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瘋狂的仆從軍
國家和人一樣,也有她的獨特胸襟氣質。當然這個氣質和他的開國君主有關。開國君主強硬,那么他的后代就算再次,這個國家氣質卻不會改變。漢高祖劉邦記仇,所以硬拼著國力,把匈奴熬死了。當然洪武大帝夠狠,所以他的子孫敢死社稷。當然趙光義屁股中箭狼狽而逃,所有才有靖康之恥。
考驗一個民族的韌性,是看她在滅亡時的表現。看一座城池的是否堅強,是看她在臨戰時的表現。鄴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八大古都之一,雖然不是洛陽雄偉壯觀,但是作為歷史名城卻向來以堅韌稱著。在歷史上國破家亡,困守孤城的冉智,硬是死守了一百多天。若非**出賣,鄴城也不會淪陷。當然南**時期,北周滅北齊的鄴城之戰中,同樣為北齊最后一座孤城的鄴城堅守了六十八天,令楊堅怒而下令遷其民,拆除鄴城城墻,可想而知,面對士氣如虹的北周軍隊,鄴城表現出了足夠的頑強。到了唐朝安史之亂時,史思明十三萬軍隊依靠鄴城抵御六十萬唐軍圍攻四個月之久,然后趁唐軍師老勢屈,轉而反攻,并獲得大勝。
還好,冉明留下了后手王猛。除了冉明,幾乎沒有人重視王猛這個冉明的心腹。偏偏王猛在第一時間封死了鄴城所有的城門,就是想獻城投降也失去了機會。當然,鄴城經過冉閔和冉明父子的擴大,雖然規模仍不如漢唐時的長安、洛陽,但是卻比原本大得太多了。
城大人多,自然什么想法的人都會有。有人惶恐不安,有人痛哭流涕,也有人倉皇失措,但是這些人絕對占不了主流。所有鄴城人,包括文武百官和軍眷,軍屬,都看著皇太后董氏以及皇后謝道韞的表現,讓眾百姓心安的是,皇太后也好,皇后也罷,哪怕是謝皇后的嫡長子,也表現得非常穩定。看到皇室如此鎮靜,百姓惶恐的情緒也慢慢平復了不少。特別是謝皇后,居然在王猛封城的當天,帶著皇長子冉昀,次子冉昐,在鸞衛將軍王芷蕾、鸞衛軍司馬白鳳、鸞衛軍參軍王寶寶以及數百名女兵護衛下,巡視全城。
特別是皇長子冉昀,雖然他沒有太子之名,可是在眾文武百官的眼中,他就是太子不二的人選。自幼癡肥的冉昀,如今長得虎頭虎腦,身上穿著精致的皮甲,站在馬車前向眾人不時的揮手。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有其父必有其子,父親其實是兒子最好的老師,冉昀也好,冉昐也罷。他們二人自小雖然與冉明聚少離多,但是卻不妨礙他們崇拜冉明,學習冉明。冉明是從底層小兵開始慢慢成長起來的,冉昀和冉昐二人,也是向往像冉明一樣,帶領將士,搏戰沙場。只是可惜,二人太小,冉明并沒有下放二人從軍的意思。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這個機會,冉昀不僅沒有露出惶恐不安的表情,反而異常激動。
看著百姓情緒漸漸穩定,城內的防務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魏國自上而下,無論是誰,都不禁止擁有武器,但是這種武器,都是自衛性質,像弓箭、弩擊在進入鄴城時,必須摘掉弓弦。鄴城居民還需要登記造冊,外來人員則需要加貼封條,鄴城期間,限制動用。魏國給魏國百姓擁有兵刃的權力,當然也會有相應的義務,就像現在,大敵當前或重大治安案件,就必須接受管理。王猛雖然抽調了幾乎所有商賈的伙計和工人,但是對于普通農民和軍屬以及士紳則沒有動員,不過在這個時候,他們也會按照所居住的坊、街、道進行歸建。
民營、護軍營各自歸建,在這個時候,王猛才松了口氣。
此時各種守城物資都已經搬上了城墻,隨著科技的發展,魏國的鄴城也拋棄了原始的火油、灰瓶、金汁這些傳統的守城武器。像從希臘火發展出來的可以采取三百六十度旋轉的猛火油柜,各種輕重弩炮、床子弩、八牛弩、火箭彈當然也少不了火藥包。
作為魏國前太子,還當了幾個月皇帝的冉智,對于鄴城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是時隔多年再回到鄴城,他還是忍不住的猛吸了一口涼氣。要說護城河之類的傳統防御工事,鄴城還真不太重視,不過城墻之外,卻密布了四十六座碉堡。這個碉堡和后世的炮樓非常相似,但是卻是有八個角,其中是四個凹,每一座碉堡上面都布置了可以組成交叉火力打擊點的弩炮和火箭彈以及猛火油柜。
要想攻打鄴城,率先要拔除的就是這四十八座碉堡。讓冉智非常頭疼的是,這每一座碉堡,都高達三丈六尺,而且主體還是用鋼筋水泥澆筑而成的,雖然說這個時期的水泥質量太次,遠不如后世高標號的水泥堅固,可是卻比夯土而成的堅固多了。
這些年,冉智過得太順利了。在夷州時,他面臨的敵人充其量也就依靠山勢,建立一座營壘,這種說是城,恐怕連魏國邊鎮的村莊都不如。特別是在倭國,他們最大的城池,在冉智看來,充其量也就較大一點的鎮子。
冉智這一次其實打的目的也就是奇襲,如果讓魏國有了準備,他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雖然他依靠內線情報,拿住了軍器監火藥直的直長黃浩,也逼著黃浩為他制造火藥,可是火藥雖然簡單,可是原材料卻在倉促之間難以尋找。
就在冉智巡視鄴城的時候,也被在城墻上的王猛用望遠鏡看到了,冉智毀容了,別人不認識他,可是楊運都是王猛安排的人,他又如何能不認識冉智。這個時候,王猛對身邊一個小校輕聲低語一陣,不一會兒。王猛讓人把這個小校用吊籃吊下城墻。
這個小校也是膽大包天的人物,面對冉智數萬大軍居然從容的走向冉智的方向。
冉智看到城里出來了一個人,不用問也知道是一個使者。即使冉智不用吩咐,冉智軍也自有人上前迎接。那個魏軍小校被幾名冉智軍將士推搡著,來到冉智面前。冉智冷聲喝道:“你是什么人,來這里干什么?”
小校笑道:“我是我家將軍的使者,替我家將軍傳一句話給前太子殿下!”
聽到前太子這個稱呼,冉智就像是被撕開了舊疤再被撒上鹽。
冉智怒道:“你家將軍是誰?”
小校道:“我家將軍自然是王猛王將軍!”
冉智不怒反笑道:“王景略好像只是一個鄴城令吧,什么時候成了將軍?”
“哦!”小校道:“皇后娘娘奉命監國,以監國的身份封王使君為討逆大將軍。”
“討逆大將軍?”冉智恨得牙癢癢,一字一頓的道:“他有什么屁,趕快放!”
小校道:“我家將軍說前太子殿下,何以有膽造反,卻無膽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