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臺吉還允諾,只要遵化城向后金投降,后金軍隊絕不會騷擾城內軍民,并且趙率教可以保留原來的官職品階和自己的軍隊。
就在七日下午,除了莽古爾泰帶著左路軍主力和三屯營軍民八、九千到達遵化外,關門36部的束不的塔布囊,帶著本部落的3千騎兵和其他部族2千騎兵也終于趕到了遵化。
這位關門36部的首領,終于按捺不住黃臺吉的寫信勸說,和后金軍隊派人運回沈陽的丁口財物的誘惑,終于選擇站在了后金這一邊,準備借此機會進入明國內地劫掠一把。
聽到束不的塔布囊帶兵入關,黃臺吉親自率領女真親貴出營迎接,給予了這位關門36部首領以極高的禮遇,完全沒有責備他當初違背盟約,沒有同后金軍隊一起入關的意思。看到黃臺吉平易近人的樣子,束不的塔布囊甚為感動,當場就向黃臺吉發誓,今后他的部族一定會同后金同進退,不敢再有三心二意之舉。
三屯營的失陷,加上關門36部援軍的抵達,頓時讓后金軍隊的士氣大漲,而遵化城下的后金軍隊也達到了近5萬人,其中八旗兵2萬人,蒙古兵6千,新附漢軍約2萬人。
三屯營的投降軍民同樣被編成了六隊新附漢軍,扣除掉兩天內消耗掉的4隊新附漢軍,新附漢軍依然還有12隊人馬。
而遵化城外原本有七萬多青壯,經過了七日的戰斗之后,差不多減少到了五萬余人。最開始的幾日,遵化城外的青壯損失的最為利害,但是當女真人退下,讓新附漢軍上陣之后,城外守御城廂的青壯,傷亡比例就開始穩步下降了。
通過了這些天在城外的戰斗,剛剛成立沒多久的遵化警備司令部,也終于不再是一個空架子了。周三畏派到城外去的各個防區指揮官,在這樣激烈的戰斗中迅速成熟了起來,也同防區內的軍民建立起了一定的聯系。他們總算是知道了自己的部下是誰,防守的地方又是怎樣的環境。
根據周三畏在戰前同守備城外軍民的約定,凡是殺死了一名敵軍,就能立刻調到后方,成為警備司令部下屬的官兵。而敢于向敵軍開火或是動手的民壯,都會被調入輔助官兵作戰的義勇。
而經歷過一次戰斗沒有逃亡的,就正式成為一名民兵,再每次作戰之后都能調往后方休息一段時間。至于其他人都算是民壯,只能聽從官兵和義勇的命令,在限定區域內進行防守,逃出防區的就會被視為逃兵。
民壯、民兵、義勇、官兵,這四個層級把遵化城外的軍民分成了等級森嚴的軍事組織。剛開始的時候,周三畏手中只有六百官兵,八百名義勇,但是隨著戰爭的不斷發展,被吸納到警備司令部名下的官兵已經超過了二千人,義勇也有了五、六千人。
這些人不是殺死了一名敵軍,便是曾經在某個敵軍身上留下過自己的攻擊。相對于普通百姓而已,他們可以算的上是老兵了。有了這些官兵和義勇的協助,周三畏終于把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和城內分成了五個大守備區,把除了城內以外的其他守備區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后金散發三屯營被攻下,關門36部援軍抵達的消息,不僅大漲了自家士氣,同時也給守城的遵化軍民一個重重的打擊。
不過這種情緒上出現的慌亂,很快被周三畏動用嚴格的論控制給壓制了下去,他要求警備司令部的一部分官兵專職作為憲兵隊,在城內抓捕奸細、投降論者、違反軍紀和社會秩序的士兵和官民。
黃臺吉想要以這兩個好消息誘使遵化城不戰而降的打算落空了,遵化城下的戰爭依然繼續著。不管后金也好,明軍也罷,雙方都在這場攻城戰中學習著,學習怎么打一場以火藥武器為主的街巷作戰。
八號和九號兩日,后金以新附漢軍為主力,把進攻主力方向放在了東、西兩面,北面只是做一些佯攻。西面的右路軍進攻了數日,除了把陣地推進到了距離西城城墻一千一百步的距離,其他戰績可謂乏善可陳。
事實上在右路軍的女真將領看來,他們對面的敵人正在以一種飛躍的速度成長起來,從一開始拿著把木矛站在街壘后面瑟瑟發抖,到現在能夠不慌不忙的在弓箭威脅下填裝彈藥,一直到死也不肯放棄手上的武器。
在他們眼中,現在這些明人總算是有些軍人的樣子了。只要熬過這場戰爭不死,便是最好的士兵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