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妖風肆虐
苻健望著賈玄碩遠去的背影,臉上露出思付之色。他趁張琚與楊洪不合,趁機進入關中,以二十萬氐人和其他依附的諸胡統一了關中。在傳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熏陶下,苻健對八十萬關中漢人有著深深的忌憚。
雖然苻健占據了關中,但是他得位名不正不順,而且沒有顯示其強大的武力,此時關中漢人并沒有對他產生依附之心。漢人豪強、士族壓根就不正眼瞧苻健這個氐人出身的蠻王,雖然氐人同屬農耕民族,不過他們必竟是地位低賤的蠻夷,漢人百姓而因為五胡亂華這場巨大的民族浩劫對胡人懷有深深的懼意。
而且苻健明顯感覺到關中此時有一股暗流,正在緩緩醞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一個不慎,秦國就有可能滅亡。如果是漢人,苻健在此時,絕對不應該發動戰事,而是以安撫內部為主。作為一個不是依靠戰功獨立的氐族為主的國家,苻健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出色的政客。
眾所周知、后世的印度象是一個外強中干的國家,內部基礎建設和民生建設搞得都很差,加上民族眾多,民族歧視、扶貧差距懸殊巨大。曾經多次暴發內部政治危機。在這個時候,印度當局的那些政客們通常會采取一個辦法來緩解他們的內部矛盾,就是在國內公然叫囂中國威脅論,聲稱中國準備向他們動手。所以迫于外部威脅,他們會暫緩內部失和,一致對外。用政治術語來說,這個矛盾轉移法!
當然,苻健也是這么做的。
第二天朝會,中書令賈玄碩在朝會上率先出列道“王上贖罪,臣無能,臣此次奉王命出使魏國,卻沒有完成王上交待的任務!秦魏結盟的失敗了!”
苻健故意裝作驚訝的樣子問道:“賈愛卿,魏主為何不與我們大秦結盟,秦魏結盟符合兩方的利益,他沒有理由拒絕啊!”
賈玄碩道接著道:“秦此次剛剛到達鄴城,就受到鄴城百姓的圍攻,使團二百余人,結果一百多多人非死既殘。在鄴城那些百姓甚至喊出了殺光氐人的口號,臣無能,讓王上蒙羞了!魏主冉閔接見臣之后,提出魏秦結盟不是不可以,他提出讓我們秦國向魏國稱臣,每年納貢三十萬石糧食、十萬金,良馬萬匹!”
大殿內秦國眾臣出奇的沒有任何反應。哪怕是歷史最弱的宋、晉偏安一方,他們也會極力爭取一個虛名。讓苻健非常意外,所有的秦國大臣都沉默了。沒有人出面反對。按照他們的想法,魏國如果態度不強硬,這才是怪事。現在四方胡人建立的政權,對冉閔那是又恨又怕,而且恨絕對大于怕!
氐人在古代地位非常低,晉朝對氐人收稅比漢人多了一倍,壓迫很是厲害,氐人反抗也很激烈、先是有齊萬年的起義、接著是李雄,都是因為不甘壓迫。稱臣納貢非但沒有引起氐人大臣的反感,反而讓他們認清了現實,若是魏國打來,他們就是再次淪為奴隸。
看到下面的大臣沒有反應,苻健不動聲色的道:“魏主欺人太甚,他以為他冉閔是什么東西,不過是石虎一介家奴耳,何德何能遷居魏主?”
賈玄碩又向司隸校尉呂婆樓示以眼色,呂婆樓非常聰明,關鍵是他暗中得到了賈玄碩的授意,他出列道:“王上,臣不服,臣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魏主在廉臺之戰,雖然大勝燕軍,不過魏國也元氣大傷,閔其部百戰悍卒,十不存一。現雖然招募新丁為軍,但為時尚短,不足行成戰斗力,所以臣愿為先鋒,攻自弘農郡出發,攻打魏國洛州!”
黃門侍郎申胤也出聲道:“以魏國的發展勢頭,前景廣闊,似乎大有可為?燕國大敗,短時間內無甚作為,若我大秦退而無為,魏主將會趁勢席卷中原,等魏國積攢了足夠的實力,他們就是西攻關中,我等再也棲身之地!”
歸附氐人的丁零人首翟斌其實在冉閔的殺胡令中,部族損失較為慘得,他是恨透了冉閔,可是卻沒有辦法,見秦國居然也有主戰派。心中甚為欣喜,大聲道:“王上,小臣以為,魏難為作為,先前我們百萬勇士(諸胡)圍攻鄴城,冉閔部文武將官損失慘重,人才凋零,即使占據洛州,也無力統治洛州,同時,魏缺糧,難以持久,如果日后魏軍乏糧,軍心摧沮,肯定會不戰自敗。小臣愿意配合司隸校尉攻魏!”
在朝堂上,此時苻健也不能做到一堂,像御史中丞梁平老、武平候毛當、黃門侍郎石越、射生校尉徐成,大將鄧羌、楊安(加上王猛就是前秦的三抵住)共同反對苻健出兵,他們的理由是“魏國大勝、兵威正勝、燕、晉、代三個絕對不會坐視冉閔坐大,所以他們不久就會出兵,攻打冉閔,秦國可以坐壁上觀,漁翁得利。”
苻健也很是郁悶,沒有辦法,最后賈玄碩又向苻健獻計“王上可以在朝野間散布冉閔即使攻秦的消息,稱魏慘暴不仁,所有胡族將魏軍殺光!”
這個消息傳出去,秦國朝野立即震驚萬分。隨即秦國氐人、羌人以及依附的各胡族開始支持苻健對魏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同時關中漢人豪強、士族則開始心思各異,坐視關中風云再起,最終誰勝,他們將抱誰的大腿。
永興三年十月十九,苻健登臺拜將封侄子苻洛為東征大都督,統領東征軍,秦國東征軍以黃門侍郎石越為參軍,折沖將軍楊安、建威郭慶、虎賁將軍徐成為副將,領兵四萬八,其中騎兵五千,號稱十五萬大軍,出弘農郡,分成三路殺向洛州!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原來冉閔派出司馬條攸為使者、勸說豫州刺史張遇(也有史書作冉遇)歸降。
張遇此人呢,可以說四處樹敵,他與苻健有奪母之恨!苻健的妾室韓氏就是張遇的續母。苻健此舉在胡人部落中,并不罕見,可是對于漢人來說,這就是奇恥大辱了!張遇和苻健矛盾不可調和,而降晉以后,又和風流浪子謝仁祖矛盾加劇,不可調和(按歷史應該是三五五年之后的事,程志提前了!)他曾為冉閔的部曲,叛閔降晉,若是再反復,他就是三姓家奴了,他也害怕冉閔跟他秋后算帳。
所以條攸和他的談判極為艱難,基本沒有進展。不過冉閔也是用人不當,如果是其他使節,恐怕早已看出了張遇的心思,不會再做無用功。可是條攸偏偏有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你不同意,咱們就談,一天談不成就兩天。
直到談判二十余天后,張遇得到了苻健出兵的消息。在頓時大驚失色,要說苻健打冉閔,打死他他都不信。唯一的解釋就是苻健找他報仇來了。必竟張遇曾經打得苻健落荒而逃。所以做賊心虛的張遇以為苻健要來打他,他僅有一萬訓練極差的老弱病殘,連謝仁祖他都打不過,別說對付苻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