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大明閣老孫承宗心情格外地好。他眼里的小狐貍張平安最近特別能體貼人,送往朝廷報捷的奏疏令京師官軍分外高興,張平安還特地把繳獲的銀子讓他這個前線督師親自發放。八十萬兩白銀讓京師將士們都感念孫閣老的大度仁義,從不克扣戰功的孫閣老更是在京師官兵中口碑極佳。
唯一不如意的只剩監軍郭汝南,自打郭汝南得罪了張平安,這睚眥必報的草原狐狼就沒有給這個大內少監好臉色。在報捷的奏疏中,郭汝南的軍功只是在病榻上喊喊口號而已。看到奏疏的郭汝南當下就把奏疏撕得粉碎,當張平安得知郭汝南撕毀奏疏后,先是在京師將領中放消息造謠說監軍要獨攬所有軍功,隨后找由頭杖斃了郭汝南身邊隨侍小內侍,引得京師所有將領隨聲附和叫好。
逼迫嚇破膽的郭汝南在奏疏上附名蓋印,孫承宗當然不會放過這收買人心的好機會,他在奏疏上具名上表,稱贊京師官軍作戰英勇,各個京師將領更是身先士卒沖在最苦最難的最前線,孫承宗的奏疏得到追隨他來撿現成軍功的京師官兵的熱烈追捧。
但是,大早上小狐貍陪他吃早飯時,孫承宗看到了張平安一臉怒氣,就猜到小狐貍要動壞心眼了。不管張平安如何表現,孫承宗總是一副波瀾不驚的面孔,這讓自稱破奴軍表演帝的張平安頗為無奈。張平安內心深知,在官場的歷練上他與老狐貍這個官場老手來說還是差得太遠。無奈之下的張平安,拿出一份破奴軍急報遞到孫承宗面前。
哪知老狐貍孫承宗看也不看,繼續慢嚼細咽地吃他的早飯,直到孫承宗吃罷早飯還點評張平安最喜歡廚子做的早飯:“你小子用得這個廚子不錯,就是這個酒釀小圓子太甜,人老了口味就喜好清淡!”
點評完,孫承宗端起茶碗輕酌一口漱了漱嘴中殘渣,伺候在他身邊的管家孫慶文趕忙拿起一個銅盆去接,張平安看到老狐貍這種做派心里來氣,他深吸一口氣壓制著內心怒火賠笑道:“老爺子心情不錯,那我就帶兵回破奴城了!小子有在先,但凡大明官員敢拖破奴軍后腿,我就不管大明陜西這里的破事兒了!”
孫承宗并未接小狐貍話茬,而是拿起急報戴上眼鏡仔細閱讀,這事先后腳到來的破奴軍急報。前一份說寧鄉縣地界有民團鬧事,后一份就比較詳細了,不但把這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還把六十破奴軍輔兵殺死七百五十人民團的戰斗經過寫得詳盡。默默看完軍報的孫承宗陷入深思,今年北方出現干旱這在朝廷邸報中已有詳報,堵截逃亡的百姓也是當地官員無奈之舉。
要是有田產的百姓都活不下去逃走了,有功名讀書人以及藩王又不交稅,剩下的稅賦找誰去收。皇上不知民間疾苦一味地派太監去各地收礦稅,小狐貍有一點說得對,大明這樣爛下去就算殺了高闖王,也會陸續有其他活不下去的百姓鋌而走險去當胡闖王、李闖王。這些都是后話了,當今要務是看小狐貍想要什么才能安心剿賊。
“別拿撂挑子來挑事兒!說吧!你小子想要什么?”
小狐貍張平安被孫承宗當場揭穿他的想法頓時愕然當場,張平安實在是沒想到孫承宗會如此直截了當地向他發問。
“嘿嘿…嘿嘿!老爺子真風趣,您既然都問了小子當然只能領命了。呵呵呵!您得拿出督師的氣魄來,警告山西官場別挑戰破奴軍的耐心,逼急眼了我還真不給朝廷臉面。您老看到我破奴軍是如何破城地,小子我不介意攻破幾座山西城池!這次我給您老一個面子,我不要銀錢就讓山西拿五十萬石糧食犒勞破奴軍即可。”
“你小子真敢獅子大開口,五十萬石糧食可以給你,不過要等你剿滅馬騰耀反賊后再說。”孫承宗手端茶碗,不緊不慢地回道。
聽罷,張平安內心暗自鄙夷:這老狐貍太不要臉了,嘴里一點實惠東西都沒有。這老狐貍簡直比我還無恥,五十萬石糧食還要等到剿滅馬騰耀后再說,就等于說他又要賴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