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失去了本地人的協助之后,布哈拉軍在費爾干納盆地的進軍,和在外國行軍基本沒有什么區別。甚至于連浩罕人現在都不愿意和這些外來的布哈拉軍走在一起了,這使得大軍稍稍偏離納林河附近的大道,就會受到當地人組織起來的叛軍襲擊,甚至有些干脆就是當地人作為向導的聯軍小股部隊。
從浩罕向安集延前進的道路上,布哈拉軍隊舉步維艱,頻繁的遇襲,更是讓布哈拉軍開始清除軍隊駐地附近三十里之內的居住村落,而這也進一步加深了本地人對于布哈拉軍的反抗。
到了5月底,布哈拉軍終于抵達了安集延城下。但是為了保護身后通往浩罕城的交通,納迪爾.穆罕穆德不得不將陰奉陽違的浩罕人和一部分兵力丟在了身后,包圍安集延城的兵力不過只有3萬人而已。
而此時聯軍安置在安集延城內的軍隊就高達一萬五千人,駐扎在奧什及各處要道的部隊也有將近二萬人。與其說是納迪爾.穆罕穆德包圍了安集延城,倒不如說是聯軍將城外的空地讓給了布哈拉軍,預備在此地將布哈拉軍拖疲拖垮,然后一口氣吃掉這只有生力量。
阿爾斯蘭的參謀軍官為聯軍擬定的作戰計劃相當成功,納迪爾.穆罕穆德輕率而沖動的性格,使得他將自己和自己的軍隊輕易的送入了險地。
雖然納迪爾.穆罕穆德和波斯人打了多年的仗,但他確實沒有遇到過,在本國的土地上,本國居民居然會去幫助入侵者反抗汗國的大軍。
僅僅是這一條件的變化,就使得聯軍可以釋放出所有的兵力,而他卻要把自己將近四分之一的兵力分散在身后的交通要點上,從而讓兩軍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轉變。
想要圍住一座城市,起碼也要三倍以上的兵力。而想要強攻一座城市,更是非五倍以上的兵力不可。這都是冷兵器時代戰爭中總結出來的戰爭規律,除了少數戰爭天才指揮的作戰外,尚未有普通軍隊能夠打破這一規律。
納迪爾.穆罕穆德顯然不是一個天才型的將領,而聯軍駐扎在城外軍隊的牽制,也令他無法全神貫注的攻打安集延城。
因此在安集延城外蹉跎了一個多月后,布哈拉軍依然勞而無功,而這只軍隊的軍糧和士氣倒是跌到了底部。就算納迪爾.穆罕穆德再怎么逞強,此時也知道軍隊無法繼續支持下去了,再在安集延城下逗留不去,恐怕將會釀成第二次安集延戰敗。
然而納迪爾.穆罕穆德的運氣真是不夠好,聯軍在城外的軍隊此時的確還不足以將士氣低落的布哈拉軍留下,畢竟吉爾吉斯人和葉爾羌人的裝備和戰斗意志還是比不上布哈拉軍的。
但是,就在納迪爾.穆罕穆德預備撤退之前,固始汗帶著五千和碩特部的精銳騎兵趕到了。經過了一年多的準備,固始汗的部下們不僅獲得了大量的明軍裝備,還得到了明軍軍官的重新編練組織,這使得原本戰力就不錯的固始汗嫡系,戰斗力更是上了一層樓。
崇禎十二年正月,衛拉特諸部首領在明國大臣和喀爾喀蒙古諸王的見證下,終于完成了一部用于解決衛拉特部內部爭議的法典。
和碩特汗鄂齊爾圖汗終于得到了諸部首領的承認,成為了衛拉特之汗,巴圖爾琿臺吉成為了副汗,衛拉特諸部的內部矛盾終于算是緩和了下來,初步成為了一個地方性的政權。
駐烏魯木齊大臣楊嗣昌的抵達,也讓南疆督軍樊一蘅終于可以放下北疆的事務,帶著固始汗和孟喬芳前往安集延,預備經略布哈拉汗國的戰事。
孟喬芳帶著一個騎兵師和一個炮兵團,約3千人。而固始汗則動員了近3萬人,其中一萬戰士,一萬半游牧騎兵,還有一萬婦孺組織的輜重部隊。顯然固始汗此次就是打算去為自己占地盤的。
四月初,這只大軍從庫爾勒出發,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后,固始汗率領的前鋒就已經翻越了費爾干納山,進入了費爾干納盆地之內。
固始汗和駐守于賈拉拉巴德的吉爾吉斯人取得了聯系后,便了解了當下盆地內的戰局狀況。他立刻意識到這是擊潰布哈拉軍的大好機會,而只要擊潰了這只大軍,一直到塔什干之前,他的部隊都不會遇到什么抵抗了。
固始汗自然不會再給安集延城內的阿爾斯蘭立功的機會,否則他如何能夠開口要求盆地西部的浩罕地區應當歸于自己。于是在聯絡了奧什的軍隊之后,固始汗強行接過了城外軍隊的指揮權,仰仗明軍**的整頓,聯軍的指揮權其實一直掌握在明軍手中。
固始汗此時同樣隸屬于明軍序列,加上有著樊一蘅的授權,在阿爾斯蘭不在場的狀況下,他很輕松的就得到了城外部隊的指揮權力。
經過了部署和調整之后,固始汗以碩特部的精銳為主導,從城北向城東南打了圍城的布哈拉軍一個措手不及。而城內的阿爾斯蘭見到城外布哈拉軍陷入混亂之后,便親自率軍從城南和城東兩個方向出兵,把圍城的布哈拉軍截為三段,于是城外的布哈拉軍在這樣的內外夾擊下徹底失去了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