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淮安攻防(三)
火焰分為內焰和外焰,學過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火焰外焰的溫度遠高于內焰。如果一個人被猛火油粘燃,那么他肯定不會立即就死去,這個過程事實上將持續近五分鐘的時間。當內焰燃燒超過三分鐘后,這個時候人的筋就會收縮,大腦也會缺氧,從而導致昏迷。
就自身著火開始,每一個老兵都還有三到四分鐘的戰斗時間,當然這個過程異常痛苦。意志稍弱的人,恐怕支撐不住。
面對一群火人舞動橫刀,肆意的收割腦袋。這群晉軍士兵很顯然是被嚇到了。四五百人,居然被區區三四十個魏軍混身著火的老兵殺得節節敗退。
一個晉軍士兵雙股間一股熱流,蓬勃而出,居然會當場嚇得屎尿橫流。
“娘啊,我不想死!”說著這名被嚇傻了的晉軍士兵扔了手中的長槍,扭頭就跑。在戰場上跟著勇猛的人作戰,即使懦夫也會變得勇敢起來。當然,如果是跟著懦夫作戰,即使再勇敢的人,也會變得怯懦起來。
隨著第一名棄械逃跑的士兵開始,很快就在戰場上引起了連鎖反應。晉軍別部司馬派出的督戰隊也被蜂擁而逃的潰卒沖散。
接著一個一個混身著火的魏國老兵走完了生命的歷程,可是他們卻感染了那些原本已經動搖的新軍士兵。魏軍上下全部都憋著一股狠勁:“報仇!”
晉軍的烈火戰車雖然有畫龍點睛的功效,然而碰到了一群不要命的魏國老兵,反而敗得更快。
望著已經進入戰斗尾聲,征南將軍石越放下了望遠鏡,然后對身邊的參謀道:“看到了吧,打仗,還是要靠老兵那股不要命的勁頭。打仗不是要靠裝備好,關鍵時候,還是要拿命去拼!”
參謀快速的拿起了炭筆,在紙上記錄起來。
石越繼續道:“無論匈奴人、羯人、還是鮮卑人,他們都是馬背上的民族,都是天生的騎兵。在騎射方面,我們漢人,天生就不如他們。可是現在我們魏國漢騎,卻能輕易的打敗他們,把他們殺得一干二凈。這靠的其實不僅僅是裝備精良,而是那股敢于拼命的勁頭,和一如勇往有死無生的勇氣。當年先帝創立大魏漢騎,那些士兵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騎過馬,如果要按照正常訓練,一個新丁要訓練成一個合格的騎兵,那需要五年,甚至更久。可是陛下是怎么做的呢,那個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繩子把士兵和戰馬綁在一起,這樣就不會掉下來了。面對敵人的箭雨和刀槍,當然他們也沒有機會避開,但是依靠著這么一種不要命的拼勁,我們魏國漢騎,在騎戰上打敗了匈奴人、羯人、鮮卑人。”
參謀點點頭。
石越又道:“命令軍中**官,詳細記錄下每一個決死沖鋒的士兵,本將軍會上書陛下,為他們請功,他們是真正的勇士,應該受忠魂園萬世香火!”
最后軍中**官詳細統計了這次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沖進火海,發動決死反擊的老兵。這一共四十七名老兵,其中年紀最大的不地三十八歲,最小的才二十九歲,他們中間最低的職務是隊正,最高級別是行軍司馬。
隨著石越發動練兵計劃,第一天攻擊晉軍兵營,共出動了七個新編步兵營,并且派出了一萬四千余輕裝騎兵負責掩護。按照司馬晞的原來設想,這種梅花大陣,如果一方受到攻擊,在不支的時候,其他各方要相互支援。理論上這是可行的,只是魏軍的輕裝騎兵太厲害了,數波沖出軍營想要救援的晉軍士兵,皆無一例外,被騎兵射死在求援的路上。
一天戰斗下來,晉軍的七座大小兵寨全部營破人亡,加上救援部隊,人數損失在八千左右。而魏軍的損失則在千人以下,其中陣亡四百五十余人。
在城頭上看了一天的司馬晞,此刻心力交瘁,他已搖搖欲墜了。
在這個時候,有士兵稟告道:“大將軍,蕭參軍有請!”
司馬晞不顧身體疲憊,直接去了城中的統帥府。夜漸漸深了,第一天攻城已經結束了,魏軍雖然沒有取得大的突破,不過晉軍更沒有占到任何便宜。
淮安不是一座要塞式防御型的城關,而是一座綜合性的城池,防御只是其中的功能之一。城墻之內除了軍隊之外還有數萬百姓。這可不像虎牢關,虎牢關關小而簡單,只要考慮防守、戰爭問題就可以了,淮安卻大而復雜,司馬晞除了要考慮城外的敵人之外,還必須考慮城內的變數。
魏國傾國之兵南下,畢竟人心是復雜和。雖然說這個天下還是晉國司馬氏的,但是司馬氏自從丟了洛陽,衣冠南遷,丟失部分民心,但究竟不是所有人都擁護司馬聃,擁護晉國,這些人里頭會不會有人趁著戰亂在城內搗亂呢?或者這些人早就和魏國暗中有所勾結了呢?
這些問題,司馬晞都必須考慮。當然,具體運作方面有蕭樂子,但司馬晞也必須留下一部分的兵力來防止城內產生動亂。由于這是一座城市,因此光是日常的物資消耗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如蔬菜,光是靠存儲都很快就會用光,燃料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補給。城內仍然有數量不少的輕騎兵,不過精銳騎兵則相對不足,所以騎都護戴施幾次三番請求出戰都沒有得到司馬晞的許可。
司馬晞非常清楚,就戴施麾下那三千騎兵,出城野戰,就是給魏軍送菜,哪怕是戴施所部的騎兵再多十倍也無法改變任何結果。放眼天下,魏國的騎兵絕世無雙,無論鮮卑還是羯人,他們的騎兵部隊動則都是十數萬,然而卻全部都被魏軍騎兵消滅了。光鮮卑族就有十數萬精銳騎兵成了魏國的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