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令從旁插嘴道:“維持20萬人日常生活的物資,每個月最低限度大約需要20萬元,而陛下要求最起碼準備5個月,那就是100萬元。
而準備10萬人軍隊的作戰,軍備器械方面的支出大約為50萬元,每個月的維持經費是30萬元,以陛下最低要求三個月準備,就是90萬元。
在加上50萬元的市賞和60萬元的戰爭預備費用,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在大同準備300萬元的物資。
但是這些物資的價格是以平時價格計算的,如果得不到晉地商人的支持,無法就地籌集大部分物資,恐怕支出會超過現在預算的一半,達到450萬元。”
看著皇帝沉默不語,劉道衡趁機說道:“陛下,晉商同徽商之間的矛盾,我們四海商行實在沒必要插手。
晉商發跡遠早于徽商,雖然近代是衰落下去了,但是爛船尚有三斤釘,更何況晉商這條船還沒有爛,山右商人之豪富,足可左右秦、晉、豫三地物資的流向。
不管是調運物資入陜西,還是應付大同關外的這場戰爭,沒有晉商的支持,就算事后能夠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我們付出的精力和資金,也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恐怕會動搖到,陛下今年對于北直隸的發展計劃。”
朱由檢雖然有些動搖,但是心里還是有些不甘心,八大晉商出賣同胞,向滿清出售糧食軍餉并打探情報的歷史,實在是讓他不愿意同這些晉商進行合作。
“如果,朕下令山西進行軍事管制,強制這些商人出售物資呢?”朱由檢忍不住問道。
蔡元令趕緊想要打消皇帝這個可怕的念頭,“那樣的話,陛下能得到的,不過是大同城內的一部分物資,最多也就支持2、3個月,沒有后續物資的補充,大同將會成為一座死城。”
“2、3個月,你們還開辟不了一條抵達大同的商道?”朱由檢不由皺著眉頭問道。
蔡元令不得不解釋道:“俗語云,千里不販糧,百里不販柴。這開辟商道,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如果沒有熟悉道路的商幫,路途上安全的貨棧,就實施這么大規模的運輸物資行動,一旦出了什么岔子,不僅僅是商行會受到莫大的損失,還會牽連到陛下的作戰計劃,那時我等豈不是百死莫辭。”
劉道衡從旁急急的小聲補充了一句:“晉商轉運物資的商道有二,一是湖廣經商洛古道入陜,然后從陜西渡黃河進入山西,直到大同,主要是茶、瓷之物;
二是從河南過黃河到保定,然后從井陘古道入山西,再運到大同,主要是糧食等貨物。
此外,近來晉商還開辟了從大同到張家口之間的商道。這些商道都經過山西境內,若是同這些晉商交惡,我們四海商行在晉地的商隊,恐怕會被地方豪強為難啊。”
朱由檢嘆了口氣,終于決定還是向現實低頭,他對著這些四海商行的股東說道:“你們先到邊上的偏殿等候,王承恩你把那些晉商代表叫進來吧。”
四海商行的股東對著崇禎行了一個禮節,便跟著一位內侍走了出去,而很快王承恩便把5、6位晉商代表叫了進來。
趙思恭、李思孝、翟寧、田生柏、黃止鳴五人走進來后,便對著殿上就坐的崇禎叩首行禮。
朱由檢并沒有讓五人起身,他對著王承恩小聲說了幾句,王承恩便上前說道:“陛下已經看了諸位上書,但是這些事務都是商人代表大會中已經決定的事務,即便是要進行更改,那也是下次召開會議時要商討的內容,你們何故如此喋喋不休,逗留京城不肯離去呢?”
趙思恭頓時稍稍挺起了身體說道:“請陛下明鑒,小人原不敢有辱圣聽,但是這次商人代表大會召開的實在是有些匆忙。我晉地有名望的商人,因為大多在邊地等候馬市開市,所以基本沒有入京。
聽聞了商人代表大會的決議全文之后,在大同開市的各家晉地商號,公推我等幾人赴京向陛下請求,給予我晉地商人同其他地區商人以平等待遇。”
王承恩躬身等候崇禎的吩咐,不過朱由檢這次卻已經不耐煩讓他傳話了。
朱由檢語氣不善的對著下方跪著的晉商說道:“你們究竟想要什么樣的平等待遇,不妨說出來,讓朕見識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