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認祖歸宗
當古埃及被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征服,古埃及文明就成了昨日黃花。當兩河文明被**吞并,惜日最璀璨的文明變成了漫漫黃沙。古印度文明被外來侵略,也搞得一盤散沙。唯有華夏文明仍灼灼其華,燭照神州,光耀華夏。華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是全世界文化的源頭之一。它綿延不絕橫跨人類歷史的長河,它經歷了輝煌的發展時期,以其獨特的體系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過重大影響。
華夏文明和世界其他三大古文明不同,主要是因為華夏文明非常講究傳承。從小的方面來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從大的方面來說,《莊子.養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原以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薪火相傳就是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歷史上中華文明也像其他文明一樣,遭遇到無數次的侵略,有的時候,中華文明可以成功抵御入侵,守住江山社稷,有的時候卻江山盡失,但是華夏文明的傳承卻一直沒有斷絕。
華夏民族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有著極強的凝聚力與團結統一的優良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消亡了,其中不乏有為人類作過杰出貢獻的民族。而華夏民族數千年來,雖然經歷了和自然及敵人的嚴酷斗爭而不解體,并日益繁榮,就是因為她有一個光輝的整體形象,有一個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龍起著維系和向心的作用。
有一個叫《狼圖騰》的書,極力粉飾蒙古。熟不知蒙古的狼文化,和世界上無數民族一樣,只是曇花一現。無論如何粉飾,卻無法改變,狼自私,兇殘、嗜血好斗的本質。有人說蒙古人非常團結,永遠比漢人團結。事實讓說出這個觀點的人,不是腦殘就是白癡。翻翻蒙古歷史,你會發現,他們自已人砍自己人,比外人砍他們兇悍的多。從蒙古統一,到迅速分裂成四大汗國,然后相互開片,近百年混戰,如果他們團結一致,恐怕老朱同志也無法把蒙古人趕出去。
可是華夏的龍圖騰卻不一樣:“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魏國為了迎接美洲代表團,不僅在官道兩邊掛著無數“歡迎回家”的錦旗,同時也在官道兩邊無數龍燈、龍的雕像,還有龍的旗幟。
當美洲代表團中的羽蛇神大祭司看到那些造型栩栩如生的龍燈和龍形雕像時,更加激動莫名。羽蛇神是美洲各族各部的共同信仰,盡管他們的語和習俗會五花八門,各不相同,卻擁有著同樣的信仰。
魏國聰明工匠還在龍燈和龍形雕像內部制造了不少機關,不僅龍可以做一些特定的動作,還可以讓龍燈和龍形雕像不時的噴火吐霧。要說裝神弄鬼的本事,道教的道士可比這些美洲的祭司們高明多了,那些習慣胡亂煉丹的術士,無意間制造出來了干冰,只要將干冰釋放出來,就會形成滾滾霧氣,隨著這些霧氣的產生,這些龍就像活了一樣。特別是從龍嘴里噴出的火,這可是經過改裝的噴火油柜,一次發射可以將十數斤猛火油發射出去,形成道道火龍。
從漳河的景陽渡,到鄴城這短短三十里的官道上,無數機關龍燈和龍形雕像,配合著口技藝人集體發出的龍吼嘶鳴,不時的噴出火龍和吐出團團云霧,讓整個官道霧氣彌漫,火光沖天。不僅美洲代表團被震撼到了,就連魏國百姓也確實被嚇了一跳。
羽蛇神大祭司拜祭了大半輩子羽蛇神,他自己也沒有看到過羽蛇神顯靈,然而在魏國,在這個傳說中的天國,數十上百支蜿蜒巨龍頓時顯靈了。這讓美洲代表團的羽蛇神大祭司們,幸福得快要暈了過去。
美洲代表團的代表們以為這是神跡,這是神靈對天國的眷顧。他們口口相傳,可哪里真見過羽蛇神顯靈?如果僅僅只是這些花樣,那也太對不起冉明這個后世之人奇思妙想了。冉明記得西班牙在征服美洲的時候,其中一個優勢就是阿茲特克人曾有一個關于來自海上民族的傳說,是指一些白皮膚、白胡子的人從海上而來,教給他們各種知識,幫助他們建造神廟,后來又從海上離去,并許諾以后一定回來,這些人被阿茲特克人稱為“克薩爾科亞特爾”。所以當西班牙人到阿茲特克帝國的特諾奇蒂特蘭時,他們的白皮膚給了他們極大的優勢。阿茲特克人以為他們的神依照諾又回到了他們身邊,于是設宴慶祝。沒想到這些“神”卻毀滅了他們。
冉明就把美洲土著神靈信仰利用到極致。除了制作這些龍燈和龍形雕塑之外,冉明還命人打造了不少龍形風箏,這些數十條龍形風箏在云層中穿梭,讓美洲代表們更加感覺不可思議。不少美洲代表們已經不知所措了,他們感覺魏國才是羽蛇神眷顧的地方。龍形風箏那只是小兒科,當一個一個龍形熱氣球冉冉升起的時候,這些美洲代表們集體昏厥了。
美洲代表團的到來,對于魏國來說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無論華夏歷史上擁有多少藩國、屬國,但是他們都得不到華夏的認可,他們始終都是外人。而美洲代表們,則是代表著殷商遺民后裔,算是華夏的分支。冉明此時是華夏民族的族長,此時他這個族長代表著將美洲這個分支認祖歸宗。
從家國天下來說,這樣的事情其實非常常見。王猛是冉明頭號心腹,魏國朝廷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哪怕此時他已經離開了中樞,明眼人都知道王猛其實是下去渡金,等王猛歸來,內閣必須占據著重要一個席位。然而無論是太原王氏,還是瑯琊王氏,還是京兆王氏都多少次派人與王猛接洽,商量著讓王猛認祖歸宗。太原王氏并且信誓旦旦拿著族譜找王猛,聲稱王猛就是太原王氏分支。太原王氏歷史上出的名人非常多,像三國時期司徒王允就是太原王氏。太原說稱王猛乃漢司徒王允之孫安樂候王黑之次子王景,因戀上家中美婢,私定終身。在古代聘為妻,奔為妾。私定終身的夫妻關系,不具備法律效力。結果王景怒而破出家門,轉而向北海定居。
要仔細算起來,太原王氏當代家主王述還是王猛的兄長,王坦之則是王猛的侄子輩。至于這個證據王猛只是笑笑。他的祖父是王景沒錯,可不是秘密,只要稍加打聽,就可以打聽得出來族譜造假,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當然,瑯琊王氏給出的條件則誘人的多了。瑯琊王氏王導長子王悅,無子。可由王猛過繼王悅,繼承王悅一支門房。這話潛意思就是,你王猛入我瑯琊王氏的祖譜,你可以接任下一代家主。在古代,每一個士族門閥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特別是瑯琊王氏百年經營,家資非常雄厚,僅僅露出明面上的財富,就是江南商貿公司三成四的股份。江南商貿公司注冊資金是一千六百萬金。三成四的股份就價值五百多萬金。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過,王猛是最知道冉明心思的人,他知道冉明一直努力打壓士族門閥,他可以受到冉明的信任,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因為他沒有門閥背景。否則擁有弘農楊氏背景的楊暉、擁有隴右李氏背景的李賢,皆沒有進入冉明的核心權力圈子。如今楊暉雖然官居三品揚州刺史,李賢也是弘文館大學士,但是他們都沒有了進入決策層的機會。王猛是聰明人,他肯定不會自毀前程。
話說國家和家族都是一樣,當冉明提出并入美洲的時候,幾乎全面反對,可以隨著王丁將美洲擁有不亞于魏國的領地面積的時候,這些反對聲音頓時弱了一半。當王丁講到美洲擁有可以不下八千萬傾良田時,反對聲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當王丁講到美洲擁有豐富的金銀礦產,各種資源取之不盡的時候,整個魏國朝廷聲音一致了,誰敢反對并入美洲,我跟你急。
總之,這不是一次尋常的邦交活動,而是非常重要的國之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