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暴雨(三)
天空中打著雷,閃電也照亮了天空,更照亮了冉明的臉。此時冉明臉上雖然看不出悲喜,不過所有將領都感覺到了一絲陰寒的氣息。
石越敏銳的意識到冉明惱怒的所在了,爭論不知不覺的跑題了,現在爭論不是軍事而是政治。征南軍諸將中,除了石越以外,大部分將領都是剛剛二十出頭的年紀,而且大都出身在講武堂。這些講武堂出身的將領,把自己的位置擺在冉明嫡系的位置上,生怕跟冉明的意見背道而馳。都是二十多歲的年紀,又不讀書人出身,他們少不得喜歡指點江山,又沒有在官場這個大染缸里泡過,性格上的棱角還沒有磨平,多少都有些書生氣,一不留神就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不知不覺他們已經跑題了,還沒打下大雁,就為怎么煮怎么吃爭得面紅耳赤。
原本只是爭論戰退的問題,結果不知道怎么的居然扯到了治理地方的問題上了,有人提出把南方士族遷移到北方去,讓他們離開南方,避免形成南方尾大不掉。接著又人居然又扯到了魏國未立太子的問題上去,恰恰又被冉明聽得正著。
冉明望著滿堂眾將,突然發現了一個熟人汪晟。冉明其實并不知道汪晟就是陳理事他們口中所提的汪校尉,事實這個汪晟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東南),也是王猛的同鄉。汪晟雖然是冉明的學生之一,不過他的身份,也不算是冉明的嫡系。當初段龕占據青州,自稱齊公的時候,汪晟作為庶族地主,帶領鄉黨投靠了段龕,成為一名基層軍官。后來冉明離開青州,前往建康為質,王猛為膠東相,這個汪晟就靠上了王猛的關系。
在這個鄉黨情節是非常重的,就像三國時期,李肅出面說降呂布,別看李肅原本與呂布互不相識,可是因為他們是同鄉所以呂布就相信李肅。當然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北伐有祖逖,帶領的就是一千多鄉黨,然后北伐建功,打得一片天下。劉琨也是利用鄉黨,在群胡包圍住守住晉陽十數年。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王猛當時的官職并不高,但是因為冉明信任,所以權力很大。特別是冉閔因為愧疚冉明為質,所以,魏國也沒有什么不開眼的人去尋王猛的不是。
就是這樣,汪晟仕途非常順利,從隊正升成都伯,從都伯升成曲候,再到行軍司馬、東平副尉。在南征開始,郡國兵擴編,汪晟就成了一軍主將,堂堂校尉。冉明或許對其他將領,多少還會留下一些面子,可是這個汪晟作為膠東講武堂學生,雖然不是進門的一百弟子,卻是有師徒的名份,師傅對徒弟可不會有什么好臉色。冉明隨即大吼一聲:“汪晟。”
汪晟立即出列抱拳道:”“末將在!”
冉明道:“朕記得你是膠東講武堂一期吧!”
“回稟陛下,末將正是膠東講武堂一期。”
“膠東講武堂一期,那現在為一營校尉,有點屈才啊!”冉明道:“即使你最熱衷政治,那就脫了這身軍裝,去當一個文官吧!”
聽到這話,汪晟哭喪著臉道:“陛下,臣知錯了!”
“知錯了,不會吧,你怎么會錯的。朕可以剛剛聽到你叫得最歡!”冉明道:“即然你喜歡操心文官的事,那就去京口當一個丹徒令吧。”
“丹徒令。”眾將士聽到這話全部都暗暗吸了一口涼氣,按照校尉的軍中級別,這是相當于后世師級干部,對應行政級別也應該是廳級。如果是平調,汪晟最少是一個下郡太守,如果升遷就應該是上郡太守或者別駕之類的佐官了。可是偏偏只是一個縣令,哪怕丹徒也是上縣。一下子降了兩級,這就是典型的殺雞儆猴了。
冉明轉而對眾將道:“你們也是一樣,誰不想干了,朕馬上把你們調到地方上去,大魏不會虧待任何一名功勛將士。”
眾將皆面面相視,誰愿意當文官啊,在這個時候,特別是戰爭期間,還是武將容易立功,一仗打得好了,升一級兩級不是難事。可是文官呢,每年一個考評,即使一任五年全間考評中上,也不上提半級。運氣好了,熬個十幾年才能上去。
眾人不敢答冉明的話,冉明又道:“不在其位,不謀其職,有些人啊,就是屁股坐歪了,朝廷方針政策,自有朝廷諸公操心,你們的職責就是打仗,在軍事方面,想盡一切辦法戰勝敵,而不是搞那些亂七八遭的事情。”
看到冉明動了真格的,特別是身為冉明一期講武堂學生都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他們也都害怕極了。
“諸位,這一仗關系到我大魏氣運,也關系到諸位的前途,一定打出魏軍鋼鐵雄師的威風,讓天下人看看你們的本事!”冉明的目光從眾將的臉上掃過,大家都露出興奮的神色,挺起胸膛迎向他的目光,冉明點點頭,猛然提高了聲音:“望諸君奮勇向前,同取富貴,共建不世之功。”
這等于戰爭動員了,在冉明的命令下,征南軍不再保留實力,開始準備夜襲。
所有的魏軍夜襲將軍都是各營中的主力精銳,百戰余生的老兵,全部士兵委員會成員帶頭,各級副尉充當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