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刻,舒蓉的心思倒是非常的敏捷,立刻想到了皇帝詢問這個問題的背后,是想要確定今天會議的基調。如果讓皇帝把賑濟陜西災民的政策,同他們反對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事聯系起來,他們這些人今天可討不了好處。
“陛下,臣等上疏并不是反對賑濟陜西災民,只是內閣制定的統購統銷政策,完全是殘民之舉。朝廷要賑災,應該想辦法籌集銀兩,怎么能從掠奪民財上想辦法呢?臣以為,陛下應當多撥一些內庫銀兩才是…”
崇禎并沒有阻止舒蓉的發,他安靜的聽完了之后,便對著一邊的黃立極問道:“黃先生,內閣制定的糧食統購政策,難道是不用給錢的嗎?”
黃立極立刻接口說道:“絕無此事,糧食統購政策規定,以去年當地的平均糧食價格為標準價進行糧食征購,另外規定產糧戶除了留下口糧之外,必須把一定數量的余糧出售給官府指定的糧商,禁止囤積居奇而已。”
朱由檢又對著站在他下手的戶部尚書郭允厚問道:“戶部糧食局用于征購的資金現在有短缺?”
郭允厚對著崇禎行禮之后,平靜的說道:“戶部撥付給糧食局征購的資金并不短缺,臣暫時也沒有受到資金短缺的報告。”
舒蓉幾人的額頭都微微有些冒汗,崇禎同兩位內閣大臣的一問一答之間,已經完全否決了他們彈劾內閣首輔的主要內容。
張德恒還是有些不甘心的辯解道:“陛下,隨行就市這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現在內閣強迫三省百姓以固定的價格出售糧食,這豈不是強掠民財?日后史書應當如何記載陛下今日的舉動呢?”
張瑞圖正想站出來為皇帝辯解時,朱由檢已經頗為不耐的諷刺道:“那么朕是做一個面對治下百姓餓死而束手無策的庸君好呢?還是做一個強掠民財的昏君好呢?”
崇禎的問題顯然不是一個選擇題,原本還想要說話的官員們,在崇禎確定了自己的傾向之后,頓時收聲等待了下去,想要再觀望觀望。
朱由檢停頓了一會,看著并沒有人繼續跳出來和自己唱反調,便繼續說道:“我大明的稅收百分之八十以上來自于農業,也就是說今天站在這里的各位,包括朕在內。
我們身上穿的,家里用的,大多來自于農民的貢獻。如果把農民餓死了,各位有什么資格坐在這個朝堂上,繼續心安理得的享用著大明百姓給養的俸祿呢?”
崇禎的質問,頗有東林黨人問心不問事的道德質詢方式,這和他之前一向就事論事的風格大不相同,也使得殿內的官員們頗為不適。
不過,正因為如此,張德恒幾人也無法繼續和皇帝抗辯下去,因為這只會給自己越描越黑而已。
朱由檢并沒有就此停止,而是繼續問道:“既然你們認為糧食統購政策不好,那么你們說說看,朝廷應當采用什么方式,才能賑濟的了整個陜西的災民?”
舒蓉、張德恒等人喃喃了許久,也沒有想出一條可行的建議,畢竟想要籌集一筆能夠賑濟整個陜西的物資,不是采用強制手段以固定價格進行征購,便是提供一筆天文數字的金錢,以應付那些商人和士紳的胃口。
殿內的官員們都很清楚,以那些商人和士紳的貪婪,即便是朝廷撥付再多的金錢,也一樣收購不到足夠的物資。
賑濟災民和救活整個陜西的災民,這完全是兩碼事。前者只需要拿出一筆錢糧來意思意思就可以了,而想要做到后者,那么現在內閣頒發的各項政策無疑已經是最出色的應對了。
即便是幾位一向同內閣頗有沖突的官員,此刻也不敢貿然為舒蓉、張德恒等人說話。
朱由檢等了半天,也就不再等待下去了,他火氣頗大的問道:“六部九卿和內閣諸位先生一向事務繁忙,為了你們幾人今天特意聚集在此,還不知道要耽誤多少要事,你們心里究竟有沒有對災民的一絲憐憫之心?否則怎么會連一個主意都想不出來?”
舒蓉、張德恒幾人既不能回答自己沒有憐憫之心,也不能說他們有什么好主意,只好使出了沉默以對的招數。
“想來你們是山珍海味吃的太多,以至于無法感受到災民的痛苦,所以連一個主意都想不出。劉先生,朕把這些人都交給你,讓他們去西山官校,享受下災民過的是什么日子。
朕聽說陜西災民沒有食物的時候,便以山里的蓬草、觀音土為食。朕不會那么殘忍,每日替他們準備清水豆飯,等他們感同身受,會為災民考慮之后,再讓他們回來。”
皇帝的想法,讓殿上的眾人為之側目,就連劉宗周也頗為不忍。
倪元璐不由上前說道:“陛下,陛下心系陜西災民,的確是大有仁君之風。但是舒蓉等人不過是見識不明,所以彈劾的內容出現了偏差。
但是,根據祖宗法制,朝中官員彈劾當道執政的過失,乃是正理。陛下如此處置,是否有所不妥。若是傳揚出去,今后執政出現了過失,還有誰敢上書向陛下申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