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心跳的拍賣大會(中)
冉閔把冉明的公路計劃書,看得非常仔細。當然,冉閔需要公路,特別是那種六百里貨運可是一日到達的高速公路!冉閔讓魏猛制作的四輪雙橋式減震,并且采用滑動軸承的精鋼車輪,載重可以高達六千八百斤,一輛四輪兩駕馬車幾乎是現在目前普通兩駕馬車的五倍多,人力車的十二倍多。
要是按照平時的速度運輸,特別是人力雙輪車,一輛滿載也不過裝四石糧食,六百里就需要走七至八天,而且還是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兩個車夫按每天一斤半糧食消耗計算,路上就需要吃掉二十多斤。如果是兩駕馬車,六百多里,雖然可以在三至四天內到達,可是戰馬每天需要吃掉三頓草料,每天消耗一十二斤,用馬車運輸,時間雖然快了,但是消耗卻增加了。
冉閔需要公路,當然冉閔不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的,而是從單純的國防戰爭的角度考慮。冉閔的整體魏國國家防御體系,迫切需要這種運輸量大,不受天氣氣候原因制約的運輸線。如果魏國全國都是這樣的交通線,冉閔在邊境既不需要集結重軍,而且既使駐守軍隊,消耗在運輸線上的浪費也會大幅度減少。
冉閔一直以來,都是走精兵路線。如果精銳部隊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移動,這樣以來就可以解放那些不太重要的二線軍隊,以魏國的版圖,現在甚至不需要二十萬軍隊,整編后的魏國部隊擁有四萬六千一人雙馬的精銳騎兵部隊,重裝步兵、陌刀軍擴建至兩萬人馬,然后就是三萬主力輕裝步兵,以及水師海軍一萬余人,滿打滿算不過十來萬人。在四百萬魏國百姓中,軍隊僅占四十分之一。
這樣以來,冉閔才可以把更多軍隊解放回家,全力發展生產。要知道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太低了。平均畝產僅兩百四十斤,而且這個時代的糧食總產能,分攤**均水平,是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歷史上最低的水平。所以百姓都在生死線上徘徊,沒有糧食儲備,也沒有應對天災人禍的能力。
冉閔看著表章,然后不解的道:“為何這高速公路要從不其向鄴城修,而不是從鄴城向洛陽、長安修?”
冉明無奈的道:“父皇,這個水泥,目前只有膠東王不其城外有一座小作坊在試產,而且這個公路如果單純的用水泥修,雖然路面會硬,可是卻容易斷裂。所以必須用鋼筋混凝土,這樣才能保證百年使用年限。目前我們大魏,只有青州修建了水泥作坊,完善的鋼鐵生產基礎。”
冉閔聽后恍然大悟“明兒,你的意思是從不其城往鄴城修,修好了路,可以把原料從膠東國通過高速公路進行運輸?”
冉明搖搖頭:“其實也不用那么費事,水泥和鋼鐵現在技術已經差不多成熟了,只需要擁有原料的地方都可以修建這種工廠,兒臣計劃先修從不其至東武縣(既今天山東諸城)的高速公路,不其城現在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鋼鐵廠和水泥廠,這都不需要再次興建,但是東武縣完全可以修建一座大型鋼鐵廠和水泥廠,這樣以來,就可以從東武向東修至諸縣、不其從東往西修,這兩百里路程,就可以快速通車!”
冉明頓了一頓,然后道:“兒臣先修不其到東武的這兩百里高速公路,還會把眾工匠派出去學習,等他們學會了修建高速公路的技能,以及制造鋼鐵和水泥的技術,這樣以來,就開始分段分線山時開工。”
事實上冉明恨不得立即就在魏國修建上幾百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網,這樣以來完善的交通體系,魏國無論行軍還是通商,效率都會大幅度增加。雖然理想雖然很豐滿,可是現實太骨感了。
魏國全國的鋼鐵年生產能力其至不如后世的一個小小的私人鋼鐵廠,至于水泥則更不用說了。恐怕一座超過百萬平方面積的大廈,消耗量都是魏國目前無法完成的艱巨任務。冉明雖然沒有提及這條高速公路對士族門閥有多大利益,事實上等高速公路建設好,不用冉明說,好處也是他們可以看到的。
鄴城劉氏酒樓,未及巳時整,門前就車水馬龍。作為北方的冬天,這個時間也是尋常百姓剛剛吃過早飯,古往今來,請客吃飯,要么中午,要么晚上,恐怕還沒有人請客會放在早上。
如今造成劉氏酒樓生意如此繁榮的景象,原因只有一個,那是膠東王冉明在此設宴,共商商事。
華夏商盟的眾知名商賈,大多數已成為魏國的官身。雖然他們仍倍受士族歧視,可是子孫后代可以讀書,也有做官的資格,在魏國商業,已經不再是賤業了。至少他們可以穿紅著綠,與士族子弟一般無二。
冉明設宴請客,眾商賈早已趨之若鶩。相對商賈來說,冉明那就是財神的代名詞,只要跟著膠東王混,吃喝不用問了。況且商賈們也早已習慣了冉明的處事方式,他如此大張旗鼓的設宴請客,至少冉明已經有了大動作,像上次那樣幾乎將東晉工匠拉空,雖然他們投資不小,可是同樣收獲還是巨大的,現在他們已經基本控制了東晉的各行各業所需要的物資,人人都是賺得腰包鼓鼓的,數錢都數到了手抽筋。
劉氏酒樓效仿了后世的設計,在并不是臨街門面,而是距離街道前空出了莫約三四畝地的停車場。望著清一色四輪雙橋式減震馬車,冉明暗嘆這商賈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還是非常快的。雖然這種馬車比尋常馬車要貴數倍,可是四輪馬車把車輛的載重都放在了輪子上,而不像兩輪的那樣把承載重量都放在馬身上。這樣以來,馬匹拉動馬車也比較省力,一匹馬甚至可以拉動尋常兩輪馬車雙駕馬的重量。更為難得的是,這種馬車坐著舒服,不僅寬大,而且平穩。
華夏商盟如今已經成長成了一個絕對龐大的商業組織,所擁有的能量非常巨大。就連晉朝那樣國力強大的國家,尚且經不住華夏商盟的全力一擊。而代國、涼國承受能力更小。只是冉明暫時不會對代國進行經濟戰爭,因為代國就是一群土匪,逼急了他們,他們就會跟魏國玩命,現在魏國必須發展自身實力。
由于魏國初立,那些士族門閥尚未開始瘋狂兼并土地。冉明鼓勵興商,讓這些財富日益縮水的士族門閥看到了希望。太原王氏,瑯琊王氏,中山劉氏、太原溫氏、清河崔氏、聞喜裴氏,滎陽鄭氏,趙郡李氏他們不約而同的把家族中一部分資源進行分散投資,著手經營商業。他們士族雖然身份高貴,可是也需要吃喝,一大家子人都是需要用錢的。
在青州大量魚、蝦、海帶,罐頭、肉、蛋食品的大規模沖擊下,魏國的糧食價格越來越便宜,種地想積累財富,不僅慢,而且代價越來越大。普通百姓他們寧愿打工掙錢,寧愿當無產階級也不愿意當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