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對著他點了點頭說道:“那么軍火生意的事情,我們先說到這里,接下去是關于龍江船廠的事,朕給沈廷揚的信件,他給你們說過了嗎?”
沈培頓時恭敬的回道:“小民已經從他那里聽聞了,這次上京時,其他幾家參股船廠的家族,讓我代表他們向陛下承諾,我們愿意接受董事會管理船廠的模式。
不過龍江船廠就在南京,陛下為何要把南京制造總局放到寶山和松江之間的地方呢?雖然附近有一個上海縣城,但是縣城之外現在就是一片稻田而已,要是重新修建港口、地基和房子,恐怕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朱由檢不以為意的說道:“南京雖然有現成的港口、道路和房子可用,但是南京這地方畢竟是我大明的兩京之一,龍蛇混雜。
如果今后龍江船廠、江南制造局出現了盈利時,恐怕那些南京的勛貴們,是不會看著眼前的肉不去咬上一口的。
朕畢竟是在北京而不是在南京,要是出了些什么事,朕也未必能夠及時反應。
上海縣現在雖然小,但是它地處江海要津,北面是長江,可以上通湖廣。東西面的吳淞江和黃埔江,又下接太湖。地理位置可謂優越。
就算現在那里是一片稻田,今后也會變成一座比南京更為繁華的城市。且上海縣人口不多,地方縉紳豪族也少,想要在這里收購土地,遇到的麻煩也會少上一些。
朕已經想過了,上海縣改市之后,除了原來的上海縣地區之外,寶山所和崇明島也會一并納入新的上海市,且上海市將會由朝廷直接管轄。”
沈培頓時不做聲了,他之所以不想把江南制造局放在上海,就是因為崇明島不屬于上海縣。
沈家作為外地人,在上海肯定會有所不便。但是現在既然皇帝把崇明和上海捆在了一起,他自然也就沒什么意見了。
更何況皇帝說的也不無道理,南京畢竟權貴眾多,在他們面前,崇明沈家還真不算什么,若是最后真的被那個權貴盯上了,沈家還真要破財免災了。
朱由檢端起了茶準備送客時,他又想起了什么,停止了手上的動作,對著沈培說道:“你今天回去后休息一天,然后明日朕會讓人帶你去看看京城兵工廠的一些存貨,你看看那些三槍和舊火藥可以出售給那些島上的土著嗎?
兵工廠里還制作了不少新機器,到時你南下的時候帶上幾臺和一些人手,就以他們為核心建立這個江南制造局好了。另外,過兩天朕會讓上海市的新縣官和你碰碰面,你們兩人要互相配合,早日把上海市這個貿易港給朕建起來…”
送走了沈培之后,朱由檢起身就對著身邊的王承恩說道:“朕決定了,你替朕同徐閣老說一聲,讓他把宋應升放到上海市知縣的位置上去。”
王承恩趕緊回道:“臣知道了,臣這就去辦。還有一事,臣要向陛下匯報。”
朱由檢看著他問道:“什么事,你說。”
王承恩躬著身子小心的說道:“唐山冶鐵廠的資金200萬元,已經全部籌集妥當了。
現在有兩件事要請陛下定奪,一個是唐山冶鐵廠配套設施眾多,需要一個負總責的主事者;二是鐵廠的選址,究竟放在何處?”
朱由檢想了想,便問道:“勘察隊的地圖發回來了嗎?”
王承恩對著外邊的小太監吩咐了一句,讓他拿過來一份已經準備好的圖紙,然后親自展開給皇帝看著說道:“詳細的新式地圖還沒能完成,不過臣讓他們準備了一幅簡略圖。”
朱由檢看了一眼,發覺的確比之前的山水畫地圖要詳盡多了,可惜勘察人員還是太少,他想要的等高線地圖,現在還是無法完成。
“勘探師、工部官員和官營冶鐵場的工匠們是什么意見?”朱由檢一邊努力辨認著地形,一邊問道。
“勘探師覺得冶鐵廠最好是放在距離鐵礦近的地區,因為鐵礦石用量大,就近運輸方便。現在鐵礦勘探出來的地方是遵化和薊州鎮附近的山區,而煤礦則是在開平中屯衛附近。
工部官員則認為放在遵化城最好,這里原本就有官營鐵廠,打鐵為生的人不少,現在恢復起來應當也不難。
官營冶鐵場的工匠則認為鐵廠應當設置在一個水運方便的地方,這樣鐵礦、煤炭可以方便的運輸過來,制成的生鐵也能方便的運出去,且鐵廠用水也好解決。”王承恩一邊記憶著著,一邊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