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身體不是很好,時常犯病,因此并不如兄長和弟弟那么身體健壯,他個子雖高但是卻頗為瘦削,就像是一個明國讀書人一般。
相比之下,比他小上兩歲的多鐸,因為營養充足,身材倒是發育的有些虎背熊腰的樣子出來了。
兄弟兩人帶著一隊白甲兵,站在炮兵陣地后方的丘陵上觀望著西面明軍的堡寨。
多爾袞正眺望明軍的堡寨之時,站在他身邊的多鐸不以為意的說道:“看起來,明人這些所謂的無敵大將軍炮也不怎么樣啊?都打了十來回了,對面那么簡陋的城墻都沒打裂。
我看,還是讓那些漢軍開始進攻吧。等那些漢軍把明人守軍的注意力吸引住,我督著3個牛錄上去猛沖一下,說不定就能破了這座堡寨。”
多爾袞并沒有理會多鐸的語,他對著身后的一名將領點了點頭,輕聲說道:“這就開始吧,讓英俄爾岱率領3牛錄待命。”
被后金授予參將職務的明人降將李思禮,帶著剛剛剃去頭發有些發青的腦門,從備御英俄爾岱哪里接受了攻城的命令之后,便帶著一干親信,前往新附漢軍中指揮攻城了。
三屯營的投降軍民分成了1700人一隊的新附漢軍,其中300老弱作為輔兵,擔任負土填溝,豎立云梯等工作,也就是給大軍出征建立起一條通道出來,剩下的1400人才是作戰的主力。
李思禮把出擊的漢軍分成4隊,第一隊主要是帶著六部云梯沖到壕溝底下豎起來,好讓后方的軍隊沖上壕溝開始登城戰。
而后面的人馬分為400、500、500三隊,分為三個批次進行攻擊。當然這也有相互監視作戰的意思,這些剛剛編制起來的漢軍,未必都是真心想要投降后金的,如果不加以監督威懾,說不定半路上就逃亡了,又或是出工不出力。
剛剛投降后金的李思禮,為了能夠在新主子那里展現自己的價值,對于這次攻城戰倒是相當賣力,比他擔任羅文裕守備時可用心的多了。
在李思禮和他身邊親兵的鞭策下,300漢軍抬著剛剛制作起來的15架云梯,慢慢的向北堡沖了過去。他們一邊抬著云梯跑著,一邊在口中念著各路神佛的名號,希望這些神佛能夠保佑他們活過這場戰斗。
這些還穿著明人百姓服飾的漢軍一直跑到壕溝底部,北堡的守軍也沒有進行攻擊,只有等他們豎起云梯爬出壕溝,準備在堡寨外墻上豎立第二道云梯時,城上的明軍才開始對這些漢軍作出了警告。
這些守在城頭的明軍對著下方的漢軍喊著,讓他們繞過堡寨兩側,然后翻越西面的壕溝,直接逃進遵化東面的城廂內,就可以活命,繼續為后金賣命的人,就會受到攻擊。
腦子靈活加上膽子大一點的,丟下手中的武器便彎腰往明軍指示的方向逃亡了,一些腦子不夠靈活的,還抱著云梯往城墻上靠的漢軍,則立刻受到了兩面城墻上明軍的射擊。
除了最先逃亡的數十名漢軍之外,后面的想要逃亡的漢軍就迅速被趕上來的第二隊漢軍所射殺了。至此,后金左路軍同北堡便展開了第一次激烈的接觸戰。
在后方觀戰的多爾袞很快便意識到,明人的這所堡寨似乎有些玄機。靠近他們這方的壕溝邊坡由于是一個60度斜坡,因此人員可以直接沖進壕溝,自然也就用不著填壕作戰了。
而靠近堡寨的壕溝又是一個差不多豎直向上的角度,因此需要云梯進行攀登。這樣一來,后方士兵進入壕溝的速度要遠大于壕溝內士兵翻越壕溝的速度,加上這又是一個60度的陡坡,導致當壕溝內擠滿了人時,后方士兵還在源源不斷的沖下來,無法停住腳步。
而明人堡寨向外突出的兩角,使得壕溝內的士兵受到了3面打擊,在壕溝內人群密集的程度,甚至都不需要城墻上的明軍士兵進行瞄準,不管是火器還是弓箭,只要往下射擊就能命中一二人。
在這種狀況下,明軍堡寨前面的這段壕溝頓時變成了血肉地獄,除了少數翻越壕溝的士兵,大多數人只是一個勁的在躲避不知從何處而來的攻擊。
而那些翻越了壕溝的士兵也不比壕溝內的士兵好多少,他們不僅遭到了三面圍攻,還遭遇了明軍在第二道城頭上的射手的攻擊,僅僅在半個時辰之內,這一隊新附漢軍就差不多全部覆沒在壕溝和明軍堡寨的外墻下了。
這種高效的殺戮速度,就算是多爾袞身邊那些久經戰陣的兩白旗將領們,也是看的微微色變。此前還跳躍著想要指揮旗下牛錄攻城的多鐸,也安靜了下來。
多爾袞下意識的往南面望去,他發覺南面堡寨面前的狀況同他面前并無區別,左路軍第一次進攻,在兩座模樣奇怪的堡寨面前都碰了一個頭破血流。
讓多爾袞感到慶幸的是,幸虧現在死的都是明人,如果是自己旗下的部眾的話,他都不知道回去后如何向那些家屬們交代了。
多爾袞沉默了一會,便揚了揚馬鞭,召來了身邊的一名女真將領吩咐道:“去把那個明人降將、英俄爾岱還有明人的炮手叫過來,讓他們先暫停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