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大帳之后,崇禎便被林丹汗迎上了主位,和他一起并肩坐在了一起。海蘭珠則側著身子坐在了崇禎的身邊,為崇禎奉茶并翻譯著其他人的話語。
林丹汗先是為崇禎介紹了帳內就坐眾人的身份,接著便同他寒暄了起來,回顧了一下雙方過去一年來的交際往來。待到一碗奶茶落肚之后,林丹汗這才把談話導入正題說道:“我聽說皇上愿意支持,我察哈爾部同漠北叛逆之間的戰爭。我敢請皇上說一說,您打算怎么支持我察哈爾部呢?”
朱由檢聽著海蘭珠在耳邊的翻譯,還不忘掃視了一圈眾人的臉色,只可惜這大帳內的光線并不是很好,倒有一大半人的神情難以看到。
不過看到了那一小半人的神情,朱由檢也知道察哈爾部內部對于出征漠北一事,恐怕還是存在著不少分歧的,所以林丹汗在和自己一見面,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他的支持,來作為說服部下的理由了。
朱由檢只是思考了一下,便朗聲響林丹汗說道:“汗王的眼界未免也太小了些,今天你、我在此地會面,乃是草原和內地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場面,未來也許會是青史上流傳的一段佳話。
難道汗王希望,在史書上記載的是,今日汗王和朕會面,只是為了討論要不要攻打漠北蒙古諸部這等小事嗎?朕覺得,這不僅有些小家子氣,傳出去也不好聽啊。”
朱由檢的話語讓在座的臺吉們連連點頭,這讓林丹汗想要對崇禎提出的要求,也被這番話語給咽了回去。林丹汗情急之下,不由向崇禎嘲諷道:“既然皇上以為我們之間的會面如此之重要,那么皇上想要同我談些什么呢?”
朱由檢只是沉吟了片刻,便滔滔不絕的說道:“朕是大明皇帝,你是蒙古大汗,除了這個身份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大家都是中國人么。因此,基于我們之間的共同身份,我們為什么不談一談,如何在中國的秩序下處理好草原諸部之間的關系,草原和內地之間的關系,并說說對于未來中國**勢之設想呢?”
除了林丹汗之外,在座的臺吉們對于中國這個概念還是有相當興趣的。因為他們知道,現在中國之權力,完全掌握在大明手中,以察哈爾部現在的實力,連統一草原都難,更不必提入主中原了。
可是,不能以武力入主中原,不代表他們不愿意沐浴在中國的榮光之下。像右翼諸部那樣,被大明融入到中國的治下后,生活可過的比他們有滋有味多了。而林丹汗自己也不反對用中國框架把蒙古和大明囊括在內的設想,他反對的是明國獲得對中國這個框架理念的主導權力。
林丹汗想到這里,不由對崇禎譏笑道:“既然皇上也承認本汗是全蒙古的大汗,那么皇上又為什么要保護右翼蒙古諸部呢?難道不是應當把他們交給本汗,以維護皇上您所說的中國秩序之建立么?”
被林丹汗這么頂了一下,朱由檢也是一時語塞,不過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說道:“朕雖是大明之皇帝,但同樣也是中國之君長。蒙古人也中國人也,難道有中國之臣民向朕哀求而朕卻要袖手旁觀嗎?
庇護右翼蒙古諸部,并不是朕對蒙古諸部有什么貪念,而是朕在盡一個中國之君主的責任而已。如果不是蒙古右翼諸部被汗王逐出了家園,他們又何須朕去庇護?”
朱由檢毫不客氣的刺了林丹汗一句,頓時讓林丹汗和在座的臺吉們都變了臉色。不過他仿佛渾然不覺,又將話題岔開繼續說道。
“…朕以為,蒙古人也好,漢人也好,都只是中國之一份子。只要是中國之人,就有權力過上幸福美好之生活。換而之,蒙古人和漢人一樣,也有權力追求幸福生活。
我作為大明之皇帝,你作為蒙古之大汗,我們難得坐在一起面談時,難得不應當談一談,如何讓治下的中國人之間和平相處,共同邁向美好生活么?如果我們連這樣的共識都沒有,其他那些細枝末節,談起來又有什么意義呢?”
相比起林丹汗成日掛在嘴邊的成吉思汗的榮光,在座的蒙古諸部臺吉們倒是更中意崇禎的這番說辭。跟著林丹汗從遼東打到漠南,左翼諸部不僅沒有見到什么成吉思汗的榮光,自家的部眾倒是損失了不少。
在這種情形之下,還想著跟隨林丹汗恢復大蒙古帝國的臺吉們,已經不多了。事實上即便是重新建立了大蒙古帝國,得利的也只有林丹汗自己,諸部臺吉們基本得不到什么好處。只有黃金家族才能繼承蒙古大汗的草原鐵律,雖然穩固了黃金家族在蒙古諸部心目中的地位,但也消磨掉了蒙古諸部的進取心。
有那個臺吉愿意為大蒙古帝國奮斗一生,最后卻落的一個綽羅斯·也先的下場呢。因此對比起林丹汗的理想,他們倒是更喜歡崇禎提出的,追求蒙古人和漢人一樣幸福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