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主高義!”
冉明心中的疑團也解開了,怪不得他從彭長河身上感受到了只有沙場悍卒才有的氣勢。要知道祖逖北伐和殷浩、謝尚北伐不同,那時匈奴漢國正處于強盛時期,戰斗力非常強,特別是石勒的部隊,比鮮卑人還要猛三分,這些人都沒有把祖逖從中原趕走,可想而知,祖逖的部隊戰斗力是何等的強悍。哪怕比不上冉閔的嫡系部隊,估計也差不了多少。這些人跟著祖逖在北方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哪怕是老了,手里的本事,恐怕也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只要收復這些人的忠心,冉明就可以在東晉暗地里拉起一支部隊。
想到這里,冉明又大買人心。“士稚公乃不世豪杰,將軍也太過寒酸,于士稚公的身份不符合。這廟必須擴建!”
“滿倉!”
“老奴在!”
“這事就交給你負責了,把將軍擴建至三十畝,不五十畝,最少要五進院落,立碑刻石,將士稚公的豐公偉績,如實的記錄下來。除了士稚公,這座將軍廟還要供奉上那些跟隨士稚公一起北伐的英烈,他們為華夏而死,死后當受萬世香火!”冉明正色道:“擴建將軍廟所有錢糧從府中支取,孤就一個要求,必須把將軍廟建得大氣,要錢孤給錢,要人孤給錢,要人孤給你人,這件事必須辦好!”
“多謝東主!”這時彭長河哭泣起來,哽咽道:“東主恩德,長河無以為報,來世必結草銜環,作牛作馬為,以報東主之恩!”
冉明離開了將軍,緩步登上子磯頭,舉目遠望,江天一色,風景如畫。心中感慨萬端。幕府山就是因為東晉初,王導輔佐晉元帝司馬睿,在此建立幕府。所以此處也就被稱為幕府山,而山下的萬傾良田,都被司馬睿賜給了王導。自古以來,幕府山燕子磯附近不但是大江南北的交通渡口,也是古金陵防御江北的戰略屏障和軍事要道。
但是晉朝非常奇葩,桓溫因功滅蜀,因為功高蓋主被朝廷忌憚,百般打壓。桓溫欲反證據說來也可笑,一次桓溫在路過王敦的墳前時,說“可人,可人”!也被當做有篡逆之心的證據。其邏輯理論也很可笑:因為王敦曾經作亂,桓溫夸王敦,那么桓溫自己一定是想效法王敦。這不過是妄加揣測而已。事實上,桓溫心里并瞧不起王敦。桓溫有自己的偶像,就是當年的名將劉琨。
由于桓溫是太尉,名義上可以節制天下兵馬,為了防止桓溫叛逆,晉朝為了防止桓溫的軍隊在建康城外出現,寧愿廢棄此處天然隘口。
連長江防線都棄之不用,晉朝要是不滅亡就沒有天理了。這和北宋保持著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結果完顏宗峻這個野蠻的**,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番亂拳,活活打死以仁義稱著的北宋。
自毀長城,冉明還是樂于看到晉朝這么做的,這樣以來,將來魏國統一天下肯定要容易得多!
游玩了一天,冉明回到府中,便閉門不出。通過一天的查看,他感覺自己確實忽略了很多東西,他原本想利用自己千年知識,科技強國。事實上這一點并不能走通,無論宋、還是明,都是以文明滅亡在野蠻手中,北宋的科技水平,遠遠超過女真人,南宋也遠超蒙古人,更不用說,明朝的科技實力,更遠超滿人。科技再強,武器在先進,那種近呼愚蠢的保守思想,仍是滅亡的根源。要想改變漢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尷尬地位,只有從思想意識行態上著手。他想從精神上改變漢人的意識行態,一直沒有找到方法。
通過今天的觀察,冉明找到辦法。
古代人封建迷信,就可以利用這一點,樹立神靈,造神,制造出衛青,霍去病等這些出塞千里,滅國擒王,大名流傳后世的名將,也要把班定遠、陳湯,祖逖,劉琨,甚至于像弦高這樣,地位卑賤,卻熱愛國家的商人。
冉明首先要在這個時期提出民族意識,
冉明要修書,寫一本《圣賢論》把古往今來,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為了民族事業奮斗終身的人,統統列為圣賢,相對的把他們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民族,為了一句良臣擇木而棲的“良臣”打成奸倭。特別是為了自己的融華富貴,投靠石勒,建立后趙的后趙大功臣張賓,就是魏晉時期,頭號大漢奸!
以冉明的水平,要想寫出這么一本書來,相對來說其中的難度肯定巨大。不過正好,明年啟明書院就可以投入使用,他可以借助招募而來的人才,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冉明自己躲起來只是把《圣賢論》和《奸佞論》的編輯規則弄出來,當然編書也不是亂編,必須借助于大量的事實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同時,為了真正防止那些斷章取義的腐儒反對,冉明決定把標點符號直接從后世剽竊過來!
想想,這些冉明就欣喜不已,這個時候,突然門外杜聰有節奏的敲門聲。
冉明起身打開門,杜聰躬行禮,恭敬的打著手勢:“主上,膠東國相有緊急事傳書!”
冉明接過書信,這封信是按照冉明的習慣,用通俗的白話文所寫,開頭第一件事就是稟告膠東國近來的發展情況,然后就是說自己的對魏國發展的意見!
“好家伙終于來了!”冉明自從王猛跟隨自己以來,從來都王猛都是毫無保留的信任,膠東國大事小事,一概交給他處理,就是希望王猛能像歷史上那樣,短短幾年的時間,讓前秦成為北方的霸主。現在冉閔魏國稱霸北方的前提條件基本上做到了,剩下的就是如何穩固勝利果實的問題。
ps根據網友意見,忽略一些情節。直接進入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