弩炮的建議,隨后他又去了張通部與胡明部大營,最后才到了柳青山大營。柳青山山地部隊一萬多人馬修建了二個營寨,為得是隱藏趙光明部戰車以及嚴誠重甲騎兵的蹤跡。走在山地部隊大營,張平安很是滿意破奴軍官兵高昂的士氣,為增加山地部隊這幫老兵的榮譽感,所有山地部隊將士都有一個純金打造的狐貍帽徽,這只奔跑的狐貍代表山地部隊在叢林中英勇善戰。
視察完各部營地以及靈州戰場地形后,張平安回答靈州東南親兵營帥帳,他剛進門就看到一張苦瓜臉的孫承宗。不用多想,老狐貍在為大軍的糧草發愁。想想也是,破奴軍戰馬極多,人吞馬嚼每天消耗的糧草就是一個巨大的無底窟窿,孫承宗不光要籌集破奴軍的糧草,還要為京師十余萬老爺兵發放糧草。
按說這么多部隊混在一起,早就為糧草爭搶不休了。可京師老爺兵從不與破奴軍爭奪糧草,他們目標明確就是來撿戰功的,怎么能讓出力的破奴軍餓肚子。再加上破奴軍張大帥為人爽快,在戰場上繳獲的銀子基本都與京師官兵分贓,而且他只拿小頭,這就讓京師官軍不好意思向破奴軍伸手。在京師官軍眼中破奴伯為人豪爽不假,要是觸及他的逆鱗,睚眥必報的破奴伯馬上就會翻臉不饒人。
他們只能在孫承宗面前不住叫苦,他們背景深厚也不敢對孫承宗逼迫過分,因為孫承宗與破奴伯私交甚篤,又把握京師人馬軍功分配,既然是來撿戰功何敢對孫承宗叫板。于是,他們的后臺**大鬧朝堂,逼迫魏忠賢從河南、山西、四川、湖北往陜西調配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