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寧侯朱國弼爽快的說道:“事后必然調他們二人離開遼東,關外之事,當由關寧諸軍做主…”
送走了吳襄之后,靈璧侯湯國祚對著撫寧侯朱國弼說道:“事成之后,真要把王之臣和滿桂調離遼東?關寧軍現在已經如此陽奉陰違,真要讓他們在關外做主,豈不更要飛揚跋扈了?”
朱國弼嘲笑的說道:“這朝中大事,什么時候輪得到我們這些勛臣做主了,那些讀書人自然會有打算,我們何必多事。只要這次能嚇唬住陛下,讓他不要多事,我就心滿意足了。”
靈璧侯湯國祚心里有些不甘心,他小聲的試探道:“難不成,我們就不能趁著這個機會,把那些朝中的讀書人也換上一批?”
撫寧侯朱國弼頓時嚇了一跳,他驚駭的看著湯國祚說道:“你沒發瘋吧?要是沒有這些讀書人的首肯,你以為我們能煽動京營、薊州軍鬧事?我們要是敢這么干,那些讀書人肯定會召集天下勤王軍上京的。
我大明南北二京,各有六部,你以為是為了什么?我們若是敢擁兵行廢立之事,南京六部必然是要號召天下清君側的。其他且不說,只要南京斷了漕運,這北京再多的兵也得四散而去…”
湯國祚頓時訕訕笑著說道:“我只是這么一說,撫寧侯聽過就算了。不過這英國公那邊,還是不愿意見客嗎?”
撫寧侯朱國弼沉默了一陣之后,才說道:“這英國公畢竟也年老了,有些事大約是不愿插手了。不過現在大事已定,有沒有英國公的允許都不重要了。
明日南城祭祀遼東死難將士,營中將官多數都要前去,這些人不在營內,京營之內誰還能彈壓的住,士兵入城鬧事呢…”
當晚在袁崇煥寓所的書房內,吳襄簡單的對袁崇煥介紹了,他下午同兩位侯爺見面的情況。
“袁大人,現在我們該怎么做?”吳襄恭手站立在書桌前,恭敬異常,看起來他就像是袁府的一名奴仆一樣。
袁崇煥對面前的情景習以為常,他似乎已經習慣了這些關寧軍軍官對他的恭敬。
“你來的時候,復宇是怎么對你說的?”袁崇煥對著吳襄問道。
“祖總兵已經帶4000騎兵駐于山海關外60里處,若是京師有詔,六日內必能抵達京城。祖總兵令卑職告訴老大人,關寧軍之動向,老大人可一而決。”吳襄仔細的回憶了一遍姻親的吩咐,一字不差的向袁崇煥復述了一遍。
袁崇煥聽完之后,就一直默不作聲,直到書桌上的燭光變得暗淡了之后,他才驚醒了過來,拿起剪子剪去了燭花。
看著復又變得明亮的燭火之后,袁崇煥才下定決心的說道:“你明日便待在房內不要外出,若是事有不諧,我當說服當朝諸公召關寧軍入衛神京。
京中各勛家心思不一,我看這亂子他們能煽動起來,卻未必能平息下去。若是能說服關寧軍入衛,則朝中大局必有變故,只要能令內閣幾位閣老下臺,則陛下之新政乏人推行,自會敗亡。
不過陛下召滿桂率兵入京,究竟是為了什么?難道你們什么風聲都沒收到嗎?”
吳襄想了一會才回答道:“陛下公開的旨意是要滿大帥入京敘職,并要檢閱遼東將士派出的代表。私下的想法,卑職就不清楚了。”
袁崇煥思索了半天之后,終于放棄的說道:“1500騎兵在郊外,自然能夠踏破數倍于此的京營軍士,不過在京城之內嗎?也發揮不出十分之一的力量,有朝中幾位大人在此,區區一個滿桂也翻不出什么風浪來。一切就看明日了,你且退下吧。”
吳襄卻沒有挪動腳步,而是小心而謙卑的說道:“袁老大人,卑職有一點疑問想要請教大人。若是明日陛下不肯撤除新政,也不愿意召關寧軍入衛,我們該怎么辦?”
袁崇煥看著吳襄輕輕哂笑道:“陛下不過是一個沖齡少年,明日京城之內亂兵橫行,陛下躲入宮內尚來不及,那里會想到這些問題。
只要陛下把平亂之事交給孫大人,我等就有了召關寧軍入衛的大義名分。陛下肯不肯撤除新政不重要,只要打死了陛下手中的惡犬,陛下手中也就沒有了要挾朝臣的武力了。
今日內閣中的幾位閣老,一向都以圓滑著稱,既然陛下失去了控制朝政的力量,他們自然會主動求去的。
今后這大明朝堂之上,終究還是要我等說了算,陛下還是應該先好好學習治國之道,順便為大明社稷繁衍子孫方才是鞏固國本的正道。
至于吳參將,你還是別胡思亂想了,心懷二意的人,可沒人會喜歡的。”
“老大人多慮了,卑職怎敢有其他想法…”吳襄臉色變了一變,旋即恭順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