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暴雨(一)
冉明召開的軍事會議最終也沒有確定退或戰的問題,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很多時候非職業化的古代軍隊,根本無法執行現在的戰略戰術。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對于鄴城,冉明有著自己的考量,也有預先布置,可是當鄴城受到攻擊的消息傳來,無論是征南軍、還是鎮南軍,軍心士氣都因而影響非常大。
一支沒有士氣的軍隊,哪怕人數再多,最終除了失敗,沒有別的結果。金國與遼國的護步答崗之戰,當時金軍只有兩萬人馬,而遼軍則有七十余萬,兩軍比例是一比三十五,哪怕是在人類歷史上,這種實力懸殊的戰爭也不是可思議的。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戰爭結果,弱勢一方的金國居然勝利了,哪怕金軍再猛,再怎么勇敢,七十萬人站那里不動讓金軍殺,恐怕也會把金軍累死。
然而,失去士氣的遼軍,爭相逃跑,甚至為了奪路而逃自相殘殺的傷亡,比金軍的殺傷還要多數倍。即使在淝水之戰過程同樣也是如此,區區八萬五千北府軍,對戰氐秦九十五萬軍隊,一比十的實力懸殊,可是氐秦軍隊卻一潰千里。
現在冉明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魏軍軍心士氣已經動蕩了,如果再打下去,很可能步苻堅甚至天祚帝的后塵。
夜很深了,冉明卻毫無睡意。他和石越一樣,如果這樣退兵,非常不甘心。冉閔為了統一天下,已經準備了五年,耗費大量的物資和裝備,如果一旦南征失敗,他再想組織一次如此規模的南征,恐怕在朝中就會受到非常大的阻力。況且,冉明也不止晉朝一個敵人,還有笈多帝國,那才是冉明的心腹大患。歷史笈多帝國雖然沒有進攻晉國,可是卻派出了商隊抵達了廣州,恐怕晉國得已幸存還是淝水之戰余波的影響,氐秦近百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給了笈多帝國極大的震撼,這才是讓笈多帝國不敢沿著中南半島北上的真正原因。摸不清晉朝真正的實力,笈多帝國不敢動手,自從超日王死后,笈多帝國就開始由強盛走向衰弱,這是一個運氣的因素。冉明不敢把魏國以及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寄托在笈多帝國不進攻的僥幸心理上。
必要的時候,他必須率領整個魏國以及華夏民族抵抗笈多帝國的進攻,這是一場關系著民族生存地位的爭斗,笈多帝國和那些游牧民族不同,他們是擁有著完善政治體制以及宗教信仰的國家,更加頭痛的還是擁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
冉明抬頭望著天空,風云在變幻著,在這個春日將去,秋日將來的時候,天空竟然排布起了烏云,仿佛要下雨。空氣仿佛加重了一般,有一種整個天空都要壓下來的錯覺,而風依然強勁,夾著帶著江水濕氣的風擊打著人臉,云層中偶爾響起霹靂,似乎這場雨的雨勢還將不小、
冉明心中忽然產生了一種荒謬感,長江下游距離梅雨季節還有兩個多月,在這個時候雖然會加雜著小雨,可是卻不會下大暴雨。
自己的軍隊竟然會產生動蕩,司馬聃居然還有咸魚翻身的機會,冉智居然征服了**半島南部以及倭奴國,更荒謬的感覺是:在一刻鐘之前他還勝券在握,現在卻仿佛被死亡拉住了雙腳。
冉明也不是神,他不知道就在他忐忑不安糾結戰退的時候,晉軍上下全部都卯足了勁,準備全殲征南軍,活捉他這個魏國皇帝。
站在司馬聃身邊的蕭樂子,看著滿堂信心倍增的將領,心中有點忐忑。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道:“陛下,如果魏軍此時不撤退,而是背水一戰,先滅我軍再回師援鄴的話,我們的局勢恐怕非常不妙。”
司馬聃也不再是當初的小白了,他多少有了點軍事理念和知識,他也點頭道:“此時要想組織二十余萬軍隊撤退,難度不小,即使不會全軍嘩變,那么肯定會亂成一片。不過他若是攻擊惠山大營,甚至進而奪取無錫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想到這里,司馬聃轉而向司馬晞道:“皇叔,惠山大營守住三天,沒問題吧?”
“臣死戰到底,絕對后退一步!”司馬晞朗聲道:“臣從淮安撤到揚州,再撤退到京口,如今已經到了惠同,臣不打算再退了,惠山就是臣的死地!”
看到司馬晞向司馬聃表忠心,周仲孫也大聲道:“陛下,臣亦死戰錫山,絕不后退半步。臣今天就把棺材抬到錫山大營,決死一戰!”
蕭樂子道:“陛下,其實我們在無錫城中還有三萬斤火藥,如果動用得當,恐怕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司馬聃道:“皇叔,周將軍,朕再給你們二人各一萬斤火藥,必要的時候,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
火藥的威力如何,在場的眾人都異常清楚。特別是周仲孫,顯得異常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