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各有苦衷
冉明頹廢的坐在矮踏上,雙目頓時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楊暉知道冉明對于此戰付出的心血,可是當冉明就要完成這最后一步,重創桓溫時,桓溫卻亮出了他的殺手!“袁真、沈勁、鄧遐三個的部曲皆是新軍,倉促成軍,沒有經過任何訓練,雖有八千之眾,恐怕難以對鄴城造成威脅吧?”
其實,冉明心中還存在一絲僥幸心理。在平行的歷史上,冉閔在戰敗被俘殺后,燕軍大軍攻打鄴城,圍城之戰從四月開始,數萬精銳燕軍,挾大勝之威,卻苦戰鄴城無果。冉魏太子冉智和蔣干僅憑不足萬余兵力,死守鄴城達四個月之久。當時鄴城連一粒糧食都沒有了,士卒全依靠后趙時期遺留的羯族宮娥充饑,然而在如此境地的魏軍仍頑強的抵抗著燕軍。
最終,魏國長水校尉馬愿。臨陣倒戈,發動兵變,綁縛了冉魏太子冉智、皇后等眾官出城請降。
也就是說,正面攻打。就算是燕國的精兵強將,對鄴城的城防能力,也是沒有辦法。依靠魏軍的抵抗意志和冉智的領導,鄴城根本就不可能被短時間攻陷。冉明并不擔心鄴城的安威險。
楊暉深思了一下,搖搖頭道:“殿下,無論鄴城是否被攻破,只要有一個晉軍到達黃河以北,對魏國的影響卻是致命的。當初殷浩率領晉軍,尚沒有到達宛城,洛州、豫州、徐州、并州、兗州盡皆降晉。說到底,天下民心思晉啊!”
楊暉頓了一頓,看著沉默的冉明道:“殿下不擔心如此以來,會重蹈兩年前的覆轍嗎?”
“若孤命背崽軍去滎陽,虎嘯營去阻擊袁真,這樣以來,孤在洛陽只剩下不足三萬兵馬!”冉明無奈的道:“晉軍可不像燕軍,燕軍士卒雖然作戰勇猛,氣勢洶洶,十數萬燕軍雖然看似聲勢浩大,但燕軍和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有一個致命缺點,這種軍隊作戰,全憑一鼓作氣,根本不堪久戰,稍有動搖就會全軍潰敗。但是桓溫卻不同,桓溫的晉軍都是漢人士卒,訓練有素,切遠射各種兵種齊全,攻防兼備。最重要的漢人士卒都有頑強的毅力,只要糧草不絕,生路不斷,他們會一直戰斗下去。”
“對付燕軍容易,燕軍只是單一的騎兵部隊,用陷馬坑、平面拒馬槍配合弩陣,就可以將他們克制得死死的。可是對付桓溫卻沒有那么容易,桓溫久逢戰陣。至今唯一,桓溫的部隊都抱成一團,步步為營、穩扎穩打,讓孤毫無破綻可尋!如果沒有背崽、虎嘯兩軍配合,這場戰爭,孤沒有多大的勝算!”
楊暉看著冉明愁眉不展,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思考了片刻,低聲道:“還有一個辦法?”
“嗯!”冉明看了一眼楊暉,“先生的意思是,讓孤向父皇求援?”
楊暉點點頭“陛下已經平定晉陽,得勝還朝了。至今在鄴城休整一月有余,殿下可向陛下通報梁郡軍情,讓陛下早做準備……”
“冉閔”,冉明在心中嘆了口氣,若是不知道冉閔的“天聾地啞”,或許這個軍情,冉明會通報給冉閔。可是冉閔連桓溫的進軍路線都可以提前得知,這些情況根本不可能瞞過冉閔的眼睛。冉明沮喪的道:“父皇豈能不清楚這里的情況,如果父皇會出兵,一個月前他就命令張溫過黃河了,而不是駐守在壺關。自從孤得知父皇命張溫屯兵壺關,孤就明白了父皇的用意。父皇始終以漢民族大義為重,不愿意同室操戈,手足相殘!”
楊暉深深嘆了口氣。
“呵呵!不可思議吧!”冉明苦笑道:“晉失其鹿,天下群雄共逐之。自古以來都是有能力的居之,可是,吾的父皇卻死守著他的原則底線,不肯退讓。逐鹿中原,這本是你死我活的事情,父皇卻偏偏婦仁之人。如果桓溫是胡人,如果他的部隊是胡人,吾相信,父皇早已殺過淮河了!豈能容忍桓溫如此囂張。”
楊暉拱手道:“殿下的意思是……”
“依先生的意思辦吧!”
冉明突然轉身,回頭喝令道:“傳令虎嘯營冉烽,命其率其本部人馬接令后立即啟程,前來梁郡,務必將袁真所部盡數擒之。”
傳令兵正準備離開。
“等等!”
冉明又命令道:“傳本王命令,命背崽軍蘇覺率領所部人馬,立即趕至滎陽郡,務必確保洛陽之東的安全,著粘桿處全力配合蘇覺,但凡背主求榮,意圖不軌者,殺!”
殺字出口,冉明就恢復了眼中的清明。
冉明回到坐位上,腦袋中思緒難以平定。此刻桓溫固然內憂外患,晉朝和他并不是一條心,桓溫盡管北伐動機不純。可是對外戰爭,國之大事,這些身居高位的政客,卻置國家利益與不顧,皆盡全力資敵不說,還扯桓溫的后腿。
但是桓溫這一招使出釜底抽薪之計,也同時讓冉明認識到了一個清晰的事實。魏國的矛盾也即將爆發了。在魏國,總有一些自我感覺良好,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士大夫。
他們總是以為,他們才是國之柱石,這個國家離開不他們,這個國家被他們領導才是合理的。更讓人氣氛的人。這些人特別無恥,用句不好聽的話說,就是給臉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