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心素的威脅下,這名女子結結巴巴,顛三倒四的述說了自己的經歷。
她是一名英國人,父親是安汶島上英國商館的辦事員,叫**森.托馬斯。
16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長約翰·薩利斯乘“丁香號”在平戶登陸。他帶來了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致德川家康的信,并打算建立據點與日本通商。
在威廉·亞當斯(即三浦按針),一名被德川家康冊封為武士的英國人的幫助下,英國人在平戶建立了一座小商館。
他的父親正是被留下來籌建平戶商館的7人之一,但是英國人帶來的西洋衣物、印度棉花、象牙、蠟燭并不受日本人歡迎,商館的盈利狀況很是糟糕。
不過對于她父親來說,這段在日本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的糟糕。她父親在平戶的這段日子里,認識了她母親春子,一名日本小商人的女兒。
1614年,她的父母親結婚,一年后就有了她。1617年,在她父母親結婚的3年之后,愛森.托馬斯被調至安汶島的英國商館,英國人企圖插手貿易利潤最為豐厚的香料貿易。
1618年,她的母親帶著她抵達了安汶島同父親團聚。但是當安汶島上的英國商館正逐步擴大香料貿易的規模時,荷蘭人襲擊了島上的英國商館。
這場被英國人稱為安汶島大屠殺的事件發生在1623年,殘存的英國商館人員不得不撤離了安汶島。
但是艾達.托馬斯的父母卻喪生于這場大屠殺,而心慌意亂的英國人在撤離時,忘記帶上了這名父母雙亡的8歲女童。
艾達.托馬斯因此落入了島上土人的手中,這些土人給她起了一個**的名字叫做阿依莎,并把她送給了島上的土王。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她原本應該在幾年后,成為這位40多歲的土王的一名妃子。
不過荷蘭人驅逐了安汶島上的英國勢力之后,就加快了對于島上的殖民進程。這位土王為了尋求一位往來日本和東南亞華商的金錢援助,就把她和另一位女童送給了這位華商。
攜帶她們返回日本的船只在臺灣附近遭遇了風暴,她的運氣還不錯,抓著幾只被繩網束縛在一起的木桶活了下來,然后被路過的一艘日本船只救了下來。
但是這位日本船主并沒有存下什么好意,他把她帶回日本之后,就命人教她茶道、歌舞、書畫等技藝,準備把她送給某個大名作為玩物。
她曾經試圖逃回母親的家族中去,但是很快就被她的親舅舅送回了那名日本船主處。她發覺,想要逃離這名日本船主的控制,只能逃離日本。因此在打聽到有船前往明國之后,就不顧一切的偷偷上了船。
聽完了這名女子的故事,許心素打量著她的身形,心里頗有些驚奇,“明明還是一個不足14歲的女童,身材倒是出落的跟17、8歲的少女似的,這也長的太成熟了些。”
許心素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對著這名女童說道:“我讓人帶你下去梳洗一番,然后讓我們看看你究竟有沒有學習過舞技,如果你說的是實話,那么我就會帶你去明國。”
揮手讓人帶著女童艾達下去之后,許心素讓翻譯對著這些日本船主簡單的說了幾句。這些日本船主既沒有聽說過,也對艾達的事毫不關心,解開了疑惑之后,宴席再次熱鬧了起來。
新鮮的海產即便是日本人也一樣吃的不亦樂乎,折騰了半個時辰之后,宴席上的一干人等都微微帶上了幾分醉意。
就連許心素自己都忘記了席中女童事件的插曲,他對著身邊微醺的盧九德請示道:“公公,今晚的宴席不如就到這里,明日我們還有繼續趕路呢。”
盧九德有些面紅耳赤的回道:“不錯,雜家也感覺差不多了…那是誰?這名女子倒是比之前的那群強多了…”
許心素轉頭向場中看去,一名容貌在面紗遮蔽下的舞女,在場內跳起了極具異域風情的舞蹈,在他的記憶中,似乎是大食人那邊流行的風格。
原本容貌看起來只是一般的女童,在換上了舞女的服飾之后,卻變得嫵媚誘人了起來,特別是盈盈一握的腰伎,扭動起來讓在場的幾名日本船主都流露出了貪欲。
許心素這才理解,那位救下艾達的日本船主,為什么想要把這名女童當做一件禮物送給某個大名。
他正思索的時候,盧九德突然幽幽說道:“如果再訓練她一些時間,想來陛下也會為她著迷的。”
許心素頓時下意識的回道:“公公所極是。”兩人的視線交匯了片刻,很快就轉到了場中的艾達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