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附加條件
整個膠東國相當于青州三分之一的面積,達五萬余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僅為后世千分之一。人口,直接制約著膠東國的發展。
另外此時青州還有數十個民族,胡人,也是目前青州較大的力量。其中段部鮮卑實力最強,另外還有什么烏丸,匈奴、東胡人。段部鮮卑自從段龕死后,段羆成了新任首領,然而段羆比段龕更有頭腦,手段更是靈活,在段羆借著以段部基礎力量的疾風營參加了對燕國幽州之戰,段羆趁機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之下,直間或間接吸收了數萬鮮卑人。現在段部鮮卑已經突破了十二萬人口。雖然冉閔將疾風營駐防在雁門關附近,用來威懾代國的拓跋部。
軍民力量分開,這并沒有讓冉明放心,相反他則更擔憂。呼延群也效仿段羆,在幽州收降了五六萬匈奴人。呼延群則更聰明,他招降了匈奴人,以青壯婦女和孩童居多,現在還沒有什么,等這些孩童長大,婦女和呼延群的部將士結合,就會生出更多的匈奴人。
冉明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隱藏在暗中的民族矛盾。漢人被胡人欺壓了數十年,那種毀家滅族的刻骨仇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避免的。突然,冉明腦袋中靈光一閃。“自己真是庸人自擾。眼前不是一個最合適的人嗎?”
王猛就很好的緩解了氐秦的內部矛盾,讓秦國在短短二十年中,從一弱國,一舉成為橫掃北方的大帝國。
冉明道:“先生能否為孤解惑?”
王猛微微一笑“殿下可是憂心轄下之地,各族不能和平共處!”
冉明點點頭。
王猛道:“這個問題,定要慎重處理,一個不慎,則易引起強烈的反應!臣思來想去,若緩解民族矛盾,唯有捐棄前嫌,將其他諸族與我漢民同等待遇,授予土地,教導耕種。同時,要立法,緩緩限制其首領權限!”
冉明道:“諸胡現在都是奴隸制度,首領就是奴隸主,所有部眾都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若是如此,豈不是逼他們造反?”
王猛點了點頭,自信的道:“此事當緩緩圖之,用殿下的話說,就是溫水煮青蛙。我們先規定漢胡公平待遇,無論漢胡,必須依法納稅,這些稅款,不得由其首領代交,而是讓他們在各自的官府,親自去交。不交稅款,一律按抗稅處理,不論胡漢,必須經過官府嚴肅處理,以示官府的威信。而且不論其部落首領如何阻撓,千萬不要讓其首領,私自處置犯罪的部眾,久而久之,這些胡人就會只知道官府的法律,而不畏懼首領的權柄。”
冉明點點頭,“胡人皆生活貧困,讓他們見識到我們漢人的繁華,享受到我們的衣食住行,讓他們自覺向往我們漢人的生活。對還有說漢話,識漢字,久而久之,我們就無漢胡之分了,所有魏國百姓,就是魏國人,都是漢民!”
對于民族問題,冉明沒有多,因為他并不擅長這個領域,在這個領域,王猛才是專業人才。專業的人才,需要專業的人來做!
冉明仔細的聽著王猛的安國十三策,從土地分配、稅率設置,徭役、納稅、兵役、教育、基礎修建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應對之策。
王猛的提出的問道很尖銳,解決之策也很圓滿,就是冉明這個后世之人,擁有了一千七百多年的知識,也沒有找出什么漏洞。
接著,王猛說完了安國十三策,又開始拿出一張圖紙,這是將來的膠東王國國都不其城的規劃圖,按制膠東國是魏國的一等藩國,國都不能超過鄴城。鄴城是逞長方形,東西長七里,南北寬五里。周長二十四里!而不其城則最高能達到周長十八里。
當然,這只是城墻以內的內城。城郭不算在內。如今的不其城,南北則八百步,東西七百步,城墻在兩丈八尺,以夯土為墻。
冉明打量了下圖紙,整個不其城東西五里半南北三里半,擁有四座城門。城墻高三丈兩尺,設置三十六座哨樓,引東海之水,在外圍開挖一道寬十五丈的護城河!現在的不其城城的百姓和居民,全部遷出,這里將經過重新修繕,作為內宮城!
膠東王宮的所在地。現在城中校場,則開建銀安殿!對于這些東西,冉明也不太懂。不過冉明疑惑的道:“景略,我們膠東國初建,百廢待舉,到處都需要使用錢糧,如果建筑這么一座新城,恐怕不下三千萬錢吧!不如國都新城,緩緩再建!”
王猛道:“殿下仁慈,不過,正因為我膠東國初建,要讓六夷臣服,必須顯示殿下的力量。方可一勞永逸。”
冉明的思維有點跟不上王猛的節奏,“這修建王都,和臣服六夷有什么關系!”
王猛沒有回答冉明的問題,反而反問道:“以殿下所觀之,此城需要多少時間方可完成?”
冉明暗想,如此沒有重要機載“如今,我們膠東國民力匱乏,僅僅能抽出八千民夫,已經頂天了,加上耕種、各大工坊需要人力,至少需要兩年,或者三年之久吧!”
王猛道:“如何如何彰顯殿下有如神助的本領,如何能讓六夷臣服?猛只需要五千民夫,外加殿下的點石成金之法,多則三個月,少則兩個月就可以把此城建筑起來!”
王猛接著又道:“若要膠東**定,就必須建此城,以示殿下得神助!”
冉明想也沒有想明白,反而他相信王猛,就給了王猛足夠的權力,讓王猛全力施為!
冉明又當起了甩手掌柜,不過,為了吸引人力,冉明又開始把吸引流民的事宜掌在手中。他命令中華商盟各大商隊,在行商的過程中,遇到流民,就鼓勵他們遷移在膠東國。并且讓商盟先行墊付流民路上的花費。
當然,這些事情不是用嘴說的,冉明可知道這些商賈的為人,個個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沒有利益,他們是不會買冉明的帳的。
冉明親手寫了一封信,信上只有“有大富貴,有意者來之!”
商人趨利,自古有之。僅僅五天剛剛過,華夏商盟各大理事,包括冉明的岳父劉原在內,都齊聚集不其城!此時不其城已經開始興建,冉明將眾人引至不其山上的臨時行營內。
張詢,劉原等眾商賈看到冉明倒頭便拜“參見膠東王殿下!”
冉明上前,扶起張詢和劉原,對二人身后的眾人道:“日前,明在睡夢中得神人授奇術,醒來一試,頓時大喜過望。若得此術,天下財富,可盡皆我所有。諸位都是明近親之人,有福則當共享之。所以苦苦等候諸位,今見諸位,甚為心喜。大事可成矣!”
說著,冉明引眾人進入不其山中的主帳篷內。
賓分主客,冉明讓侍從上菜上酒。冉明舉起酒懷道:“諸位遠來辛苦,此宴權當冉明為諸位接見洗塵。今天,孤與諸位不醉不歸!”
張詢雖然喜歡冉明的酒食,可是此刻心早已被冉明的大富貴高高勾起來了,山珍海味,在他嘴中如同咬臘,醇香的青州白酒,他也感覺難以下咽!想了想,張詢還是出聲問道:“草民多謝殿下盛情款待,如今飯也吃了,酒也喝了,敢問殿下,這大富貴到底是何事?其中又有何處需要我等出力。張某人別的本事沒有。如果說要啟動本錢,張某可以出十萬金。”
冉明看到張詢如此急切,不由得搖搖頭,商人談判,誰露出急切之意,誰的氣勢就弱了,在將來的談判中就落了下乘。冉明也沒有想到張詢居然如此急切。思索了片刻,冉明覺得還是要吊足他們的胃口“張先生親自至,明欣喜無限,我們華夏商盟本是一體,休戚與共,大富貴之事,不急于此刻,此事牽扯頗大,當細細商討,并不急于一時!”
劉原一聽這話,心中更是一凜,劉原是商海中的人精,自然明白,做生意是你付出多大風險,收獲多大利益。如今看來,冉明如此鄭重,弄不好這一次是最大的機遇。冉明沒有明說,劉原也不擔心,他已經派人去找劉嫝了。作為冉明的兩個側妃之一,劉嫝多多少少應該知道冉明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