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道防御工事的第一道工事,這其中包括近十里長的營墻,這些從旁邊森林里采伐出來的木頭,截成八尺高,然后打進地面兩尺余深,然后用夯實的土砸實,雖然不比城墻結實,至少也不是那些土著軍隊可以輕易逾越的。至于冉明發明的平面拒馬槍、也讓劉牢之布置得非常充分,至于傳統的鹿柴、矩形拒馬還有相當的陷井。
在這種發揮到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野戰工事下,即使是漢人精銳軍隊,也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
結果,擅自更改作戰命令的訶羅旦軍在吉丹河西岸碰得是頭破血流,四萬余訶羅旦軍,連續向魏國先遣營發起了七天不間斷的進攻,可是他們取得的戰績,破壞了劉牢之安置的四千多組平面拒馬,以及兩千多座陷井,而訶羅旦國卻是一萬兩千人倒在了進攻的路上,他們甚至連敵人的面都沒有見到。
發了狠的訶羅坦國大將阿悉密,把其他參與進攻僧袛城的訶羅旦國軍隊,都調到了吉丹河西岸的戰場上,沒錯,就是阿悉密發瘋了,因為他的寶貝兒子,作為王太子的死黨兼發小,也死在了謝玄的手中。五十多歲的阿悉密只有一個兒子,老來得子的他,平時把兒子貫得不成樣子,現在就算他想再生一個,也是有心無力了。
老年絕后,放在誰身上也不好受。到了第八天,吉丹河西岸,訶羅旦國的軍隊已經達到了六萬兩千余人,這已經占到了訶羅旦國軍的八成以上。不過,再憤怒的螞蟻,也絕對奈何不了獅子的。
盡管訶羅旦國軍在阿悉密的瘋狂強迫下,不得不采取不惜代價的方式,瘋狂進攻。可是半個月的戰斗,先遣營的傷亡數字,始終沒有突破百位,其中過半還是因為水土不服喪失的戰斗力。
看著手下小弟如此不濟,老大自然坐不住了。笈多帝國軍隊開始上去打了。
相較于戰斗力低級的訶羅旦軍,笈多帝國的軍隊確實出色不少,至少他們打得非常有章法。先是以笈多長弓,進行火力壓制性射擊,在魏國弩機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魏國開始出現了傷亡。
在這個時候,笈多帝國的象軍部隊開始出動了。高大巍峨的戰象,絕對是冷兵器時代中的超級坦克,即使是超強勁道的馬公弩,對于厚而堅實的象皮也是有心無力。看到魏國最拿手的克敵法寶,弩機失效后,魏軍先遣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慌亂。
魏國只是慌亂,表情了這種不好的情緒,可是葉調國軍士卒看到戰象以后,就完全放羊了。這些被戰象嚇破膽的葉調國軍隊開始向魏國后方沖去。
若非劉牢之留下了兩部人馬充當督戰隊,否則還真會全軍崩潰。好在第一時間,督戰隊采取了最犀利的攻擊,兩千多具弩機,四十余具弩炮,向崩潰的葉調國軍陣傾泄箭雨。在連續殺傷葉調國軍近兩千人馬時,這才止住了葉調國軍的潰勢。
好在頂在前線謝玄,下令采取八牛弩發射火箭和弩炮發射炸彈進行攻擊,連續不斷的爆炸聲,可怕戰象這種既高大勇猛,又膽小如鼠的畜生下壞了。結果戰象臨陣倒戈,反而把笈多帝國的軍陣沖得七零八落。
看到火藥建立,笈多軍陣松動,劉牢之當既立斷,下令反攻。
所謂的仆從軍,其實是靠不住的。在戰斗順利時,他們勇猛如狼,可是一旦戰事進行僵持或下風,他們就會第一時間動搖,甚至反戈一擊。在大唐時期,唐朝其實和阿拉伯帝國進行了六次戰爭,前五次全部以勝利告終,可是在怛羅斯戰役中,精銳的唐軍步兵占據了上風,然而和以往戰斗意志不強的敵人不同,**就是一群瘋子,唐軍殺了一批,又會沖上來一批,殺之不絕,滅之不盡,結果戰事陷入僵局,葛邏祿部見勢不妙,倒向大食,唐軍由此戰敗。
唐軍在大非川之敗,也是因為吐谷渾人倒戈了。所以冉明就非常重視這些仆從軍的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絕對不能讓他們獨擋一面,所以,深得冉明真傳的劉牢之,就采取了夾心面包的方式,布置軍隊。
前線是魏國先遣營精銳,后面則是葉調國兩萬軍隊,不過他們身后還有兩個部,兩千人的督戰隊,這些督戰隊用弩機將這些仆從軍覆蓋住了,一旦他們產生異動,首先迎來的則是狂風暴雨的打擊。
現在,魏國前鋒擊敗了笈多帝國的戰象部隊,看著混亂不堪的笈多帝國軍隊那些葉調國軍隊,勇氣上來了,他們揮舞著手中的粗劣武器,悍不畏死的向笈多帝國軍發起反沖鋒,這一番沖殺,可別說取得的戰果絕對不算小。
只是非常可惜,笈多帝國的將領,絕對是一個戰場老鳥,在戰象失去控制后,在笈多帝國軍陣中橫沖直撞,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可是戰象這個東西,雖然龐大,但是作為善用戰象的笈多軍隊,都有克制戰象的方法。
笈多帝國軍隊就是以小象控制成年大象的方式,那些笈多帝國趕緊拿出自己看家本領,驅趕著小象向戰場沖鋒的葉調國軍隊沖去,小象的防御力自然比不上成年大象,所以在葉調國軍隊陣前,紛紛倒斃,那些大象看到這種情況,又調頭朝葉調國軍隊沖來,數百頭瘋狂的戰象,已經發動,威勢驚人。
這些葉調國軍隊,又嚇得匆忙逃跑,這一次葉調國軍隊表現還算不錯,劉牢之并沒有讓人痛下殺手,而是預留出通道,讓葉調國軍隊撤退到第一道工事后面,進行集結。瘋狂的戰象沖鋒,很快就停止了,第一道防御工事前那道三丈多寬,垂直深達一丈有余的壕溝,就是大笨象難以逾越的天塹。
無奈之下,笈多帝國軍隊也收兵了。這次試探性的交手,在笈多帝國看來,他們是慘勝。傷亡四千多人,造成對方六七千多人的傷亡,勉強算是勝利了。可是在劉牢之看來,魏國是完勝,雖然笈多長弓造成了先遣營三百多人的傷亡,可是魏國找到了克制他們戰象的方法,而且因為炸彈的巨大轟響聲,嚇得戰象崩潰,更何況葉調國軍的反沖鋒,也取得了小勝。
吉丹河西岸的戰斗,此時卻成了新的焦點。因為這個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如果聯軍不管不問,他們的后路就被劉牢之卡死了,失去補給和后路,對于一支軍隊意味著什么,誰都知道。
小吃了虧的笈多帝國自然不會這么算了,登陸馬來半島的一個不滿編阿克紹希尼(五萬軍的軍隊編制,相當于現在的集團軍),開始向吉丹河西岸運動。
劉牢之發現笈多帝國停止進攻了,而對方又沒有撤退的跡象,就猜測出對方可能是等待援軍。劉牢之不敢托大,他沒有想過可以依靠他的一個先遣營硬抗笈多帝國的一個阿克紹希尼,同時他也向冉明提出了求援。
與此同時,訶羅坦國本土出發的海陸聯軍,也向寧遠發起了進攻。這次訶羅旦國可算是拼了老命,幾乎能調動的軍隊都投入了對魏國的攻擊中,一萬五千余名陸軍,一千余海軍,全部出動,一百多艘戰艦,一千四百余艘大小漁船,運輸船,搭載著一萬五千余名陸軍,向寧遠浩浩蕩蕩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