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抽調各處的騎兵精干,編制成一支騎兵部隊,雖然時間還沒超過10個月,但是騎兵第一聯隊從武具到衣物的全部更換,到馬匹的挑選,人馬日常飲食的安排,無一不說明了皇帝對于這只部隊的重視。
不少騎兵從被抽調前的心不甘情不愿,到迅速融入了這只騎兵訓練營,確定了自己對于這只騎兵的歸屬感,主要原因還在于被人重視的感覺。
特別是授予了第一騎兵聯隊的軍旗后,那些用錦緞裁剪出來的統一樣式的軍袍和斗篷,實在是把這些騎兵襯托的太英武了。
不少地方騎兵看了第一騎兵聯隊的制服和裝備之后,都紛紛表示愿意加入這只騎兵聯隊,就算是吃的差一些,軍餉發的少一些也無所謂。
這些地方騎兵的羨慕感,讓原本就氣勢昂揚的第一騎兵聯隊的官兵們,更為注意自己的形象起來。
他們甚至于默認了,流傳在軍中的一個傳,說第一騎兵聯隊回去京城之后,就是陛下今后的侍衛親軍,是拱衛陛下親征時的第一武力。
良好的待遇,加上友軍的羨慕口吻,讓第一騎兵聯隊的成員們,終于意識到了作為一名軍人的榮譽感。
但是唯一遺憾的是,對于第一騎兵聯隊的優厚待遇,不僅僅存在旁人羨慕的聲音,同樣也有因為嫉妒而出現的詆毀之聲。
那些詆毀第一騎兵聯隊的流中,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就是,沒有上過戰場的第一騎兵聯隊就是一群山雞,雖然平時看起來羽毛豐美猶如鳳凰,但是上了戰場之后,這些山雞就會露出原形,成為戰場上被敵人追的東奔西跑的野雞。
因為這些流,第一騎兵聯隊的官兵,已經同友軍發生過數次小沖突了。雖然在大本營知道后,便下達了嚴禁討論第一騎兵聯隊戰斗力的命令。
但是第一騎兵聯隊的士兵們都清楚,想要徹底粉碎這些給他們抹黑的流,需要的還是一場毋庸置疑的勝利。
當吳懷接受了出動的命令返回了第一騎兵聯隊的陣營后,很快原本還在休息的騎兵們開始穿戴甲胄,并替自己的坐騎綁好鞍韉。
這些活計自然不是騎兵自己一個人完成,每個騎兵身邊都會有二個輔兵協助,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第一騎兵聯隊的6只騎兵中隊就已經完成的出擊的準備。
每個騎兵中隊大約為200-240人之間,每個騎兵中隊又分成了三個騎兵小隊。
和蒙古人氣勢磅礴的千人隊沖鋒不同,按照**設定的騎兵作戰條例,第一騎兵聯隊上了戰場之后,是按照騎兵中隊作為一個沖鋒單位的。
每個騎兵中隊都會設置成5個橫隊,每個騎兵進攻時,同前后左右同僚的間距都為4米。并不是明軍的將官們認為再縮短騎兵之間的距離不好,而是明軍的訓練程度還不夠,一旦少于這個距離,就容易發生騎兵碰撞或是自動的向兩翼擴散的行動。
一個騎兵中隊展開的寬度約為100步,吳懷召集了一干騎兵中隊的指揮官,對他們簡單的布置了自己的戰術。
他以兩個騎兵中隊為一列縱隊,每個騎兵中隊之間間隔20步,布置了三個騎兵中隊并排攻擊的戰術。
他們首先保持隊形,對敵軍的右翼作出攻擊。粉碎了敵軍右翼騎兵隊形之后,便以兩個騎兵中隊為一組,對敵軍的側后方進行反向攻擊。務必使得整只敵軍向南方逃亡,而不是停留在原地,同他們進行混戰。
“這次進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隊形,保持馬匹的速度。失去了隊形,我們就不能驅趕那些散亂的蒙古人。
而失去了速度,我們就會被一些蒙古人給纏住,從而給了其他蒙古人整理隊伍的機會。
所以我希望諸君不要過于戀戰,不要為了幾個蒙古人的頭顱,而忘記了自己的作戰任務。否則就算是斬獲再多,我也一定會嚴懲其人。反之,我將親自向陛下保薦各位的功勞,諸位可聽明白了嗎?”
吳懷在頒發了作戰計劃之后,便嚴厲的對部將警告了一番,這些原本有些情緒激動的武官們,終于稍稍變的冷靜了一些。
看著吳懷率領著第一騎兵聯隊,排成整齊的騎兵方陣出擊,曹文昭心里也有些不太確定,這只看起來威武不凡的騎兵究竟能不能戰斗。
不過在這之前,他已經讓自己的嫡系,三千關寧鐵騎做好了出征準備。按照他過往的戰爭經驗,蒙古人作戰并沒有什么組織性,完全是依賴于主將的指揮。
就算戰場上蒙古人的數量再多,如果主將被擊殺了,或是被打的逃亡了,那么即便是整個戰場上蒙古人還占據著優勢,也會莫名其妙的潰敗下去。
雖然大本營**給他的作戰計劃,是逼迫蒙古騎兵往南而去,但是曹文昭心里認為,其實直接擊敗蒙古右翼的主將,也許更為容易引起蒙古右翼的崩潰。
當然他不會這么直接的說出了,不過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只要吳懷的第一騎兵聯隊能夠打開通往蒙古右翼主將的通道,他就要率領自己的本部,進行一次對對方主將的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