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的屠戮,其實進行的并不長,區區一柱香功夫,殺掉了近百名嚈噠軍將士,剩下的嚈噠軍也顧不得他們的職責了,離開那五座木橋,然后瘋狂的向東岸跑去。那些潰逃的嚈噠軍將士,邊路邊大叫道:“魏國人不是人,他們都是魔鬼,他們都會妖術!”
寧澤光并沒有理會那些已經潰逃的嚈噠軍將士,因為他們只剩下三十一個人了,而且大部分都帶著傷,根本無法吃下這么一大股嚈噠軍。他仍然肆意的收割著嚈噠軍將士的性命,沒有半分憐憫,也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這些嚈噠軍將士擁擠在一起,剛剛反應過來,一顆手雷彈飛過來,就把他們剛剛提升起來的勇氣,炸得無影蹤了。
殘肢斷臂飛濺的到處都是,有些嚈噠軍將士甚至被同伴被炸飛的手臂或腦袋擊中負傷,剛才還幻想著自己可以逃出升天的嚈噠軍將士,現在已經對自己的處境絕望了。寧澤光此時在嚈噠軍將士眼中,變成了一具無可匹敵的戰神,無比高大的存在。然而這些嚈噠軍將士卻不知道,像寧澤光這樣的人,在魏國每年都可以畢業三千多人。
寧澤光然后望著三四百名嚇得不敢逃跑的嚈噠軍將士道:“投降或者死!”
剛剛嚈噠軍將士還以為寧澤光腦袋有病,可是現在沒有人認為寧澤光是跟他們開玩笑。
“我們投降!我們投降!”大家仿佛手里的兵刃正在燃燒,正在燒灼他們的手掌一樣,丟下了手里的武器,投降的聲響此起彼伏,流利而且熟練。愿意為了祖國戰斗到最后一刻的英雄,與愿意投靠敵殘害自己民族的人一樣,都是少數,更多的人都只是渾渾噩噩的活著,即便是卑微屈辱但是依舊無奈的活著。
安西軍南線兵團**,一名參謀人員從偵察營得到的一份情報,然后走到了劉科的身邊,將情報遞給了自己的上司匯報道:“劉大將軍!四十四師偵察營剛剛傳來的消息,第四十四師直屬偵察營第一連第三排已經抵達赫里河西岸,并且阻止住了嚈噠軍的潰逃。如果情報沒有失誤,他們現在創造了一個奇跡。”
“哦!”劉科聽到這里,很有興趣的拿起了情報看了起來。不一會兒,劉科呵呵的笑了起來:“長江后浪推前浪啊,咱們這個小師弟可真了不得。區區不足一個排的兵力,居然野戰正面擊退數千嚈噠軍。并且斬殺六百五十二級,生擒四百零三人。”
參謀道:“這個戰績有點太過駭人了,四十三名騎兵居然正面擊潰三四千嚈噠軍騎兵,擒殺上千人,這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本將軍倒認為這份戰績是真實的!”劉科道:“首先這戰報里面有地點有人物,還有俘虜的人數,這顯然不會是蓄意欺騙的虛報。另外這從側面也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嚈噠軍已經沒有戰意了!”
……
魏國鄴城皇宮太武殿,如今魏國也算是多事之秋。魏國吞并中南半島,設立三州,直接納入朝廷的直接管轄。然而林邑國占城被攻破時,其國王范佛六歲的兒子范明達被林邑國忠臣救出占城。時隔一年多居然舉起反旗,反抗大魏的統治。以魏國在中南半島保持的強大軍力,這些占城國遺民掀起的反抗,根本經不起魏軍的雷霆一擊。
從范明達舉旗造反,到叛亂被平定。前后只有不足一個月的時間,然而安南軍在中南半島殺得是尸山血海,結果因處理尸體不當,引起了瘟疫。這些對魏國軍隊的影響其實并不大,冉明從建軍之初就對衛生非常重視。而且在進軍中南半島的時候,隨軍配備了大量的藥材和醫生。雖然這個瘟疫對魏國軍隊并沒有造成什么損失,可是交州日南郡卻形成了一個百里不見人煙的鬼蜮。并且這個瘟疫因為持續高溫天氣,非但沒有減弱的態勢,反而愈演愈烈。這一切都牽掛著冉明的心。
除了中南半島之外,魏國正在大舉用兵的青藏高原也諸事不順。冉明動用五十余萬軍隊進攻高原,明面上是武力統一高原,消滅苻堅殘部。事實上呢,卻是為了一勞永逸,徹底解決高原之患。這五十余萬大軍除了三個高原山地師是進攻主力之外,其他軍隊都是為了威懾敵人,逼近吐蕃和氐羌各部投降。順帶著,冉明是命軍隊把后世的那道天路給修通。
高原只所以可以威脅中原王朝,就連強大大唐打了上百年,也沒有消滅吐蕃。冉明知道唐軍無法解決高原問題,不是因為戰斗力的原因,主要是后勤補給實在困難,而且高原反應強烈。冉明打算利用魏國龐大的海外殖民收益,快速進行魏國的基礎建設。光聯通各州郡的官道還不行,必須把高速公路和鐵路修到高原上,讓天塹變成通途,這樣以來,高原就再無分裂的可能了。只要他們敢分裂,中原王朝就可以利用高速公路和鐵路,把軍隊和補給運輸上去,就可以輕易把他們輾壓了。
人家韓信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讓大漢王朝困龍出海。而冉明則是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是明攻高原,暗修鐵路。從而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最先開始,這條高速鐵路和公路同時進行,從西海郡西平縣(今西寧)開始修建,第一期工程就是從西平至威定城(今天格爾木市)。這段鐵路被魏國命名為西威鐵路,全長共計一千六百二十八里。這段鐵路在后世,也用了二十六年多的時間才完全建成。冉明的計劃是非常好的,可是實際上這段鐵路要穿過崇山峻嶺,越草原戈壁,過鹽湖沼澤,直至昆侖山下的戈壁新城威定城。
就在開工期間,很多路段都需要開鑿隧道。然而一次施工過程中,由于火藥量太大,造成一段長達八百多步的隧道塌方,一下子掩埋了近六百名施工將士。雖然這些被掩埋的將士,生存的希望非常渺茫,冉明還是嚴令**謀部,派出欽差大臣,監督營救善后工作。除了這些事情之外,益州的暴雨也牽掛著冉明的心,長江上游暴雨,中下游同樣暴雨受災。好在冉明提前做了預防,派出軍隊積極參與救災,調撥軍糧賑災。
到處都是事情,這讓冉明一度沉迷的科技研究也陷入了停頓。突然聽到殿外傳來急報,一向沉穩的冉明也不坐不住了,豁然而起道:“快傳!”
充當信使的小宦官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冉明還沒給他好臉色一把搶過情報就觀看起來。緊接著,他皺著眉,不禁道:“竟有這樣的事。”
前來匯報工作的內閣首相王簡也看了看急報,突然道:“蒼天保佑,臣為陛下賀!”
每當天災人禍,其實都是野心家登臺亮相的舞臺。天災其實不可怕,可怕的還是人禍。明末進入小冰河時期,全國各地天災不斷,各種野心家開始登上舞臺。雖然后世給李自成和張獻忠非常高的贊賞,稱他們都是義士。事實上呢,正是他們聯合滿清摧毀了漢家最后的道統。無論**給滿清如何粉飾,但是清朝農民的負擔,比明朝最**的時候,還要重這是事實。
魏國統一天下,也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首先是那些士族門閥,還有晉國貴族。在益州,從公元三四七年開始就是桓溫經營的地方,那里桓溫擁有著非常深厚的民心基礎。
一旦桓溫和其余黨利用益州災情舉旗造反,最終雖然肯定會被魏國朝廷**下去,但是卻會給魏國造成非常大的損失。特別是人的腦袋砍掉非常容易,可是要長出來就難了。冉明非常擔心這個問題,所以對待益州暴雨災害的時候,提出了三條意見,就是為了避免這些意外發生。
但是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桓溫和其余黨果然在益州暴雨災害發生之后,開始四處鼓動百姓造反,只是魏國朝廷反應的速度太快了。第一時間派出部隊進入災區,進行救災的同時,針對特殊時期造謠滋事也是鐵腕打擊。這一打擊不要緊,居然抓到了一百多名細作,雖然沒有抓到大魚,卻化解了這場陰謀。
當然這個功勞,也不是皇家特衛無孔不入,而是魏國朝廷已經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和擁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冉明和冉閔父子二人民心問題方面做得是太好了,減輕了負擔的百姓,過上了好日子,他們都念著冉明的好。同時在災情發生時,魏國朝廷第一時間把糧食和藥品和救援力量送到了災區。
無論那些細作如何蠱惑,百姓就是壓根不信,不僅如此,他們還響應官府的號召,把這些細作扭送給了官府。抓獲了一百六十余名細作,皇家特衛果斷出擊,順藤摸瓜又抓到了一條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