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冉閔微服私訪記
楊運問道:“這海上的海盜很多嗎?”
伙計不可思議的看著楊運。但凡從事銷售工作的人,通常都是七竅玲瓏,眼皮子活絡的人。這個伙計也不例外,不僅如此,他還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
這個伙計一聽楊運這么問。就猜測楊運可能是一方土財主。現在魏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那些士紳豪強,他們的日子不好過了。魏國的工商業發展迅速,到處都是工坊,只要肯干活,絕對餓不死。對于各地沒有田地的流民,魏國官府也是盡一切可能安置,分給他們土地。
魏國現在是土地多,人少。盡管魏國的工坊開得工錢不少,可是百姓都不愿意放棄土地。對于中國人來說,錢再多,不如土地來得踏實。古代由于交通不方便,而且種植方式落后,沒有后世的大型機械,每到春耕秋收,都需要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時間。擁有土地外出幫閑做工的的農民并不少。至于士族和豪強的土地,越來越難找到人種了。古代自耕農的稅收其實并不算高。可是都是地方官吏的層層盤剝,糧食收上來會有損耗,地方小吏和衙役都沒有工資,每年的稅收工作,是他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所以各種原因加雜起來,百姓的負擔就重了。更重要的,農民還要承擔非常繁重的徭役,像什么修橋補路、挖溝開渠,修繕城池,甚至軍營的修建,都需要農民去做。
去服徭役的農民,不僅需要出人力,還要自備糧食。服徭役時,糧食不夠吃,加上體力勞動繁重,所以很多人就死在了工地上。這樣的負擔非常重,如果是太平年代,風調雨順,一般農民還能承受,可是一旦天下大亂,百姓根本承受的能力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萌戶自然而生。士紳階級不僅有免稅的特權,同樣還有免除徭役的特別。很多失去土地的農民,都會依附在士紳門下,成為他們的萌戶。這樣就可以避免服徭役了。即使高達六成七成的田租,對于百姓來說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可是現在魏國的各種基礎修建都采取了商業招標的方式,官府出錢,商人組織施工隊進行施工,雖然還需要農民去做工,但是卻不僅不需要糧食,還可以掙不少工錢。而普通農民則不需要承擔徭役了,這樣以來,士紳和豪強的萌戶,佃戶,都沒有了吸引力。除非政府手中的公田太少,根本不夠分配,否則沒有愿意當士紳豪強的佃戶。
冉明就是采取這種軟刀子割肉的方式削弱士紳豪強的實力。暫時迫于士族門閥的威勢力,那些大家族門閥的萌戶和佃戶還不敢私自脫離依附關系,可是那些小的士族或地主可就慘了。他們家里雖然有地,可是沒有足夠的威懾力,地反而沒有人種了。盡管田租一減再降,可是百姓都愿意當自耕農。首先求變的就是那些小士紳和豪,他們積攢了數代的財富,錢當然是有。不過土地荒廢,就是金山銀山也有吃空的一天。中國自古就有危機意識,他們開始選擇出路,土地變賣給國家,他們要么開設工坊,要么選擇出海跑海商。
“這位老板,您是準備出海啊!”伙計道:“要是第一次出海,我就勸你買我們的鯨魚級大海船。雖然大魏海軍不斷圍剿,可是大海太大,大得你不能想象,所以海盜還是有的。不過海盜的船都小船,對付這種鯨魚級的大船是沒有任何辦法的。你看到船的第一層甲板上的吊桿了嗎?”
楊運點點頭。
伙計道:“這種吊桿其實和海軍五牙大艦上的拍桿是一個性質,我們鯨魚級上的吊桿不僅可以吊運貨物,還可以稍加改動,就成為拍桿。大船上有壓倉石,讓人把壓倉石吊在吊桿,這樣就成了拍桿。看到海盜的船,壓倉石一丟,海盜那種小船就可以給他們砸沉了。鯨魚級大海船只有四座吊桿,可以隨時改成四座拍桿,一艘鯨魚級大海船,十幾艘海盜船根本占不到便宜。而且……”
“而且什么?”
伙計神秘的道:“而且鯨魚級海船上還可以按照用戶的需求,加裝八牛弩。”
楊運曾是魏國將領,豈會不知道八牛弩,對于魏國來說八牛弩就是國之利器,豈能私授?
看到楊運不相信。伙計道:“老板,這年頭在大魏的地面上,你需要遵守王法,可是出了海,就是化外之地,那里拳頭大才是正理。”
在這個年代的海商,還真沒有規矩的商人。他們都是半商半匪和性質,能做生意就做,能搶的時候,絕對不會手軟,要不然這個財富也不可能來得這么快。
不過楊運可不知道,作為戰艦,五牙戰艦只不過是冉明在這個時代的牛刀小試。當然冉明并不懂戰艦的設計,他只不過懂得戰艦需要有龍骨。就是因為有了這么一個思維上的突破,魏國在造船業上取得劃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遠洋的科技其實并不發展。盡管造出來的船夠大,夠高,但是通常情況下,這種船都是內河內湖,適航性差。特別是三國時期吳國造出了五層樓船“長安”可以裝載三千甲兵,在那時候,絕對是超級戰級。但是因為沒有龍骨,所以為了保證大船不散架,必須把船造成寬、短,而且中國古船通常都非常高,結果“長安”號在被風吹翻了。
五牙戰艦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問題,航速低,盡管比同時期晉朝戰艦快,但是比起同時期的古羅馬戰艦以及腓尼基人的戰艦,五牙戰艦在速度和靈活方面并不占優勢。另外就是進攻手段,對于歷史上占據著很長一段時間的希臘火和弩炮,冉明心中也是沒有底了。所以,早在冉明從建康歸來時,五牙戰艦就開始停止建造了。
他向解飛、魏猛提出,海軍需要一種修長、單層、簡潔、速度快、抗風浪強,戰斗強悍的戰艦。經過六年多的發展,魏國在造船業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冉明挖了東晉的墻角,得到大量優秀的匠人。解飛費時一年,拿出七八種設計方案,最終冉明采納了其中一種。
這種被冉明命名為飛魚級的戰艦,長二十八丈七尺,寬兩丈六尺五寸,吃水深一丈六尺,排水量超過一千三百噸。戰艦采取三根桅桿,特別是艦首采取了飛剪式設計,這樣有利于減少阻力。在海試時,這艘飛魚沒有辱沒飛魚之名,跑出了十五節的速度。當然這是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即使正常時速,也能跑到十二節左右。當然可以完暴這個時代通常七八節的速度。盡管沒有像飛剪船一樣,可以跑飛十七節的變態速度,不過這個飛魚級的戰艦,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快的戰艦了。
飛魚級戰艦不僅速度夠快,當然攻擊力也不算弱。雖然取消了五牙戰艦上的拍桿,卻增加了火箭的攻擊。主要攻擊手段還是火箭。冉明理想中的火炮并沒有取得實際上的突破,不過陰差陽錯,火箭卻制造出來了。這種以八牛弩改進型重弩為發射臺的火箭,可以將火箭投射到一千余步的空中,火藥產生的反推力,依靠空中的慣性動能,可以把火箭推到三千步之外。不過極限射程,甚至達到了四千三百步。不過這種火箭準頭很差。
由于是弩機發射,沒有辦法像箭矢一樣,加裝羽翼穩定方向,所以目前階段火箭還不能做到指哪打哪,如果要命中目標,需要看火箭的心中。另外就是這種火箭,還不夠穩定,由于引信延時控制并不完美,所以,經常發生在沒有命中目標就凌空爆炸,或是命中目標后,延時爆炸。
不過,馬營的一個徒弟有一次不小心把一根**砸到了火箭殼體上面,將十枚火箭殼體砸出一道凹痕,在試驗時,這批帶著凹痕的火箭殼體,一股腦的全部向左偏離目標。馬營發現他找到克服火箭準確度差的辦法。這其中涉及到了空氣阻力學,這個東西馬營不懂,就連冉明也同樣不懂。一段時間的反復摸索試驗,火箭終于采取了在殼體上制造凹槽的辦法,來穩定火箭的飛行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