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大變將起
魏國開元元年,對于魏國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豐收之年,似乎老天也給冉閔面子,進入開元元年以來,各地皆風調雨順,既沒有大旱大澇的災害,也沒有兵災戰禍。
魏國的國庫自立國以來,首次出現盈余。
冉閔異常高興,他立志恢復大漢十三州萬邦來朝的盛世。現在百姓終于不用餓著肚子了,冉閔也感覺很有成就感。不知不覺冉明就藩秦國也有十個多月,冉智在鄴城一直很老實本分,也沒有多余的動作。
政通人和,兒子孝順省心,大臣們也各司其職,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讓冉閔心情很是激動。
可是冉閔也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想著開元盛世的即將,不若自己去一封禪泰山。劉群一聽冉閔的這話,幾乎要哭了,他這個魏國管家當得苦啊,操心受不累不說,日子剛剛有點起色,冉閔居然要封禪泰山。
冉閔的這個念頭一點要不得,要不然,天大的家底也能被他折騰空了。劉群和崔悅一幫重臣對冉閔一陣苦勸。冉閔道:“既然如此,朕就不封禪泰山了,可是昨夜朕又夢到盧諶、胡逵他們一幫老臣了,他們跟朕說在下面過得很不如意,朕從來沒有忘記他們,他們一心擁立朕,也竭盡全力輔佐朕,可是他們的命太苦,朕不能薄待了臣子,讓人稱為刻薄寡恩。所以朕想追封這些忠心為國的老臣。”
劉群倒不是說話,要說盧諶還是劉群的表兄弟,劉群之父劉琨是盧諶的姨丈,而崔悅也是盧諶的表兄。
這個時候,劉群看到冉閔露出“陰謀”得逞的笑容,這才了解,冉閔的真實用意。冉閔這哪里是想封禪泰山啊,這根本就是打了一個迂回戰術,目的就是追封這些為國捐軀的老臣。
永興二年盧諶、胡逵等為國捐軀時,冉閔都追封了他們一個開國候爵,而且還是有名無實的空爵。那個時候國事艱難,誰也沒有說什么。現在追封的話,不僅要說封地,還要有食邑,當然會對國庫開支造成一定的困難。
但是這在件事上,魏國朝堂上集體失聲了,沒有一個人反對,就連冉明大興土木,興修烈士陵園,也沒有人反對。
冉閔在開元元年十月下旨追封在襄國遇害的中書監(南**時期的事實上的宰相,位比中書令略高)盧諶為司空,贈爵開國范陽郡公。其子盧偃承襲其爵。原車騎將軍胡睦,追贈太尉,贈爵汾陽郡公,其子胡光承襲。
原左仆射劉琦、原司空石璞、原尚書令徐機、原侍中李琳、原少府王郁、尚書劉欽、劉休等皆追封賜爵,他們有子承襲爵位的,則由其子孫繼承,無子孫遺留人間,則空廢。
隨著冉明在秦國站立腳跟,魏國不其城商業都市的地位也轉至了秦國。但是商賈還是趨利避害的,他們發現不其城獨特的交通地位,還是無法動搖的,特別是出海貿易,貨物運輸方便,不其是實在太方便了,雖然有很多工廠遷走,但是相對而,還是保留下來了很多。
商業上的大地震,對魏國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漸漸的消失了。隨著不其至鄴城的高速公路全線通車,不其又漸漸的變得繁華起來。
冉閔也看到了興商對國家的便利和好處,雖然眾臣仍然張口仁義,閉口不與民爭利,但是對于冉閔主持修建鄴城至洛陽段的高速公路,卻沒有太大的阻力。鄴城的繁華,已經超過了往惜。
由于戰后各地都轟轟烈烈的展開了戰后重建工作,對于各種原料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水泥,雖然新興建了三十多個水泥作坊,讓水泥的生產規模擴大到了日產六百萬斤,但是這水泥仍供不應求。
無論士族還是百姓,對水泥有著無比的熱愛。這個水泥不僅堅固,而且不怕易被火燃燒,比原來的木質結構的房屋有了很大的好處。
這個時候,冉明拉攏士族進入經商的效果開始顯現出來了,即使冉明沒有出面推動,商賈還是影響到了士族官員。十月中旬朝會上,以御史杜愷上書冉閔,各地官府橫設關卡,層層克扣過往貨物,對糧草轉運極不方便,這也是造成了鄴城糧價居高不下的原因。
其實,這里面的東西,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由于冉明與各大門閥合作,讓他們嘗到了經商的好處,半數的官員,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商業股份,這些關卡的盤剝,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切實利益。
隨著杜愷諫,這些大臣開始陸續出面,陳述不法惡吏的罪行,最終,這股論越演越烈,已經到了幾乎威脅魏國社稷地位的高度,冉閔聽到這里,終于動容了,他向劉群和朝堂上的眾臣問計。
最終形成了決議。就是一票通行制度,既無論在哪里交稅,發放稅單,后面的關卡,驗單辨別真偽,就無條件放行。
第二就是貨物分等收稅,對于小額貨物,如六千錢以下價值的物化不進行收稅。其實這也是惠民之策,比如有些百姓在房前屋后種點蔬菜或瓜果,也有織的粗布或做的布鞋,為了換幾錢運到城中變賣,他們的貨物本來就少,而且不是專業商人,也沒有經商頭腦,往往一車白菜運進城中,除去稅收,就賣不了幾個錢,反而受苦受累。這樣就造成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城外百姓的菜吃完,寧愿爛掉或喂豬,也不愿意賣掉,不僅造成了浪費,也給城市居民生活帶來了負擔。
三是以嚴刑厲法約束稅吏,不論是受賄輕縱,低估貨值,還是有意刁難,敲詐勒索,一旦查了出來,可以行軍法殺人。過卡的商人如果有所委屈,準予到各級官府申訴。官府不得推諉,四是將稅吏的例錢提高,并在每卡所收的稅金之中,照比例提出一點,作為對他們的獎勵,取一個“優薪養廉”的意思。
這四條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實施,從而更好的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幾乎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商賈回報給冉閔就是五萬石義糧,無償捐獻給冉閔。而且鄴城的糧價米降至三十錢一斗,麥二十五錢一斗,而谷只有十八錢一斗,粟也有二十錢一斗。
不僅是糧食降價,就連布匹也大規模降價銷售,普通的粗麻以布帛都降價了三成價格。降低銷售,其實商賈的利潤并不會降低,因為降價,相應的銷售量肯定會增加,仔細一算,他們賺的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由于商業的繁榮,百姓的生活更加實惠。新年還沒有到來,冉閔在街道就可以隨處可見穿著新衣出現的百姓。看著百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芒,冉閔感覺更加高興。
和魏國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同,整個河西走廊卻遇到了百年罕見的大雪災,河西走廊最大的特色是沙漠和戈壁灘,能適合種地或放牧的地方非常少。連續了下半個月的暴雪,積雪最淺的地方也沒至膝蓋。
大雪不僅掩蓋了河西之地那原本并不多的駱駝刺,無數因為寒冷而凍死的牛羊讓無數部落哀鴻遍野。消息傳到了鄴城,冉閔不禁擔憂起來。
冉閔并沒有大臣們那樣樂觀,這并不是老天要絕胡人的生路。一旦塞外的胡人遭受到災害,他們就會轉嫁矛盾,將天災造成的損失,從漢人那里奪過來。不僅僅是河西之地,就連中原內部的鄴城也同樣寒冷異常,千家萬戶都燃燒起了煤炭爐子取暖,御書房內放了十幾個火盆,冉閔仍能感覺到明顯的寒冷,可想而已北方的塞外是多么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