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變化
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的戰斗力和士兵的身體素質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可不像后世輕輕一按發射按鈕,導彈就可以殺敵**之外。也不像后世一個兒童也可以用槍輕松擊殺一名壯漢。在這個時代,主流武器仍是刀、槍、斧、戟、戈、矛等等。
如今魏國陌刀軍主力戰兵只有三萬人,不是魏國沒有那么多精良的甲胄,而是因為陌刀軍的重鎧甲平均需要五十斤,加上陌刀,和其他輔佐裝備,足足近百斤。普通人穿上這種重甲,根本走不了幾步路,更別說參加戰斗力了。
魏國百姓的生活水平高了,放眼望去,幾乎看不到菜色。到處都是健康的人群。盡管此時魏國不像北宋時期,普通百姓都能穿起絲綢,但是卻可以保證絕大多數人有衣可穿,有飯可食。現在魏國人力短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各地各式的工廠需要工人,大量荒蕪的田地,需要農民開墾,軍隊也需要人,幾乎各行各業都是缺乏人力。人力資源缺乏,魏國不約而同的把目光首先投入在婦人身上,大量紡織工廠以及輕體力勞動的工作都開始招收女人工作。至于那些工礦以及重體力勞動。
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是有需求的,那都會形成產業。越來越多的南洋土著被販賣到魏國,從事重體力勞動,南洋土著懶散,那沒有關系,**和鋼刀會教會他們,讓他們變得更加勤快。隨著大量魏國漢人深入南洋,并且挑起了土著部落的戰爭,好處就是多了一個過時裝備的銷售渠道,并且可以時不時撈到一批還算不錯的土著戰俘。這些人用來干精密的工程可能有些問題,不過在內充當勞工還是不錯的選擇。
在魏國南洋四鎮,土著已經完全取得漢人輔兵,承擔所有物資運輸、后勤搬運以及營房、工事建筑等工作。
不過,在魏國內部這種情況還沒有出現。特別是冉明發動南征戰役以來,人力缺乏的情況越來越突出,魏國為了增加漢人人口數量,已經出臺了新的人口生育政策。每一個婦人生育三個孩子,官府將會給其發放一頭牛的補償。如果是生育四個孩子,在免費獲得一頭牛的情況下,再獲得一套新式耕犁或馬車。五個孩子以上的家庭,則享受政府返稅補貼,并且所有孩子都可以獲得義務教育。
魏國的義務教育,不是和后世的九年義務教育一樣,而是采取小學全免,縣學以上則需要自費。通過五年小學教育,新生代的魏國兒童,可以基本上完成脫盲,至少可以識字,會簡單的算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的利用起來。
所以,這一切一切的改變,讓進入關中的功勛將士變得激動起來。讀書上學,這是一個良性的可以改變命運的方式,在古代讀書識字這是士族的特權,特別是看到街道上排成整齊的隊伍上下學的孩子們,這些孩子們都穿著朝廷免費發放的學生服,雖然質量并不算好,只是最普通的細麻布,他們瞬間明白了自己的付出有多么值得。
在魏國學生放學時的隊伍,任何人不得沖撞。過馬路上的時候,所有的車輛和行人必須讓學生隊伍先行。
“你們聽說了嗎?但凡我魏軍軍中立過三等功以上的將士子女,可優先保送一個子女免費上縣學,將來可以參加科舉,只要及第,就能當官!”
“當然聽說了啊!”一個滿臉疤痕的士兵道:“老子拼死拼活,終于拿到了一個三等功,將來說不定俺兒子還能當官呢!”
“就你,只怕你祖墳上沒有冒煙!”
“你家祖墳才沒有冒煙呢!”那個疤痕士兵道:“俺兒子剛剛上了半年學,都寫自己的名字了,這是上個月俺混家寄來的信,這是俺兒子自己寫的名字,你看看寫得怎么樣?”說著這名士兵還從懷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上面用毛筆歪七扭八的寫著郭大年。說其話,這三個字寫得一點也不好,而且郭字還寫錯了,不過卻妨礙這名士兵四處顯擺。魏國軍隊中識字率非常低,除了那些將門世家的子弟或者講武堂出身的將領識字以外,普通士兵識字率不足萬分之一。
隨著魏國的軍事正規化管理,采取后世科學物流倉儲式管理,這讓軍隊也感覺到了人才緊張,當然軍隊會采取辦夜校,培訓班等方式,自己培養人才,只不過這個規模不大而已。
疤痕士兵道:“就算俺兒子將來考不中科舉,當不了官,可是進入軍中,只要是識字,也當不了撕殺漢,既不用擔心受怕,功勞也不會少!”
馬車上其他四個士兵露出羨慕之色,他們四個的軍功等級不足,沒有辦法為自己的子女獲得免費入縣學的機會。雖然也可以自費上縣學,可是魏國由于教育師資力量太弱,不得已只能暫緩全面推廣縣學。
現在的教育方式仍是以精英式教育為主,縣學是不完全享受國家財政津貼,教育經費必須自籌。國家財政只是一次性投入校舍、教材以及少量教育資金,為了維持縣學運行,除了當地士紳捐款之外,只能向學生收取。偏偏縣學學生非常少,大部分郡縣內的縣學學生都在百名學生之內,更有甚者只有區區數十人。校舍維護、管理、以及教職工的俸祿都需要從這些學生學費中出,這樣以來,縣學學費非常高,一些縣學學費需要每年一兩萬錢,最高者多達三萬多錢,加上學生一年食宿費用,沒有五萬錢都不夠。五萬錢相當于普通農民將近七十畝地的收入。
所以說,普通農民子弟是沒有機會進入縣學學習的,能進入縣學的學生,至少也是小康之家。這些功勛將士的子女進入縣學,非但不用繳納學費,而且享受國家財政津貼,雖然每人每年只有區區一千八百錢,勉強夠吃飯的,但是細算下來,這樣開支也不算小。
當然,這樣更加讓那些將士感覺功勛的可貴之處,這可是給予了他們莫大的恩賜,也給了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
縣學,這也是冉明效仿后世中學制定的,也可以說是大學預科學校,教授的知識都是高深一些的知識,在縣學內學生也會按照個人喜好,采取分科學習,同時,冉明還允許諸子百家在縣學中挑選資質不俗的好苗子,進行重點培養。
如今的長安已經是魏國絲綢之路的,在這里擁有著大量的工廠,還有各色的人群,就在這些運送著功勛將士的車隊準備渡河時,突然前面出現了騷動。原來這是一支商隊正在交割,一名穿著漢服的栗特商人用流利的漢語道:“貨已經到了,按照我們雙方的合作協議,這是一百名少女,全部都是十三至十五歲的處女,你可以先驗驗貨!”
說著隨手扯開了一輛馬車的車簾,一輛加長版本的四輪馬車,足足裝了十個胡族女人。這些女人經過漫長的絲綢之路,一路風餐露宿,個個都顯得營養不良。一個肥胖的漢商一揮手幾個婆子趕緊上前驗貨。
肥胖漢商伸手一指栗特商人:“你要的貨全部在那邊,兩千匹上好的絲綢,只要運回去,你將獲利十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