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江南農業的變化趨勢,如果國家不采取有效措施,則江南遇到災害,國家拿什么去賑濟災民呢?今天大明的九邊軍鎮,完全依賴于江南的糧餉,如果江南受災就等于是整個大明都受到了災害。
“…所謂豐年積谷,荒年防饑。就是國家稅賦的意義之一…”朱由檢如此評價道。
柳敬亭停下了腳步,他不知不覺遐想的時候,已經走到了信親王府的門口。
柳敬亭沒有像往常一樣,走向側門進入府邸,他背著手抬頭仰望這信親王府的牌匾,思考著一些事情。
他這10來日沒去見王守履,終于讓王守履忍耐不住,親自找上了門來。一是為了探聽信親王的心思如何,畢竟天啟皇帝病重的事已經傳開了。王守履想知道的就是,信親王登基的話,會不會對魏忠賢等人下手;
二是王守履想要柳敬亭盡快脫身離開京城,畢竟當信親王還是一個藩王的時候,朝中百官沒人會注意他在做什么。但如果天啟真的病重不治,信親王登基為帝的話,朝廷眾人必定會注意到信親王身邊的人。如果柳敬亭冒名進入王府結交信親王,而他還和東林黨人有瓜葛的話,那么東林黨人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雖然東林黨人身后是整個江南縉紳和士林的支持,但是已經被魏忠賢摧殘過一遍的東林黨人,明面上的力量已經大不如以往了。
而浙黨、楚黨、齊黨組成的閹黨在晉商的支持下,正是此消彼長的勢頭。東林黨人既然打算要趁著帝位更迭的時候,對閹黨進行反擊,自然不會給政敵留下一個攻擊的把柄。
然而出乎王守履意料之外的是,柳敬亭一反此前對他聽計從的樣子,對他的提議完全沒有回應。王守履雖然惱怒異常,但也不得不耐下心來,對柳敬亭曉以利害關系,最終勉強得了一個考慮幾天的回答。
王守履雖然不知道這10來天在柳敬亭身上發生了什么,但是柳敬亭這種遲疑不決的態度,讓他又驚又懼。東林黨人已經禁不起再來一次清洗了,可是如今在京城,被閹黨監控的死死的東林黨人,卻無法對柳敬亭出手,他也只能郁郁離開了柳敬亭居住的地方。
柳敬亭之所以寧可冒著生命危險也想要留在京城,是因為這幾日和信親王的交談中,他突然發現,原本以為想要改變大明貪官污吏橫行,勢族豪門競相奢靡,而平民百姓苦不堪的現實,就是要支持東林黨人這樣的正人君子們秉持朝政。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所能做的,就是為東林黨人搖旗吶喊。但是在信親王的描述中,想要改變大明的這場變革中,未必沒有他這樣的平頭百姓的位子。
柳敬亭雖然年少時就因為犯罪而到處流浪,最后機緣巧合下成了一名說書人。但是他始終沒有忘卻,少年時對掃平江南倭寇的戚將軍的崇拜,能像戚將軍一樣匡扶天下,保護黎民百姓這是他未曾放棄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