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的接力賽跑,最終還是落入了海軍軍官學校的隊伍手中,去年大放異彩的燕京大學隊伍,只得了一個第三名。
當然這也證明了,陸海軍軍官學校的體能操練強度并不是在應付,崇禎對于這個結局感到滿意。他并不在意陸海軍軍官學校誰得了冠軍,他只在意這兩座軍校對學員操練的成果,現在看來兩所軍校都干的不錯。
但是坐在看臺上的官員們顯然并不這么想,京畿都督府以俞咨皋為首的官員笑容滿面,而以茅元儀為首的**謀部官員們則大多板著一張臉,毫無喜色。
經過了近2年的發展,陸軍軍官學校已經完全成了**謀部最核心的嫡系機構,**謀部的新成員都需要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培訓一段時間,而各期的軍校畢業生,也是**謀部控制和整編大明軍隊的核心。
當崇禎建立陸軍軍官學校,并做了一次對京營整編的示范之后,新組建的**謀部成員們立刻就明白了,陸軍軍官學校是做什么用的了。**謀部剛剛成立的時候,從孫承宗到茅元儀等人,都以為這不過是五軍都督府的一個替代品。
雖然五軍都督府有治軍之權,但是在兵部和地方軍頭的聯手架空下,其實已經成了一個贍養閑人的養老機構。朝廷任命的五軍都督府都督,平時管理將領還能仰仗朝廷的權威,讓那些地方將帥聽命。
但是讓這些都督們帶兵出征,如果不是從地方實力派提拔上來的都督,他們連自己指揮的軍隊軍官都認不全,又憑什么讓這些將士在戰場上聽命呢?畢竟大明的軍隊可以聽從五軍都督府的命令,但是敵軍難道會聽么。
因此在孫承宗、茅元儀等人看來,如果皇帝只是想要設立一個新機構取代五軍都督府的職權,那么其實不過是多了一個養人的機構,對于大明軍隊**橫行,戰力低下的現狀是不會有所改變的。
不過當**謀部成立之后,利用陸軍軍官學校吸納各軍的中低階武官,順便在各軍中安插自己的嫡系,從而初步建立起了**謀部對于大明各軍的切實控制聯系后,茅元儀等人頓時對**謀部的觀感有了極大的變化。
**謀部的設置,不僅僅給孫承宗等人一個復起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們一個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在不受兵部和地方軍頭的牽制下,對于大明軍隊進行一場徹底的變革,從而恢復明軍的戰斗力,這顯然是孫承宗等人一直的夢想。
也正因為如此,**謀部對于陸軍軍官學校的關心,還遠遠超過了崇禎本人。畢竟師生、校友、同窗等私人關系組成的忠誠度,是遠遠超過了軍中現有的上下級關系和恩主家臣之間的聯系。
而茅元儀等**謀部官員在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之后,也頓時發覺了自己的回報是異常的豐厚。在以往他們只能對于某只軍隊的主將下達命令,如果越過主將向下級軍官下令,不是遭到婉拒就是會被置之不理。
但是當一只軍隊被安插了陸軍軍官學校的畢業生之后,**謀部甚至可以直接把命令下達到連一級。有了陸軍軍官學校這個后盾的軍官們,根本不懼怕主將的惱怒,甚至于主將想要給他們穿小鞋,他們只要發出一封書信,就能得到同窗或是老師的幫助。
如果說以往大明軍隊是軍為將有的私軍模式,那么今天被**謀部改造過的軍隊,在朱由檢看來,倒是呈現出了幾分黨軍的風采。
**謀部品嘗過了陸軍軍官學校帶給自己的好處,自然不愿意在軍中出現其他競爭對手。除了已經無欲無求的孫承宗之外,其他**的官員們都一致認為,海軍軍官學校同樣應當置于**謀部管轄之下。
然而這個要求理所當然的被崇禎給拒絕了,在海軍管理機構尚未成型之前,朱由檢顯然不希望讓陸軍去操控培養海軍軍官的大本營,一方面是因為軍中力量的平衡,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海軍中培養出一批海上肉搏戰的軍官來。
海軍軍官學校于是被轉到了京畿都督府的管理之下,不僅僅是因為京畿都督府的官員們大都來自于福建和浙江,更因為京畿都督府組建完成之后,崇禎就收回了直轄都督府的權力。未經他這個皇帝授權,**謀部無權干預京畿都督府內的一應事務。
俞咨皋雖然指揮作戰不行,但是對于官場上的那些事情倒是了如執掌,更別提他背后還有一個老奸巨猾的工部尚書吳淳夫出謀劃策。俞咨皋很清楚,因為他水師出身和南人的背景,想要在**謀部中出頭,那基本是沒什么指望的。
但要讓他對著**謀部一群年青官員俯首貼面,他又有些不服氣。畢竟他現在可不是福建總兵,而是京畿都督府都督,是深受皇帝信任的武臣。不受皇帝信任,他又怎么可能率領京畿左近的全部軍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