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約維安的擔心
“翠娘,我可憐的孩兒,你死得好慘啊!”
“官官相護,天公不道!”
“吾皇陛下何等英明,怎么會被如此貪官蒙蔽!”
衡山李氏幾乎全體出動,加上老弱婦孺,幾乎多達五六百人涌堵在衡山縣縣衙前,這些李氏族人把縣衙正門布置成靈堂,還請了一群道士在衙門前做法事,頓時整個縣衙前街哀樂齊鳴,煙霧繚繞。國人素來都有看熱鬧的傳統,所以加上好事者,足足數千眾,把整個縣城都擁堵不堪。
衡山縣令張淳張子厚系魏國科舉進士出身,剛剛替補衡山縣令不過半年,作為一個官場新丁,他遇到這事,頓時急了。
縣尉周重九道:“子厚兄,要不我現在出去給他們一個交待,大不了給那翠娘償命!”
“償命,償什么命!”張淳道:“你又沒有殺人,何必背這個黑鍋?
說這句話的時候張淳明顯有點虧心,說實話,他已經產生了拿周重九來平息民憤的念頭。不過,魏國官制進行了改動,刑名、獄誦以及典計之權都歸了刑**事,這個刑**事差不多就是相當于后世檢查院和法院的集成。縣設刑**事,郡設判官、州設推官,受吏部、大理寺和督查院三重管理。既然是刑**事宣判周重九無罪,他雖然是縣令卻不好干涉司法公正。
“哎呦!”周重九頭疼的道:“子厚兄,這該如何收場啊?”
“這!”張淳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半個月前翠娘被人勒死在臨時居住的小院中,而縣尉周重九當時正在率領衡山縣衙役配合長沙郡治安團,剿滅位于衡山鐵頭賊。這個衡山鐵頭賊據說是原晉國散兵游勇組成,經常趁著治安團軍和鄉勇不備之時偷襲村寨,以前每年都有村寨被屠的事發生,從衡山這里經過的商隊也是提心吊膽,一旦遇到這些盜賊,輕則貨物被奪,重則也是性命不保。為了剿滅衡山鐵頭賊,長沙調集八百治安團,配合各縣衙役和鄉勇,共計兩千余人,歷時二十余天,終于將衡山鐵頭賊剿滅了。當時周重九全程隨軍剿匪,既無作案時間,也沒有作案動機,因為誰都知道周重九如今單身,早就想娶翠娘為妻。所以刑**事在問案后,就直接判處周重九無罪釋放。
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翠娘之死居然按在了周重九頭上,這讓周重九百口莫辯,而案發現場唯一遺留的兇器,就是原本屬于周重九的腰帶,可是這卻說明不了什么,周重九的那根腰帶,早已三個多月沒有用過了。
就在衡山縣三巨頭還在商量著如何解決此事時,而在衡山縣一處內宅中,衡山李氏祖老李敬宗正與一名仕子模樣的人品茶聊天,只見李敬宗這時開口問道:“蕭郎君,這事真的不會出問題?這萬一朝廷要是怪罪下來,把我們衡山李氏一族打成叛逆,這該如何是好?”
“肯定不會!李老切莫擔心!”蕭郎君笑道:“你們李氏何罪之有?你們既沒有舉旗反魏,也沒有辱罵朝廷和今上,只是要討一個說法,這乃是人之常情,翠娘為李氏婦,雖曾被趕出家門,卻沒有立文書休妻,在法理上,她如今還是李氏的人。現在翠娘死得不明不白,李氏想要討還公道,有何不妥?”
“只是民不與官斗!”李敬宗思慮片刻道:“我們李氏真能討回公道?能拿回千萬錢?”
“當然,魏國法律規定,殺人者除死之外,還要賠償死者家屬財物。”蕭郎君笑道:“周重九身為衡山縣尉,卻也是官軍出身,此人并沒有親屬,孑然一身,如今他名下還有三百畝上好的水田,哪怕只拿到五成,也足以價值千萬錢!”
聽到這話,李敬宗心中大定,作為衡山縣土生土長的宗族,李氏足足有上千口人,而族田卻不太多,因為魏國剛剛統一,李氏根本不清楚魏國的政策,害怕族人服徭役,課以重稅,所以瞞報了許多人口。事實上如今魏國人口如今已經突破了兩千萬大關,除了新生嬰兒之外,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由原來的隱性人口,變成了顯性人口。可是李氏這些族人雖然成了顯性人口,卻沒有土地可拿。
畢竟衡山在晉國治下,人口增加很多,而這個時候畝產太低,在后世能養活一人的田地,在這個時候差不多需要六十倍的土地。對于周重九名下的那三百多畝水田,是李氏眼中的肥肉。
在利益的刺激下,李氏在衡山縣衙的抗議行動越來越激烈,行為也越來越過激。剛剛開始他們只是正常的請愿,慢慢演化成了**民變。最終在有心人的刺激下,李氏宗族沖進了衡山縣衙,打死了“兇手”周重九。把衡山縣令張淳毆打成重傷,就連宣判周重九無罪的刑**事也在亂中被毆打致死。
等長水郡太守反應過來時,整個縣城成了無政府狀態,地痞流氓也趁亂而起,他們有的強搶商鋪,**良家婦女,而一時間衡山縣成了罪惡之城,至少上百人死傷,近千人受傷,這事長水太守自然不敢瞞報,只好把情況上報給**。
鄴城皇宮太武殿中,魏國皇帝冉明正準備召開旬月大朝會,就在文武百官面圣之后,還沒有來得及進入議政程序,冉明就瞥見了某個身穿青色武職官服的官員正在門口和當值宦官爭執。很快中常侍尤義順便匆匆從旁邊繞出去詢問情況不一會兒便臉色鐵青地重返了回來手中還拿著一個卷軸臨到御前上臺階地時候甚至差點跌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