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冉明教徒(上)
既然教學生,就要準備教材!在這個時代,無論文武都沒有后世那樣現成的教材,這需要根據老師的水平,自己編寫。講武堂的性質,注定他不同于一般的學堂,所以冉明必須自己編寫一套教材!
在這個時代兵書,《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幾乎都是兵家不傳之密。不過對于商戰中應用最廣泛的還屬《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當然作為后世的黑道**,他白手起家創立華青集團的冉明,他對于這兩種兵法是最熟悉不過了。雖然不說是倒背如流,可是要把三六十計中的每一計以及詳細的解釋說出來,他還是可以做到的。于是冉明的金手指已經在不自覺間悄然打開,魏晉南**時期,南宋將領檀道濟編寫的《三十六計》被冉明提前百年問世。
冉明利用了兩天時間,終于《三十六計》書寫完成了。既然把《三十六計》作為講武堂的教材,冉明有一百個學生,至少每人應該人手一冊《三十六計》,寫一冊就幾乎要了冉明的命,無奈之下,冉明之好把這事教給王猛!
王猛和十個翰林學士看到冉明的手抄書《三十六計》手稿,他翻開扉頁,往下看去,卻見三十六計的總綱。根據其計謀類型,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并戰計和敗戰計六種。這書中的開篇,便是勝戰計,記載六條計策,分別是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和聲東擊西。每一條計策下面,都會有相應的注釋,以及一些案例的注解。比如這瞞天過海四個字后面,便寫著: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內。太陽,太陰。再往下面,則有三個戰例,專門用于解釋。而這些戰例,大都出自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事,除此之外,還有楚漢之爭,以及有漢以來的幾次經典戰役。這一看不要緊,王猛頓時眼睛一亮,連連點頭。
王猛對于兵法也不陌生,歷史上他的軍事成就和他的內政成就一樣顯著,看完冉明的三十六計,王猛突然后退一步,沖冉明施以大禮,感慨道:“殿下真乃才,猛萬難及萬一。”這必竟不是冉明的發明,他只是剽竊人家檀道濟的作品,被王猛這么一恭維,顯得有點不好意思了。冉明道:“這三十六之中的變化是根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而書中的戰例則是根據《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等兵家的精辟語句。非是明大才,而是拾人牙慧!當不得真!”
冉明越是謙虛,越是讓王猛和眾翰林學士發自內心的佩服他!
冉明道:“孤需要給講武堂眾弟子人手一冊,所以請國相和眾翰林學士幫忙抄書!”
王猛在冉明走后,沖眾翰林學士道:“此人殿下不密之傳,眾位蒙殿下垂青,得之這兵家至寶,但是任何人不得對外傳出一個字,否則后果自負!”
雖然王猛再三強調冉明所著的三十六計不得把內容外傳,可是禁止這個東西非常奇怪,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是禁止不住。僅僅在冉明把《三十六計》發給他的學生手中之后一個月,外面就有了盜版的三十六計,至于此書到底是講武堂冉明的徒弟流傳出去的,還是翰林學士流傳出去的已經不可考證了。
這時,四方勢力、各大世族開始密切注意冉明這個十三歲的魏國藩王!
冉明來到位于廣固城南的講武堂大學堂,這里原本是段龕的私人莊院,現在被改建成了魏國講武堂。講武堂占地近一百八十余畝,是廣固南城較大的建筑群。整個學堂整個倒品字型結構,最前面是校場,面積也是最大的,整個校場占地幾乎是一百二十余畝。中間是教室,沙盤演兵場、以及兵器庫房,后面是則宿舍。
此時校尉里的講武堂學生正在練習隊列,一百個弟子分成五排,分別有大弟子陳勇二弟子秦沖,三弟子劉科、四弟子郭悅五弟子祖彥負責訓練!
除了一百名弟子之外,校場里還有蒼狼營、速捷軍、虎嘯營、背崽營以及依靠段羆降軍改編的疾風營基層軍官。這些基層軍官主要是訓練魏軍的軍紀,以及布陣的動作要領,還有就是培養他們對冉明的忠誠!冉明知道,控制部隊的辦法其實最好的是控制基層軍官,這樣即使主將產生異樣心思,就是想反也興不起浪花。
這些講武常學子和諸軍基層軍官人人都沒有穿著鎧甲,而是每個穿著黑色的緊身的中山裝,顯得人非常精神。看著這些手持橫刀,身穿中山裝的弟子們,冉明仿佛又回到了后世,帶領華青會小弟的場景!唯一的區別就是他的這些弟子弟上都有發冠,顯得不倫不類!
這些講武堂學生訓練很是用心,雖然八月的天氣,非常炎熱,可是這些講武堂學生訓練得非常用心。隨著冉明一系列的軍事勝利,所占領的地盤越來越大,冉明承諾的獎勵全部如數兌現了。這些償到跟著冉明走好處的基層軍官都被勾畫的美好前景,巨大的畫餅給勾得心里癢癢的。
雖然同是魏軍,不過冉明對他們做思想工作也是有區別的,對于游牧民族的降軍,對他們從來不講什么民族大義,只講利益,眼前的利益。
當然對于普通漢人軍官則給他們強行灌入漢民族理念,作為魏軍就是擔負起中興漢民族的大任,恢復大漢盛世,建立一個強大的魏國,這樣才能讓天下太平,讓百姓安居樂業,他們都成為魏國的頂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