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分裂成了東西兩魏,冉智沒有派出兵馬攻打冉明,冉明也沒有攻打冉智的意思。似乎兩魏已經和平共處了。只是在這種和平的下面,卻暗流洶涌。盡管很多人都在觀望著,隨著冉閔身體漸漸康復,有人生氣,有人歡喜,有人如釋重負,也有人滿懷期待。
冉明、冉閔父子對坐,王猛、李賢、張艾,謝艾、石越、金奴、鐵奴、林黑山、張平等人作陪。
沒有主次,沒有尊卑,冉閔也越來越喜歡上了冉明的這種生活方式。冉明讓人在廳中放了一口銅鍋,也就是后世的火鍋。當然這時還沒有火鍋,《蘇軾文集》中記載:“羅浮穎老取凡飲食雜烹之,名谷董羹,坐客皆曰善。詩人陸道士遂出一聯句云:‘投醪谷董羹鍋內,掘窖盤游飯碗中’。東坡大喜,乃錄之……”這“谷董羹”是什么呢?或許就是火鍋吧。
冉明夾起夾起一片薄薄的羊肉片,蘸了蘸料后,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而后飲一口白酒,閉上眼睛回味那羊肉和白酒、醬汁混合在一起的美味之后,吐出一口濁氣,一臉滿足之色。
“父皇啊,兒臣想不通啊,這次為何褚蒜子能沉住氣,沒有發兵攻打魏國?”
冉閔也喜好肉食,尤其是食牛肉。可是當了皇帝之后,魏國財政一度危機,冉閔哪里敢吃。他是皇帝,肯定要做一個好的表率。結果七八年了,都沒有吃過牛肉。來到秦國上邽,卸下政務的包袱,冉閔則更加不忌憚了。況且他這并不是傷農,秦國的牛肉主要是來自跟吐蕃人交易的高原牦牛,這種牛毛非常長,不耐熱,根本不能耕地,除了吃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
不過冉閔不喜歡這種小而薄的牛肉卷,而是喜歡大塊的吃肉。終于火鍋里如同拳頭大的牛肉塊有了七八分熟,冉閔就迫不及待的大嚼起來。
冉閔邊撕咬著牛肉,邊指著張平道:“這事應該問平!”
張平趕緊放下筷子,恭恭敬敬的道:“回稟秦王殿下,東晉如今自顧不暇,如何有心思攻打魏國?”
“哦!”冉明倒是奇怪了,歷史上桓溫三次北伐,第一次是發生在公元354年,第二次則是永和十二年既公元三五六年。事實上第一次北伐桓溫碰上了冉明吃點小虧,第二次北伐也沒有占到什么大便宜。因為自己的出現,歷史出現了很大偏差,桓溫借北伐之戰樹立聲望的目的根本沒有達到,他豈會甘心?
冉明興致勃勃的問道:“這是什么原因?”
張平正要比劃著,王猛道:“殿下,臣正要稟告此事,蜀中出了亂子。張祚和苻堅反目成仇,雙方在開元二年七月大打出手,張祚漸漸不敵苻堅,七月下旬巴東太守王擢與張祚聯手,王擢自巴東出兵攻打巴西,苻堅以一敵二,落下下風,八月,苻堅隨向桓溫求援。八月十六日,桓溫急派周楚、鄧遐兩員大將率領四萬步騎以水陸兩陸進入巴蜀,二十七日克成都,桓溫隨即在成都設立西府軍帥府,九月桓溫分兵,一路由取遐率軍南下,一路由周楚率軍北上,周楚領兵北上之機,進展緩慢,戰事一度焦灼,如今尚沒有分出勝負。東晉也只有桓溫這一路北伐主力,何以分身攻魏?”
冉明卻沒有王猛那么樂觀,他感覺歷史已經超出了他的理解。
因為他這個異世蝴蝶的出現,連掃桓溫的面子,現在桓溫已經對北伐建功不抱什么希望了,而是依照郗超之計,謀求事實上的藩鎮。桓溫準備以巴蜀、荊襄為基業,遙控江州,從而與魏國、晉國三分天下。只是桓溫并沒有想到,魏國也出現了變故,冉智突然篡位,并且成功將冉閔趕跑了,冉明占據西北六州,與冉智隔黃河對峙。
如今天下不再是晉魏之爭了,而是北漢、東魏、西魏、東晉、巴蜀五雄并存。
冉閔突然看著冉明道:“怎么明兒還在擔心晉國會落井下石?”
冉明喝了一大口酒,然后紅著臉道:“父皇,桓溫再次入蜀,恐怕所圖不小!”
“父皇您看,桓溫自從接到苻堅的救援消息,到出兵占領成都只用了十一天,桓溫的主力兵馬原來是集結在襄陽境內,襄陽距離成都兩千余里,十一天,平均每天二百余里,就算是武裝行軍,也沒有這么快吧?什么時候桓溫的西府軍反應速度這么快了?”冉明肯定的道:“可以肯定桓溫對這次入蜀是早有預謀的,或許他早就陳兵待戈,準備這一天了,否則不可能這么快。而且苻堅自舉肯定是引狼入室。”
冉閔點點頭,然后又搖搖頭。“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王猛哈哈一笑道:“殿下如若擔憂此僚,除去便是,這又何難?這件事根本不需要殿下出面,東晉皇帝司馬聃早就不容桓溫了,東晉之中,要壞其性命的也不知凡幾,殿下何不著人前去,就算是殺不得桓溫,也不會牽累殿下,反而可以激化桓溫與司馬聃的矛盾,如此豈不是美哉?”
冉明道:“那景略以為,何人可以為之?”
王猛想了想,嘴角一翹,森然道:“想除桓溫者甚多,但若最懼桓溫,非顧、陸莫屬。如今陸氏女貴為晉國皇后,這是南人第一次入主晉國皇室,江南士族絕對不會允許桓溫代晉而立。殿下可使人暗中挑唆,桓溫欲稱帝廢除司馬聃,顧、陸等南人定會上當,桓溫軍中多是系徐揚八郡健兒,他們多少都會有南方士族親密關系,若是他們在軍中突然發難,桓溫何以抗拒?”
冉明道:“你是說?”
王猛沒有說話,而是指了指謝艾。
冉明恍然大悟。
ps今天生日,而立之年,一事無成,倍感愀然。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