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貴英恰戴著明國皇帝賜予的蒙古第一勇士回去歸化,估計第一個看他不順眼的便是林丹汗本人了,至于其他人的感受么?
卜石兔看了看對面,又看了看自己身邊,除了貴英恰部族出身的蒙古將領面色如常,其他在座的蒙古小首領們都面帶不渝之色,顯然大家都很不服氣這個蒙古第一勇士的稱號落在貴英恰頭上。
但是在崇禎的面前,誰也不敢提出質疑之聲。這不是因為崇禎明國皇帝的身份,而是在于這位少年不但敢于親自冒險親征,還數次擊敗了被蒙古人看來是無可抵擋的后金軍隊。
在大明的歷史上,敢于帶兵親征的皇帝,大多是蒙古人惹不起的存在,沒有人愿意挑釁這樣一位皇帝的威嚴,即便他現在看起來只是一名柔軟的少年。
朱由檢喚人送來的金杯,是一個約有香瓜大小的金、銅、寶石裝飾起來的杯子。杯子的外形倒是很符合蒙古人的審美觀念,頗為大氣豪邁。
崇禎親自在金杯中倒滿酒后令人送給了貴英恰,如是者三。原本就有些醉意的貴英恰,終于有些喝高了,他甚至捧著金杯興奮的為崇禎唱了一段蒙古小調。
朱由檢聽完之后,拍著手掌對他笑呵呵的說道:“貴宰生果然是意氣男兒,上馬能擒敵,下馬能放歌。
剛剛朕說過,今日朕請各位前來宴會,這第一件事是為了酬謝大家協助大明抵抗后金。
這第二件事么,倒是想請貴宰生賣給面子給朕,不知貴宰生可愿意么?”
在酒精的刺激下熱血上頭的貴英恰,覺得自己從來沒有這么風光過,一時大有為知己而死的豪氣從胸中冒了出來。
他放下了手中的金杯,快步走到了宴席中間的空地上,對著崇禎單膝著地,右手撫著胸口說道:“只要皇帝陛下下令,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只要貴英恰皺一皺眉頭,便不配這蒙古第一勇士的稱號。”
朱由檢頓時擊掌說道:“好,果然不愧是貴宰生,朕想要向你請求的事倒也不難。
宰生此番東來,在路上掃蕩了不少36部部族,按照原本的約定,朕本不應該對這些被俘的人口說些什么。
但36部在一時屈服于后金之后,總算有人在陣前醒悟,重新回到了我大明這邊。朕念及這些人的功勞,所以想要向貴宰生求個情,能否將這些俘虜交給大明處置呢?”
貴英恰雖然酒勁有些上頭,但是對于36部俘虜的處置,他也還是猶豫了起來。
他此次出兵,林丹汗要求他的任務便是,將這些俘獲的36部人口帶回去,以充實察哈爾部西遷損失的人口。關門36部雖然理論上屬于右翼三萬戶統管,但實際上還是處于獨立狀態。
這些人口被遷移到土默特川之后,反而要比那些投降的右翼部族要忠誠的多。而且林丹汗也希望可以借這個機會,徹底消化掉36部的實力,避免讓后金、明國、右翼蒙古各部獲得這個部族的力量。
對于林丹汗來說,以上三種勢力不是他統一蒙古各部的障礙,便是他現在的敵人,又或是他將來的敵人。因此他怎么也不會愿意,讓36部投入到其他人的懷抱中去的。
看著貴英恰遲疑不決的樣子,朱由檢不由微笑著說道:“朕自然也不會讓貴宰生為難,想來林丹汗需要的也是36部青壯,而不是那些老弱婦孺。
在這種天氣之下,將這些老弱婦孺送到河套去,恐怕路上不知要添上多少具白骨。所以朕只要貴宰生將那些老弱婦孺留下就可,朕也不會白要這些人,朕會讓人拿甲胄、兵仗交換他們。宰生意下如何?”
聽到崇禎這么說,貴英恰立刻恢復了過來,他忙不迭的說道:“皇帝陛下如此高義,外臣如果再不答應,豈不是太沒有天良了…”
朱由檢頓時哈哈笑道:“好,今日兩件事情就算是結束了。大家繼續喝酒,不醉不歸…”
同崇禎談妥了以老弱婦孺交換甲胄、兵仗之后,貴英恰頗為洋洋得意,但是他沒注意到的是,幾位36部小首領甚為仇恨的看著他和邊上的察哈爾人,而他們對于崇禎的態度,卻更為恭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