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使者邁拉提雖然是康居王的人,事實上他也是投靠嚈噠可汗顎那邽,這次出使魏國名義上是打著康居王的旗號,事實上是也試探魏國的虛實。不過聽到郭世彥直不諱的說出這些話,還是讓邁拉提大吃一驚。雖然邁拉提心頭俱,卻未敢表露出來。“多謝上國皇帝陛下關心,如果有時間我們國王殿下當造訪鄴都!”
郭世彥道:“康居國乃我們大臣世代藩國,我們作為宗主國,自然有責任有義務保護藩國的安全,等我們蕩平西域,消滅宇文忔與嚈噠人,定會去卑闐城(約當今塔什干或奇姆肯特等地)拜會康居王殿下!”
邁拉提則應道:“那小使則提前恭候將軍虎駕!”
“不過。”
“不過什么?”
“沒什么,最多兩個月,快則一個月,我們就可以再次相會!”郭世彥笑道。郭世彥原本想讓使者帶話給康居王,讓他們上書請求魏國發兵求援康居國,不過他又想到此時康居王在康居國不過是嚈噠可汗顎那邽手中的一個傀儡,這樣的國書,他肯定是發不出來的。何謂霸道?霸道不是面目猙獰兇神惡煞,霸道就是我想干什么事情都按我的邏輯來,滅嚈噠也罷,復康居也罷,都是我說了算,不用跟你商量。
作為安西軍一線統兵將領,在戰略層面的東西,郭世彥也有機會接觸,冉明可是不想像漢朝那樣,僅僅在西域維持一個明面上的藩屬關系,現在魏國已經在普利王國和潘地亞王國建立了藩屬國樣板體系,如果康居國想成為魏國藩國,就要像普利王國那樣,把國內的軍權和政權以及外交權力全部交出來。
在西域或安西甚至河中地區,魏國要想長治久安,在古代其實是一個無解的難題,西域和中原相隔**,消息來回至少需要一年半載,別說中原要直接,就算是要委派官員過來,也是行不通的。一來,河中的百姓未必肯服氣,中原來的官員也未必能治理好河中,二來,中原的士子愿意**迢迢去西域做官?更何況就算冉明憑借著威望,把西域流官分配下去,可是冉明之后呢?
在西域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軍隊,在西域駐軍,無論漢唐其實都不多,漢朝就不用提了西域都護府下轄的直屬朝廷的軍隊不過兩千余人,這點軍隊只是象征性的存在。至于唐朝還好點,在唐朝設置安西都護府以及四鎮都督府,共轄五萬余軍隊。這點軍隊要想維持地方穩定,其實還是做不到的。
如果再增加軍隊,按照西域的生產能力,也能養活的起,可是一支完全不需要依賴后方的軍隊,孤懸在外,很難保證其忠誠問題。冉明猜測,如果統兵大將有異心要想割地自立,中原王朝根本沒有實力反撲。要知道魏國如果沒有其海外殖民地輸血,根本沒有力量組織這么大規模軍隊的西征。
作為冉明這個后世之人,冉明知道有一種辦法可以把問題解決,那就是科技實力,哪怕魏國的蒸汽機火車此時運載能力低,不過一個火車對可以掛載二十五節車廂,可以搭載全副武裝的一個半營和兵力和半個月以上的補給。如果再減少裝載人數,就可以搭載一個營一個月的補給量。所以冉明在火車發明出來之后,這才把西征提上日程,因為冉明明白,無論是唐時碎葉也好,番夷海也罷,利用火車一個月足可以把軍隊運輸到那里,依靠西域的軍事力量,完全沒有力量對抗**。
魏國的鐵路將沿著開辟出來的絲綢之路一路往西修,等到魏國可以控制的地方,必須把鐵路修通,這樣以來,魏國別說控制中亞,就算是印度西亞和北非,也不在話下,當然,在這個時候的蒸汽機火車還無法辦到,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魏國將看到長期治理的曙光。
安西軍西征事實上就是依靠實力輾壓,無論是嚈噠人也好,波斯人也罷,他們都沒有力量對抗安西軍,就算有能力對抗安西軍,也無法對抗源源不斷到來的魏國軍隊。
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魏國統治下,并不全都是歡樂的,富裕的,也有痛苦的,貧寒的。民族同化,不能依靠少數民族區別對待,這樣只會造成分裂,下場肯定悲劇。所以冉明目前就正在營造一個大中華民族,而不是帶著引號的中華民族。
在魏國從北到南,都在漸漸恢復生機,然而在北漢國的的部族卻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在魏國全方位的封鎖之下,北漢國如今可以獲得的中原的貨物非常少,而且這些通過走私途徑過去的貨物,在冉明的暗中授意下,以精美絲綢和上好瓷器等奢侈品為主,卻全然沒有北漢國急需要的生活物資,像糧食、食鹽以及鐵制品,則全部屬于禁品。
在這個情況下,漠北北漢國諸部掙扎在生存邊緣,然而偏偏天公不作美,在進入黃帝紀元四七九八年之后,直到五月份北漢國大部分地區滴雨未下,原本急需要補充營養的諸部牛羊馬匹,則因為沒有足夠多的草料喂養而餓死,連牛羊馬匹都大部分餓死的情況下,北漢國諸部的下場可想而知,在這個情況下,北漢國正醞釀著一場巨變。
當然,也不是所有北漢國的部落都活不下去,而北海(今貝爾加湖)南岸五百里的地方,是整個漠北最好的草地之一,水草風貌,土壤肥美,劉庫仁在那里建立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個牧場,不過這些牧場都是屬于北漢國最核心的部落所擁有,至于北漢國附屬部落,則沒有這個機會。
不患貧,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道理不僅適用于漢人,同樣也適用于漠北諸部。
ps:最近卡文了,像便秘一樣難受,寫不出來心中那份激情,非常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