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蘇長清王承恩 > 第114章 西安和京城

      第114章 西安和京城

      黃立極沉默了十多秒后,才平靜的向崇禎回道:“江南士林稱頌文文起剛直清正,前次被陛下所斥,乃是因為有小人蒙蔽,因此民間多有士大夫為之抱不平。

      而臣也聽聞,文文起返鄉之后,并沒有因為受到陛下的斥責而閉門悔過,而是三天兩頭的邀請友人聚會,聚會時還常常寫詩作文抒發自己的不得意,怨憤之意溢于表啊。

      陛下此刻起復他,是不是太早了些?還是再等等,磨一磨他的性子為好。”

      朱由檢思索了片刻,方才繼續說道:“文文起畢竟是名門之后,又一向自詡為君子,如此被朕趕了回家,沒點怨氣也是不可能的。朕起復他,其實也不是真的認為那些士大夫說的對,只不過是形勢使然而已。”

      黃立極有些納悶的問道:“形勢?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檢低下頭在面前的桌上翻找了一下,便找出了一份文件遞給了黃立極,“先生先看看這份文件。”

      黃立極接過了崇禎手中的文件,先看了眼封面上的文字,了解了這是錦衣衛提供的情報,這才翻開了內頁。文件的內頁并不多,他很快便看完了里面的內容,抬起頭來驚訝的說道:“這個,這個溫長卿在南京是不是做的太過了?300多新科舉人,他一口氣斥退47人,將近新中舉人數的一成半,復社的成員也全部被革退,這恐怕難以服眾吧。”

      朱由檢也有些無可奈何的回道:“溫侍郎這個人啊,其他倒也還好,就是心胸不夠寬大。他南下的時候,朕倒是囑咐過他,復社中人雖有結黨營私之嫌,但是加入復社的士人大多是江南之菁華,朝廷總要給他們一個悔過的機會。

      比如陳子龍、徐孚遠兩人,雖然名列復社,但是此前也為朝廷在上海開辦的農業研究分院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對于他們總是要網開一面的。而且陳子龍還是徐先生的弟子,就算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豈能因為陳子龍和他吵了一架,便將他也革除了。

      此科江南鄉試,雖然復社有人和考官私下溝通,的確有舞弊之事。但如果就這么把復社一網打盡了,恐怕江南士紳大族非同朝廷決裂不可。

      朝廷如父母,士紳如子女,子女犯了錯誤當然要教訓。不教訓他們,他們就不知道什么叫規矩。但是民間父母教育孩子,打一棍子,還要給人揉一揉,免得真把孩子逼成了逆子,那就有違父母教育孩子的本意了。

      此次朝廷處置江南科考舞弊案,也大致就是父母教育孩子,這溫體仁做了嚴父,朝廷總要做一做慈母,把這些士紳的心再拉回來,免得他們和朝廷離心離德。

      文文起系出名門,在江南士林中有好大的名聲。朕起復了他,一來可以平息這兩年江南官吏對于朝廷新政的不滿;二來也可以借此讓他整頓下江南士林的風氣。

      朕希望這些江南士紳官吏們了解一件事,這江南是大明的江南,但這大明可不是江南士紳官吏的大明。朝廷頒發新政,乃是為了挽救大明的國運,這不是一群腐儒可以肆意批評的。這些士紳在江南各地興修書院,又資助各地文人結社,他們這是想要對抗朝廷啊。”

      了解了崇禎起復文震孟的意圖,黃立極心里頓時松了口氣,他不由小心的問道:“那么陛下打算如何啟用文文起呢?”

      朱由檢不假思索的說道:“溫體仁承辦的江南科考案差不多也了結了,朕看不多久,彈劾溫體仁的奏章也就要如雪片般飛來了。

      朕也不想和這些人打嘴皮官司,咱們就先早做準備就是了。南京科舉弊案一出,兩名主考官和南京禮部尚書顯然都是有責任的。怎么處置他們,內閣可以拿出一個意見來,但是南京禮部尚書恐怕要換一換人了。

      我看就讓文文起接任南京禮部尚書,讓他復核這件舞弊案,給他九個恢復科名的名額,這樣他就不會拒絕朝廷的任命了。另外,待他上任之后,便要求他嚴查南方各省書院的教學內容和教師的資格。今后沒有在禮部備案過的書院,都要嚴令地方官員搗毀,已經就讀的學生轉到合法的書院中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