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二子爭孝(上)
“不是生氣!”慕容恪沉吟道:“只是有件事,恪實在是想不通!”
“哦!”冉明心中有點忐忑。他很害怕因為慕容恪與崔澄的理念不合,從而引起激烈的黨爭。中國的黨爭是世界上最白癡的黨爭,他們的爭執是為了黨爭而爭。只要是對手反對的,不問對錯,全部贊成。只要是對手擁護的政策,也不管誰是非,一概反對。置國家大事和民族利益與不顧。冉明非常反感這種不良竟爭。可爭可以,但是必須有一個底線。像唐朝牛李黨之爭、宋朝的元佑黨爭,以及明朝的東林黨爭,至于清的帝黨后黨之爭,也同樣水火難容。
無論慕容恪,還是崔澄。他們都不是代表一個人。像慕容恪則代表著魏國新勢力,比如劉顯降將、前燕降臣、氐秦降臣,甚至還有以謝艾為首的涼國張氏降臣。這些勢力如果不能充分融合,將會給魏國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而崔澄身后是清河崔氏,也代表著魏國本土的老舊勢力,一旦新舊勢力發生沖突,損失的都是魏國的元氣。
聽到慕容恪似乎不在乎崔澄的爭執,冉明松了口氣,笑道:“慕容將軍有什么事想不通的。”
“有道是,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慕容恪道:“恪想不明白,我大魏如今一舉平定北方,再無捉肘,晉朝如此疏忽大意,根本沒有做好抵抗我大魏大軍來襲的準備。若是我大魏王師奮而出擊,正是迅雷不及掩耳,或是一舉消滅司馬氏晉朝,最次亦可橫掃江北,這乃兵家上策。東晉定不會坐視江北有失,若倉促調集軍隊,匆匆應戰,定會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即使無法一戰滅其國,亦可將晉朝司馬氏重挫,讓其一蹶不振。”
冉明聽了慕容恪的意見,啞然失笑。這也是一個觀念的問題。在游牧民族心中,一直都是采取以戰養戰,而忽略人心。可是,漢族從來是一個堅韌的民族,匈奴禍害中原千年,終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哪怕在五胡亂華這個神州沉淪最嚴重的時期,還是出現了祖逖、劉琨、冉閔、張育、桓溫、謝安、謝玄等一些英雄人物。哪怕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蒙古騎兵,也是占據中原不足百年,被一群唱著“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軍歌的泥腿子打出中原,接著成祖永樂大帝五征蒙古,讓不可一世的蒙古從此再也無法重拾榮耀。
想想歷史上,苻堅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他打敗了前燕,滅掉了代國,涼國,統一的北方,打下了一塊東至遼東,西至蔥嶺,北至瀚海(既今貝爾加湖)的龐大版圖,然而,傾全國之兵,近百萬雄師,被東晉八萬五千北府軍,一戰潰敗,從而亡國。現在魏國的形勢,簡直就是歷史氐秦的翻版,甚至還不如歷史上的氐秦,至少苻堅還穩定統治七八年的時間,休養生息,這才傾兵南下。
不過,冉明對于這個問題自然不會告訴慕容恪。他反問道:“慕容將軍你最善長騎戰,若孤在草原,在擁有同等軍力的情況下,結果會是如何!”
“殿下乃曠世奇才,末將自愧不如,差之遠矣!”慕容恪畢恭畢敬的道。
冉明搖搖頭:“此差矣,孤雖與慕容將軍交手,但那時孤聲名不顯,想必慕容將軍輕視孤,這才被孤有機可趁。”
輕視對手的從而亂拳打死老師傅的還不止慕容恪,謝琰也是一個悲劇。謝琰是謝安的兒子,在淝水之戰,官居輔國將軍。率領八千北府軍健卒,渡過淝水,大敗苻堅麾下梁成部。可是這么一個出身高貴,戰功赫赫,多才多藝的文武全才,卻敗在孫恩之手,最終喪命。生前還豪氣沖天的道:“苻堅百萬之眾,尚且送死淮南,何況倉皇逃到海上的孫恩,怎能東山再起!如果孫恩再來,正是上天不容國賊,讓他快來送死而已。”
冉明道:“草原騎兵相等對戰,或是謀國之戰,論戰略眼光,孤不及汝。若以平原城池或以中原復雜地形小規模部隊交鋒,孤與汝勝負參半矣,若是以江南水網之域作戰,汝不及孤。所謂戰之勝敗,涉及太多因素,如士氣、裝備、氣候、地形還有天時。江南多水網,縱橫北方的大魏鐵騎在這里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我大魏輕重裝備也轉運不便。僅僅一道長江,就是天險。若以水上作戰,我大魏軍戰斗力,發揮不出三四成,像曹操八十萬大軍(虛數),尚且不克孫劉五萬聯軍,我大魏雖眾,然士卒多出冀。并,雄則雄矣,卻不善水戰!”
慕容恪聽了目光露出一抹恍然的神色道:“原來如此,殿下大知閑閑,末將萬萬不及矣!”
“攻晉之戰事關我大魏國運。”冉明正色道:“若是一戰順利,荊襄嶺南則不戰而下,若不順利,以后就難了,晉室司馬氏人心未失啊!”
慕容恪道:“趙失其鹿,恪觀中原之變甚久,陛下文治武功,雄才偉略,雖有段龕、苻健、拓跋、張重華割據一方,然一眾皆瞠乎其后,原本以為陛下奪取天下應有探囊取物,可今日之看,這江淮之地雖無英才,卻因這道大江,而望而興嘆!”
“司馬氏得這天下久矣!”冉明道:“天下士紳皆以其為天下正統,人心所向。司馬聃雖幼而即位,褚蒜子垂簾攝政,其雖為一介女流,然巾幗不讓須眉。晉雖無大治,司馬聃在位期間卻能滅掉成漢,平復巴蜀,甚至對我大魏發起攻伐,讓晉朝百姓感覺到了中興氣象。隨著桓溫平滅巴蜀成漢,這個第一個反晉自立的政權,歷五主四十四年,也走到了盡頭。成漢立國,晉朝一直沒有停止過征討,然而向沈(晉西夷校尉)墳山太守蘭維討成漢,亦敗身死。司馬睿建元建康,派出輕騎將軍司馬裒率水陸三萬軍討成漢,晉將司馬玖戰死,征討無疾而終。晉征西將軍庾亮遣參軍李松攻巴郡、江陽,未成功而還。然而永和二年,桓溫滅成漢,讓司馬聃的聲望亦大漲。如今司馬聃年齡日漸長大,離親政時間不遠矣,褚蒜子正在積蓄養勢,褚蒜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司馬聃身上,必不甘心不失敗,大魏南下之路,如果順利還好,如果不順利,兩家打個十幾年,中原殘破,到時候誰得了天下也沒有意義。”
“局勢演變到了現在,兩國交鋒非一戰而下!”慕容恪道:“膠東王殿下是否擔心我們背后的那個北漢國?”
冉明悻悻而笑。笑容中很是有深意。
隨著慕容部燕國滅亡,幽州遼東草原上諸族出現了權力真空,這并不安全。冉明接到了粘桿處的消息,柔然人開始有南下的跡象。以前是慕容部打服了柔然,看到慕容部滅亡,這柔然人產生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對于這個柔然族,冉明沒有多少印象。只是知道歷史上柔然強盛時期疆域東到呼倫貝爾,西到阿爾泰山以西、巴爾喀什湖一帶,北到貝加爾湖北,南到陰山。現在雖然沒有燕國,但是北方還有一個北漢國作為緩沖地帶,一旦北漢與柔然人議和,讓柔然人南下,以冉閔的性格,肯定會發起反攻。到時候,魏國統一天下的時間,仍遙遙無期。
難道,這就是歷史強大的復原性,雖然冉閔取締了鮮卑慕容部,消滅了氐族苻氏,統一了北方。可是南北魏晉對立仍然會像歷史上那樣,持續分裂?
冉明想到這里,有點迷茫了。
十一月,洛陽迎來了入冬以來第一場雪,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雪,暴雪狂下三天兩夜,城外積雪尺半,積雪還壓跨了無數房屋。隨著冉智奉詔離開洛陽,張溫回鄴城復命,而董潤則代替張溫駐守洛陽。
隨著桓溫的離開,魏軍趁機收復了陸渾、南召、宛城等十數個失陷的城池。大量的救災物資從鄴城運至洛陽,再由洛陽向四周城池分散下去。原本準備聽天由命的百姓,在收到救災物資后。也開始清除積雪,加快修整房屋。
由于冉明的到來,煤炭資源提前開發使用,煤球、煤球爐子,以及燒煤炭的地龍,取代了傳統的木炭。由于煤炭的使用,這場雪災,并沒有造成多少百姓的傷亡,洛陽近畿的村落,也是漸漸有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