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有些沖動的問道:“如果朕請鄧先生替我邀請這些學者來大明做研究,他們會來嗎?”
鄧玉函楞了一下,有些猶豫的說道:“尊敬的皇帝陛下,雖然現在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行,已經不像幾十年前那么困難了。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遠洋航行始終是一場看不到結局的旅行。
在我的家鄉,每次有人做遠渡大洋的航行時,都會提前為他舉行一次彌撒,寓意是如果不幸在旅途中出了意外,也算是提前舉行了葬禮了。
老實說,我真不能像皇帝您保證,他們會接受您的邀請,前來東方。不過我可以試著替您邀請我的兩位好朋友,開普勒先生和伽利略先生,不過我希望皇帝您別抱太大希望。”
朱由檢微微有些失落,不過他馬上振奮了精神說道:“羅馬教皇派遣了耶穌會,向大明展示了友誼。作為大明的皇帝,我希望能派人前往歐洲,對教廷做一次回訪,以表示朕的友誼。
當然今年的季風是趕不上了,而且準備送給教皇冕下的禮物也需要準備,不過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成行。不知道金尼閣先生,能否為朕聯系前往歐洲的商船呢?”
崇禎的話頓時讓金尼閣大為興奮,這簡直是他踏上這片土地以來,聽到過的最動聽的話語。
金尼閣壓抑住自己的興奮,盡量平靜的說道:“如您所愿,尊敬的陛下。耶穌會一定會為您準備好最堅固的船只,和最有經驗的水手,讓陛下您的禮物,完整無缺的出現在教皇冕下的面前。”
朱由檢微笑著對金尼閣點了點頭,他決定再給這些中國耶穌會的傳教士們一些甜頭,好讓他們接下去更有干勁的工作。
“你們既然來到了京城,為朕做事。那么朕也不打算虧待你們,利瑪竇先生在正陽門內洪武崗西崇禮街上建立的教堂,朕會下令發還給耶穌會。”朱由檢輕聲細語的對著面前的三人說道。
大明皇帝的善意,讓金尼閣和鄧玉函都顯得很高興,金尼閣完全沒想到,才到京城沒多久,耶穌會就取回了自己的教堂,這簡直比他進京前所預想的最好前景還要美妙。
金尼閣在興奮之余,突然向起來一件事,他從袖子內取出了一份折疊好的目錄,呈給崇禎后說道:“尊敬的陛下,這是我和幾位耶穌會的教士,在這些天趕錄出來的書籍名錄的一部分。這里大約有300多部書籍,除了書目之外還有簡單的內容介紹,請陛下過目之后,挑選一些合用的書籍出來,我們好優先翻譯出來。”
朱由檢略略的翻看了幾頁,這些耶穌會的教士似乎并沒有把書籍分類,只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了下來,因此雖然目錄上記載了大約不到200余本書目,但是已經看到朱由檢頭暈眼花了。
匆匆掃過幾眼之后,朱由檢合上了目錄,然后對著金尼閣說道:“我覺得不必著急忙著翻譯,金先生還是先把所有的書籍按照法律、藝術、哲學、物理、化學、數學等門類,分門別類的整理好,編制出一套索引先。很快我就會挑選一些好學上進的年輕人給你,讓他們跟著你學習這些語文字,并翻譯這些書籍。朕現在最想要翻譯出來的,是關于歐洲商業法律上的書籍,如果金先生這次攜帶的書籍中有這些內容,請優先翻譯出來。”
金尼閣嚴肅的點了點頭,向崇禎保證道:“陛下的書籍分類方式很別致,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編制出陛下想要的書籍索引,至于法律上的書籍,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攜帶的書籍中應該會有這樣的內容。”
站在另一邊的鄧玉函有些忍耐不住的詢問道:“尊敬的陛下,不知道您打算什么時候開始編制新的歷法呢?我非常希望能盡快的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
朱由檢看著鄧玉函微笑著說道:“鄧先生不用這么著急,我們中國有句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修訂歷法之前,朕希望徐先生和諸位能夠重新制定大明的度量衡。
今天的大明,不要說北方和南方的度量衡有出入,就是同在京城,城東的糧食鋪子和城西的糧食鋪子,他們所用的量斗都有出入。
以這樣粗糙的度量衡,又怎么能計算出精確的歷法來呢?而且重量、長度、體積的單位混亂,三種物理單位之間的換算繁難復雜,這完全不符合大明作為**之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