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蘇長清王承恩 > 第109章 修訂度量衡

      第109章 修訂度量衡

      “敢問尊敬的陛下,何為標準?”鄧玉函迫不及待的第一個發問了,作為一名科學研究的狂熱者,他對任何新事物和新理念都保持著好奇之心。

      朱由檢有些發愣,遲疑了好一會,才猶豫的解釋道:“所謂標準,就是本身合于準則,可供同類事物比較核對的事物。比如我們以一粒米作為標準,任何大于或是小于它的米粒就是不標準的米粒。又或者我們取一個日冕作為標準日冕,那么同一時間其他日冕和它所顯示的時間不一致,那么我們可以認為其他不同時間的日冕是不標準,有問題的。”

      鄧玉函仔細的思考著朱由檢的解釋,連連點頭說道:“尊敬的陛下,您真是擁有無上的智慧。只要我們設定出一個標準,那么不管是在大明還是在歐洲,我們就能制造出同樣的器具,這對于大明和歐洲的交流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朱由檢這才想起,歐洲人現在同樣沒有標準的概念。歐洲公制度量衡的出現,那是法國大革命時代的事。而隨后的拿破侖戰爭,又把法國人制定的公制標準帶向了全歐,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歐洲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

      朱由檢正想著,徐光啟也面帶微笑的贊賞道:“陛下這個用幾何原理的方式,把長度、體積聯系起來實在是太精妙了,比之劉歆以黍米與律管制定度量衡的方式更易操作,臣以為重制度量衡可行。”

      對于徐光啟所說的,以黍米與律管制定度量衡的方式,鄧玉函和金尼閣都很感興趣,忍不住向徐光啟詢問了。

      徐光啟看到朱由檢也是懵懵懂懂的,一臉模糊的看著自己。索性就為三人講述了,王莽命劉歆制定度量衡的故事。

      簡單來說,在劉歆構建的度量衡體系中,首次把長度、體積、重量三個度量衡單位聯系了起來,這對于中國的自然科學來說是一大進步。

      他以某個品種的黍米為標準,以1粒為1分,10粒為1寸,90粒合黃鐘宮律管長9寸,100粒為1尺;一黃鐘宮律管的容積是1200粒黍米,記為1龠;1200粒黍米的重量為12銖。

      但是這種理論上精妙絕倫的度量衡系統,在現實使用中受限于黍米的不可重復性,你無法保證你作為標準的黍米和劉歆手中的黍米是一模一樣的。因此這套度量衡在實際使用中,就變得錯漏百出了。

      但是不管如何,這套標準第一次脫離了人體部位的丈量,是中國人第一次試圖以一種穩固的方式把度量衡固定下來。比法國人制定公制度量衡標準,足足提前了1800多年。

      鄧玉函和金尼閣聽完了徐光啟的介紹之后,無不對劉歆設計的度量衡體系贊嘆不已。

      聽完了徐光啟說完這個故事,三人馬上就轉入到了如何制定標準長度的討論上了,在崇禎提出的這個度量衡體系內,一切的基礎就在于標準長度之上。

      只要這個標準長度能夠為人所信服,那么整個公制度量衡體系就算是建立起來了。對于這種科學問題上的討論,三人顯然都很投入,僅僅是一會就把還在一邊的崇禎皇帝給忘卻了。

      三人首先否定了以人體部位作為標準長度的計量,因為后人無法對標準長度進行校正,那么這套體系最后也會同劉歆建造的度量衡體系一樣,陷入到混亂的地步。

      三人小聲而又激烈的討論著,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監丞劉友榮帶著幾名官員抱著監生們做好的文章走進來時,朱由檢終于忍不住插嘴對三人說道:“為什么不以地球赤道周長的4千萬分之一,作為一個標準單位呢?”

      “為什么是赤道的周長?”鄧玉函有些奇怪的問道。

      “為什么是4千萬分之一?”徐光啟、金尼閣異口同聲的問道。

      朱由檢眨著眼睛深恨自己多嘴了,他怎么忘記了,眼前這三人都是科學家,他們可不會因為自己是皇帝,就在科學研究上對他唯唯諾諾。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