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把水攪混
制約科技發展的基礎,其實就是材料。在后世天朝,國產的東西,特別是精密儀器,反而不如國外精度高耐用。這其實不是技術或設計理念的原因,而是因為材料質量不過關。國產企業漸漸走入困境,為了爭奪市場,反而沒有采取良性市場竟爭,而是采取了惡性竟爭,漸漸惡性循環。
在后世天朝,科技“大躍進”這種形勢非常明顯,天朝的科技人員追趕國外的心勁是有,不過卻用錯的地方。而材料研究卻不易出成績,特別是政治嚴重干涉企業,造成非常普通的搭便車現象。所謂的搭便車現象就是只要一個科研單位拿出一個成果,在政治全國一盤棋的大旗下,擁有專利的單位非但拿不到成果的好處,反而要搭上全國各地前來學習人員的招待費用。所以當時天朝人人不會愿意做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久而久之,材料工程方面與世界先進技術越拉越遠。別看某些產品號稱自主研發,事實上這些元件大部分國內無力生產。特別是當年普桑國產化進程中,整個中國三千多家汽車以及周邊行業參與競標,結果完全符合普桑標準的不足百分之一。
所以在這個時空,冉明極力保護專利,對侵犯專利的處罰非常嚴格。魏國在這個時代的專利法已經非常健全了,只要擁有一項專利就可以坐在家里收錢。金錢利益的驅動下,所以魏國對科技的發展非常迅速。必竟科研人員也是人,他們也需要吃飯。
魏國最初在研制火炮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炮身不夠堅固,發射數次后就會產生裂縫甚至是爆炸,這是鐵本身的材質所產生的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第一是使用更好的鐵或是直接用銅取代,但是好鐵和銅的價格都不便宜,一架火炮需要的鐵或銅的數量極多,若真的改變材料,那這個造價就實在太高昂了。另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增加炮身的厚度,但這樣造出來的火炮又實在太過笨重,移動十分的不方便,另外厚重的炮身也并不能完全杜絕炸裂的危險,所以這種辦法也并不可取。
在火炮研制遇到無數次的失敗后,魏國火炮研制團隊就想到了第三種辦法,先鑄造一個小炮筒,里面可以放定量的火藥和炮彈,另外再造一個大炮筒,使用時可以把小炮筒放在大炮筒中,這樣有了兩層炮筒,會讓炮身更加的堅固,另外就算是炮筒炸裂,也一般是從里面的小炮筒開始,到時小炮筒壞掉了,可以重新換一個,大大減少了火炮的維修成本。
這其實就是冉明所熟悉的明朝時期葡萄牙人發明的佛郎機火炮或子母炮,對于佛郎機火炮冉明雖然知道它的優點,不過也清楚它的缺點。佛郎機火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相對紅夷大炮而,佛郎機大炮的炮管較薄,口徑小(最大的一種也在85毫米以下),重量輕許多。其次是該型火炮射速非常快,幾乎熟練炮手可以做到十息一發(十秒),這個射擊速度是當時紅夷大炮的二十至三十倍。當然佛郎機火炮也有散熱快,安全系數高,重量輕,移動方便快捷,使用壽命長等優點,不過佛郎機火炮的缺點也是致命的,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紅夷大炮的遠射程。
冉明可是知道佛郎機子母炮不僅是后裝炮的祖先,而且是近代金屬定裝彈藥的原型,這是火炮科技發展的正確方向。所以,冉明對此也是異常觀注。不過魏國好消息還不止火炮取得了突破,而且就連蒸汽機也越造越熟練,故障率越來越低。
原本魏國已經出現了市場飽和的苗頭,差點會鬧成經濟危機,在這個時代對于鐵鋼的消耗,遠遠低于后世,魏國鐵鋼生產的產能大大過剩,因為產品大量積壓,所以魏國的鋼鐵企業,無論公私,基本上都處于虧損或微利潤狀態,不過在魏國大規模修建鐵路的情況,很好的消化了鋼鐵過剩的產能,反而因為修建鐵路,鋼鐵需求大增,對于鋼鐵企業下了大量鋼軌的訂單,這讓魏國鋼鐵企業煥發了新的生機。
很快因為修建鐵路,讓魏國經濟又產生一輪熱潮,修建鐵路不光需要鋼鐵,也需要木材和水泥,多達數百萬的土著奴隸以及大量魏國工匠每天消耗非常多的糧食和其他食品,雖然奴隸工匠不用付工資,可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是有的,畢竟奴隸也等于錢,沒有哪個商人原意把自己的奴隸白白累死,高強度勞動總得給奴隸補充營養吧,衣服破了總得給他們發身工作服吧,總不能讓奴隸當成光個屁股干活,所以修建鐵路不僅盤活了魏國的鋼鐵、水泥等產業,同時也帶動了紡織、食品以及各種工具的消耗,此時的魏國經濟正朝著又快又好的方向發展。
三月三,在古代又稱上巳節,這是個從漢朝時期就開始的古老節日,每天這天來臨之時,人們就會沐浴更衣,穿戴一新來到郊外踏春,其中已經成婚的女子更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那就是到河邊沐浴,據說泡了春天的河水之后,可以讓女子更容易懷孕。
漳水是鄴城附近最大的河流,也正是因為如此,三月三這天漳水河邊全都是前來沐浴的女子,這些女人三五成群帶著帳幔,來到河邊圍成一個封閉的浴室,然后就開始用春水沐浴身子,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三月三這天基本沒有男人敢靠近河邊,當然也有一些登徒子想要**,但若是被發現的話,至少也會被打個半死,而且事后還會被抓進官府送到工地服勞役幾年。
魏國百姓此時不用服徭役了,全部工程都會以工錢的方式支付,當然對于罪犯,魏國采取的辦法都是服勞役。
三月的河水還是很涼的,普通人家的女子才會直接用冰冷的河水沐浴,有條件的家人則是會把河水加熱后再沐浴。冉明原本想出宮垂釣,結果發現漳水幾乎全部被女人們霸占了,為此他不得不轉而向東北行去。
鄴城東北,有一處并不高大的丘陵,名叫韓陵。這里曾是漢代大將軍韓信的屯兵處。相傳韓信在此駐守期間,有一天到山腳下去,看見一白發老媼正在給人洗衣服。老媼滿臉的皺紋和縷縷白發讓韓信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于是就把她認作了義母。老人暴病而亡后,韓信將她葬于此地,故稱韓陵,此山以后也被命名有韓陵山。
冉明登上小韓陵山,極目遠眺,層林盡染,在陽光的照耀下,松林反射著刺眼的黃光,冉明喃喃的道:“承平日久,塵氛蕩滌,幾忘古昔之喧囂者……。”
“陛下倒是好雅興!”國子祭酒李賢恭維道:“如此美景,陛下何不賦詩一首,臣近來難聞陛下大作問世,甚是遺憾!”
聽到這話,冉明在心中暗道:“賦詩你妹啊,老子作詩全靠抄襲,雖然自己熟讀唐詩宋詞名篇,可是應景詩就那么多,抄一首就少一首。”冉明自然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是淡淡的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時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