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經濟就是戰爭的手段
“殿下欲以商稅強軍。農稅固本培元?”此時就連王猛亦不不得佩服冉明。因為冉明的一系列重商興商的政策,讓眾商賈信心十足。從一本萬利的青鹽、宣紙、再到美味可口的罐頭肉,可以治病,口感頗佳的海帶,感魚、龍蝦等海產品。
因為冉明,荒涼的青州重獲勃勃生機。如今僅僅一年的發展,青州不僅完全可以自足,而且因為生態鏈養殖,以及大量工坊落戶青州各地,讓青州瞬間成為繁榮之地。因為大量的商稅收入,讓冉明可以用青州之地,養活十萬步騎大軍,包括耗金窟陌刀軍,尚且游刃有余。
冉明道:“亦然!”
王猛聽聞冉明的話,露出沉思之色。冉明是一個讓王猛看不透的人,為政之道,動則以利誘之,打著儒家的旗號,行法家之實。但是冉明又有懷柔的手段,也不全部都是法家的霸道。自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獨大,而墨,法、兵、農諸家衰微,可是冉明卻掌握著奇術,細看下去,更像兼儒墨、合名法以聯百家之長的雜家理念。
王猛本人也是單純的儒士,他是儒、兵、法、名諸學兼修。而王猛必生的盡愿就是成為像諸葛亮一樣的千古賢相。果然,這個時候,冉明話鋒一轉,說道:“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造就強秦,橫掃六國。如今亂世,與春秋戰國,多有相似之處,世間三百六十行,行行業業都有存在的必要。如今,墨門、名家、縱橫諸家幾乎銷聲匿跡,若諸子百家,在我輩生年斷絕了傳承,我等有何面目,在歸天之后,面對先人?”
“這如何能行?”王猛道:“自從董大師獨尊儒術以來,儒學長期一家獨大。如今推舉百家,恐怕會遭到儒學士子的抵制和反抗!”
冉明不以為然的笑道:“魚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關于選擇,圣賢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兩利相較取其重,兩害相較取輕!兵家可以固**天下,農家可以滋養天下,所以,若為了天下蒼生,孤寧愿舍儒重舉百家!”
王猛雖然明白,冉明的話有強辭奪理之嫌,可是他卻沒有找到理由反駁,儒學雖能教化世人,引其向善,可是面對虎狼諸胡,以儒學**勸化其向善,無疑是對牛彈琴。
牛實和魏猛二人不清楚冉明和王猛說的是什么,不過看到二人表情不自然,魏猛則趕緊打圓場道:“殿下請看,這是我們按照殿下所,建筑的軌道車!”
跟著魏猛向前,七轉八轉之下,冉明來到兵工廠的庫房,一排庫房半隱藏在一處山坳中,如果不走近看,很難發現,此處別有洞天。走到庫房內,冉明只感覺有一種濃烈的鐵氣味,隨著小吏掀起覆蓋的黑布,里面整個擺放著一柄柄寒光閃閃的陌刀、還有就是涂成黑色的明光鎧甲,又走了一個倉庫,里面則是存放的橫刀,還有打造的無數槍、矛、盾還有橫刀!
相較之下,橫刀在步戰威力上,遠非漢環首刀可以比擬,雖然造價昂貴,但是冉明還是打算采取橫刀、逐步替代目前軍中制式的刀槍。
不用問,冉明也看到了這個倉庫雖然隱秘,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相應的也出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運輸非常不方便!
就在這時,突然一陣陣轟隆隆的聲音傳來,冉明快步順著聲音跑去,只見倉庫外面,就是半埋在土中的鐵軌,兩軌之間大約四尺半寬,每根軌道寬約三指。
冉明在心中不由的唏噓不已,你看到過三尺寬的軌道嗎?這能承受多大的重量?看出冉明臉上的不滿,魏猛趕緊解釋道:“屬下原本想采取殿下所說的那種鋼軌,可是太廢鋼材,所以就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把鋼軌嵌入枕木中,這樣以來,就可以節省三分之二的鋼材!而且不影響軌道車的效果!”
聽到這里,冉明也釋然了,按照這個時代的技術,想制造出來火車,根本沒有可能,至少現在沒有那個技術基礎。冉明看到這種軌道車其實和后世的運輸煤炭的車廂差不多,每節車廂三丈來長,據說可以裝三百套明光鎧甲,或者兩百柄陌刀。只裝五噸貨,相比之下,還沒有一節車廂的自重重,這種窄軌道,完全可以滿足承重需要!
冉明并沒有看到車廂下去,卻意外的發現,軌道上出現一根蹦緊鋼鎖,不解問道“這是何物,有何作用?”
魏猛解釋道:“剛剛做出軌道滑車時,下山時速度太快,容易發生側翻,而且空車廂想從山下拉上來頗為不易,后來吾的一個徒弟兒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軌道建成環山的雙行軌道,在重車下山時,用鋼鎖把山下的空車拉住,重車減速下山,不會發生危險,而且還可以把空車毫不費力的拉上山來!”
冉明一聽這話,心中猛然一樂,古代人還真夠聰明,這樣就能想起利用勢能。冉明不用看也知道,他們肯定是把軌道依照山勢,建筑成“u”形。
果然,冉明順著鋼軌一看,這段軌道就是一個“u”形,倉庫的位置,正巧位于“u”形底部。
在兵工廠,冉明也沒有多作停留,就是粗略的觀看了一番,就離開了歷城。向青州治所廣固城行去!
走在去廣固城的路上,冉明和王芷蕾、劉嫝、李氏好不快活。冉明既沒有管政務,也沒有對將來的膠東國施政提出什么意見。王猛看到冉明變成這個樣子,很是憤怒!忍無可忍,王猛終于踏上了冉明的專車。王猛向冉明拱了拱手,還沒有說話,冉明就道:“真是稀客,先生怎么有空閑孤的車駕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