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毫不客氣的說道:“黃臺吉既然稱我大明為兄,此人對朕無禮即是對黃臺吉無禮,論理當絞。
不過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爾國使者雖不知禮儀,但我大明卻不可不守禮。拖下去,鞭三十,一會讓他們將人帶回。”
這小小的一個插曲過后,大帳內的氣氛頓時微妙了起來。隨著那位后金使者被公開鞭刑,營中的明蒙將士們顯然就已經清楚了皇帝的決心,這場大戰已經不可能妥協了。
雖然大帳內的蒙古諸部首領已經知道,這場大戰不可避免,但這并不表示他們已經堅定了自己的心思,要和對面的后金-蒙古聯軍奮戰到底。他們還是在等待著,皇帝對于后金這封書信的回答。
解決了剛剛的小插曲之后,朱由檢霍的從御座上站了起來,他在御座前來回踱步思考著,然后才對著索尼說道。
“朕就不寫什么回信了,朕這里有幾句話,你且帶回去告訴四大貝勒。
第一,林丹汗是察哈爾部之汗,也是蒙古諸部之大汗,這不僅為蒙古諸部所承認,也為我大明所認可,不是爾國強詞狡辯就可以抹殺的。
第二,漠北草原乃是蒙元之土,非是外喀爾喀諸部之土,林丹汗身為蒙古大汗自然有權力對漠北草原之事務加以插手。
據朕所知,此次林丹汗前往漠北,乃是受綽克圖汗的邀請,調集外喀爾喀左、右翼部族之間的矛盾。
爾國派兵侵入蒙古諸部的地方,偷襲蒙古諸部所認可的大汗,卻聲稱是收到了外喀爾喀右翼的邀請,這和勾結別人的家奴,謀害主人的強盜有什么區別?”
皇帝的話語頓時引起了察哈爾部幾位首領的共鳴,紛紛出聲斥責索尼的無恥,就連一向對林丹汗看不順眼的蒙古右翼諸部首領,此刻也站在了察哈爾部的一邊。
索尼不是諸葛亮,還做不到舌戰群儒的本事。而且這些蒙古首領也不是什么儒生,也不愿和他講什么大道理,張口就是一堆污穢語,逼得索尼只能閉口不。
朱由檢等這些蒙古人出了口氣之后,方才繼續對著索尼說道:“第三,我大明和后金締結了和平協議不假,但是締結和平協議的目的,是要讓我中國子民安居樂業,而不是縱容爾國四處挑起戰火,令我中國子民流離失所。
今日我大明之所以出兵,是因為爾國破壞了和平協議,而非是我大明破壞了和平協議。爾國軍隊駐扎的地方,難道是后金的領土嗎?”
索尼趕緊分辨道:“蒙古雖不是我后金之土,但卻也不是大明之土,我國此來專為懲戒察哈爾部,并不是想同大明交戰,還請皇上明察。
再說了,皇上以讓中國子民安居樂業而令我國罷戰。但據臣所知,昔日大明強盛時也曾數度出塞征伐蒙古諸部,而蒙古強盛之時也曾數次入關。今日我后金征伐察哈爾部,可以就不行?”
朱由檢曬笑的說道:“人在幼兒之時,坦胸**不以為羞,何以到了成年之后,不穿衣服就不肯出門呢?這不是很簡單的道理么,大家長大了,懂事了么。
昔日蒙古和大明互相征戰,那是因為大家還不夠成熟,不夠文明,不知道蒙古人和漢人一樣,同樣享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權利。
今日,不管漢人也好,蒙古人也好,都知道幸福美好生活是需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勞動獲得的,而不是依賴于旁門左道得來的。
而你們后金不思考怎么去通過勞動獲得財富,卻一味的想要從漢人、蒙古人那里劫掠他們的勞動成果,來滿足一小撮強盜頭子的享受,卻還要問為什么不可以做強盜,這不是可笑嗎?”
索尼有些茫然無措,他讀過的書中可沒有這樣的道理,自然不知道如何反駁崇禎。倒是帳內的蒙古諸部首領聽了很是歡喜,覺得自己和明人的關系又近了一步。
朱由檢最后對索尼總結道:“最后告訴爾國一句,蒙古人民和大明人民一樣,都是中國之子民。他們既不會成為我大明的奴隸,同樣也不會成為后金的奴隸。
作為中國之君主,朕絕不容許這種狀況發生。所以爾國提出同我大明均分蒙古左、右翼諸部的建議,毫無可能性。保護大明人民和蒙古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乃是朕的義務和職責,朕不會在這一點上同任何人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