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最后的決戰(二)
館陶,因趙王置陶丘(今山東冠縣西古城東)置館而名。雖然館陶這座早在春秋時期建立的古城,卻從來沒有沒有今天這樣忙碌過。無數排列成整整齊齊的魏軍將士,邁著雄壯有力的腳步,開始向渡口行去。
各部、各曲的領軍軍官指揮著所部將士,依戰斗序列登船,那些沒有來得及登船的士兵,也在興奮的擦拭著自己的兵刃,臉上洋溢著激動、興奮的神情。有人正在與周圍的袍澤調笑著,也有人則抓緊時間休息。
就在士兵抓緊時間登船的時候,作為全軍前鋒的討逆軍校尉胡光也在下屬軍官的陪同下登上了一艘鯨魚級運輸船,并且進入了頭等倉。討逆軍是魏國一個獨特的部隊,全軍可以稱為全軍種兵種,每一名士兵都可以熟練掌握三種以上的兵器,可適應叢林、山地、沙漠、雪原、濕地甚至可以不經訓練直接登上戰艦進行內河作戰。
當然,培養這么一支部隊是非常耗錢的,好在這支部隊的軍餉和費用都是自內魏國各大商號捐獻的,從開始組軍到現在,討逆軍光接到的數百萬金,這筆龐大的資金,如果武裝正規軍部隊足可以武裝至少二十萬部隊,可是討逆軍僅六千戰兵,當然也不是說討逆軍只有六千人馬的編制,而是戰兵六千,但是討逆軍有一個軍屬輜重部,一千余名專業輜重人員負責討逆軍的輜重補給問題。還有一個專業戰地救護隊,其中有專業外科醫生七十余名,可以承擔大部分外科手術,而且還有十幾名內科醫生,還有幾個擅長瘟疫管控的醫生,至于護士也多達三百余人,加上醫護隊的警衛人員,整個醫護隊名義上是一個隊,事實上人數超過了一個曲。討逆軍還有一個隊舟橋工程隊,一個器械曲,全軍人數高達一萬三千余人。簡直可以和一個乙種師相比。
討逆軍雖然軍隊編制稍小,可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不僅有新兵教育處、參謀作戰處、情報偵察處還有特訓處,這其實就是縮小版本的軍。和陌刀軍、北府軍、鎮國軍一樣,都有獨立作戰的能力。
胡光在魏國諸軍中名聲不顯,可是要說在民間的名聲,卻非常大。幾乎哪里出現強盜和土匪,討逆軍就會抵達在那里,在最短的時間把土匪消滅干凈,由于討逆軍不擾民,軍紀嚴明,這讓胡光聲名遠播。
可是胡光卻不滿意,冉明對討逆軍的定位,是魏國快速反應特種部隊,所以討逆軍一直春回奮斗在剿匪一線,軍功雖然不小。可是正規軍部隊都看不上這種戰功,其實胡光也不想一直這樣小打小鬧。
胡光抵抗頭等倉后,就讓參謀把作戰地圖鋪在桌子上,對其他軍官道:“雖然我軍接到的命令是搶占灘涂陣地,掩護主力部隊順利登陸臨海。但是我們討逆軍自從組建之初,一直都是沖鋒在前,從來沒有防御作戰的經驗,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防守,其實還是進攻,進攻再進攻。這一次我們南下作戰,計劃不變,風格不變,本將的意思是,我們也要繼續發揚我們長處,持續不斷的進攻。不僅要勝,也要勝得精彩,打得漂亮。”
如今魏國編制極大,擁有常備軍一百多萬,像胡光校尉級別的將領就足足多達二三百人,至于擁有將軍名號的將領也有幾十人,大將軍也有數人。其中在野戰部隊里打過勝仗的將領多了去,但是能夠打的出彩,在魏軍內部受到追捧,受到冉明高度重視,重點培養的將領卻是屈指可數,滿打滿算也不過荊展一個,陳勇、雄健、劉牢之等少數幾個算得上是半個。
所以,胡光非常重視這一次的機會,這可是和晉朝軍隊堂堂正正的作戰,作戰對象不再是過去不堪一擊的土匪,這一戰胡光也是想要打出自己的威名來。
眾討逆軍各軍官也磨拳擦掌,蠢蠢欲動。隨著運輸船緩緩開動,在有節奏般的顛簸中,胡光也率領著討逆軍全軍離開了館陶,向臨海目標行去。
臨海雖然從字面意思是臨近大海的意思,可是事實上臨海城卻不在海邊,而是在靠近海邊近七十里的天臺山南部,臨海山腳下。在唐以前,臨海政治地位不顯,但是在唐以后,臨海的政治地位就開始上漲,州治府治,相當于現在的廳級行政單位。胡光想要占領臨海山,易守難攻的臨海城就是其首要面臨的問題,關鍵是冉智曾攻破過臨海城,劫掠了大量臨海百姓,這讓臨海在后來得到了加強,不僅士紳大戶捐錢增修了馬面、女墻等城防設施,同時也增加了床子弩、八牛弩等一些城防武器。
原本,臨海城應該是臨海郡內一塊硬骨頭,可是隨著孫泰叛軍席卷江南七郡,臨海完備的城防設施,直接被優勢人數力量的孫泰叛軍直接用人海淹沒了。
看到這里,也許看官會感覺不可思議,事實上在戰爭人數多的時候是可以完全抵消質量上的劣勢。明朝的精銳部隊在明末都是被張李叛軍用人海淹沒的,當然明軍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戰斗力保持到終點的軍隊。至于清朝入關,也是在吳三桂投降之后,擁有步騎三萬人馬的關寧軍硬是占據著山海關,阻擋得清軍不得入關。至于清軍的戰斗力一直被吹出來的。雅克薩之役沙俄只有八百多名由流氓、罪犯、落魄貴族、投機份子組成的軍隊,沙俄軍隊的燧發槍是一種前裝滑膛槍,射速約為每分鐘兩發,射程三百米,硬是讓大清軍隊利用圍城消耗盡了城內的糧食而逼降的,這種軍隊只能呵呵。
討逆軍最擅長的是進攻,特別是在地利不利的情況下進攻,破城破寨是他們的強項,自從組建以來,就不知道破了多少座城寨。就在胡光率部剛剛出發時,在這個時候,魏國征南大將軍石越也在棠邑、歷陽、蕪湖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進攻戰役。
目前在棠邑進攻的是征南方面軍中的兗州軍,兗州是中國古九州之一,也是大漢十三刺史部之一,在魏國轄八郡五十六縣,在魏晉南**時期兗州士兵也是能戰悍卒的來源地之一,兗州籍的士兵第一次登上歷史的舞臺是西晉末年的茍晞,茍晞是西晉末年名將,官至大將軍、太子太傅、錄尚書事,東平郡公。精通兵法,時人比之韓信、白起。在八王之亂中,先后投靠多王,戰敗汲桑、呂朗、劉根、公師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稱"屠伯"。其次就是依靠兗州軍卒為嫡系部隊的郗鑒,利用兗州籍軍卒,平定王敦之亂,升任東晉太尉。
魏國的兗州籍士兵其實也是冉閔的嫡系部隊主要來源,此時魏國兗州將軍還是原來的兗州刺史魏統,不過由于魏統在站隊的時候站錯了隊,一直做了多年的冷板凳。魏統早已隨著冉閔漸漸穩定的統治,息了割據地方的心思,一門心思當他的魏國忠臣。即使不當忠臣也沒有辦法,兗州軍經過改制,魏統指揮兗州軍按照作戰計劃打仗沒有,如果他敢三心二意,馬上就會有人砍了他的腦袋,拿去給冉明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