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道:“佛在何處?”
小沙彌指了指佛像。
冉明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道:“佛在心中,心在那里?心中空無,佛又何生?無物何來于心?無心何能有佛?無佛無心,悟從何起?無悟又怎知佛?”
小沙彌啞口無,看著冉明,突然扭頭就跑!
冉明望著小沙彌的背影,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
祝英臺笑道:“子陽兄,何故發笑?”
“我想起一個典故,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冉明笑道:“吾在想,我今生能與英臺兄相知相交,把酒歡,恐怕前世,我啥事也沒干,只剩下回頭看你了!”
祝英臺道:“英臺聽過百年修緣,千年修份,萬年修緣份,你的說法倒也有趣!”
就在這時,一個中性的聲音響起,冉明回頭一看,只見大殿外面那個領路的小沙彌不知道什么時候帶回來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和尚,這個小和尚頭上倒沒有戒疤,小和尚身材挺拔,英眉朗目,穿著一襲灰色的僧衣。小和尚道:“擅越所說,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此出自何處?《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阿彌陀佛音王陀羅尼經》?《四十二章經》、《甚深大同向經》、《希有較量功德經》還是《菩提心經》?”
冉明當然記不得這話出自何處,一臉尷尬,稍縱既失,他裝作思起來。他知道唐僧取經是此后的三百多年以后的事情,這個時候,冉明也發現,佛寺之中并沒有觀世音菩薩。于是就道:“此話出《自觀世音受記經》,此經你可曾知否!”
“小僧不知!”小和尚恭敬的道:“多謝擅點化!”
冉明道:“你叫什么?”
“貧僧法顯!”
“法顯?”冉明在心中暗暗驚訝,他縱然再不熟悉歷史也知道這個才是中國歷史上西天取經的第一人,六十多歲高齡遠不遠**去取經。不過,冉明對于這類有著執著信仰的人還算尊敬!
和法顯沒有太多的糾葛,冉明下午離開靈隱寺。
他也沒有想太多,他現在的一門心思就是想辦報紙。
不過,他也明白,現在他在錢塘待不了多久,必須盡快去建康!
冉明道:“英臺兄,吾準備明天離開錢塘城!”
祝英臺心中一驚,問道“何事如此著急?”
冉明道:“還不是為了辦報紙的事情。吾為大魏質子,來建康只是一名普通的人質,所以建康才是我的歸宿!”
祝英臺道:“如此也好。英臺也有去意,不如我們今天就離開!”接著祝英臺在冉明耳邊低語起來,冉明不住的點頭,“英臺兄妙計足以安天下!”
“過獎,過獎!”
隨即冉明讓劉牢之帶著幾個隨從回刁府收拾行禮。而他們一行則向北行去。錢塘之北,就是吳興城,也是現在的湖州市。就在冉明踏上湖州地界時。
錢塘城中的陸氏祖宅中,傳來陸始的咆哮“你們,都說說,現在應該怎么辦?”
原本冉明提出的條件,可以算是掐死了陸氏的脈門,五百戶船匠,價值十五萬金的財物,雖然不至于讓陸氏傾家蕩產,但是也讓他們元氣大傷。在陸氏內部,對于此事分成截然不同的兩派,一派愿意妥協,答應冉明的條件。一派則是要魚死網破,利用陸氏的影響力,向朝廷施壓,逼冉明認栽!
這么一大筆財富送出去,陸始也不甘心,他雖然明白向晉朝廷施壓,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把弄巧成拙,反而讓陸氏損失更重!
就在陸氏為此事大吵特吵,爭論不休時,冉明向刁彝留書一封,飄然而去!陸始氣得臉色發白,冉明這是逼陸氏表態啊!
盡快做出承諾,是和是戰,這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陸納看著冉明的留書道:“納去將膠東王殿下追回來,向他陳情,希望他能諒解!”
陸始聽到這話不由得一陣頭大,諒解,諒解個屁,自己的這個兄弟才情不錯,德行極佳,可惜讀書讀傻了,誰會把到嘴的肥肉往外吐?
有人說,壓力就是前進的動力。
在冉明的無形壓力下,陸始終于下定決心,同意冉明的要求,私下和解!
半個月后,冉明抵達建康。
然而,進入**門。冉明也嚇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