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就比較簡單了,那就是全力解黃百韜第七兵團之圍。
對于杜聿明的兩個提案,杜副司令極力主張以第一方案來運作,但是卻召來劉峙等徐州剿總內部許多高級指揮官的反對,他們認為第二方案才是最佳選擇,而且認為也是最符合蔣**意圖的。在與第二兵團的司令官邱雨青等人商議后,徐州剿總最終還是以第二方案來進行。
在確定了以正面解救黃百韜第七兵團作為徐州剿總的主任務之后,圍繞著這個目的,徐州周圍的國軍各大兵團再一次調動開來,與此同時,催促電也再一次發到了此時還在新蔡附近的第十二兵團指揮部,這個電令是明確告之第十二兵團到達阜陽后繼續向徐州方向挺進,以幫助黃伯韜的第七兵團解圍。
十一師在新蔡城附近休整了一日,再向東去的路已然平靜了許多,又經過兩天的行軍,終于在十一月十二日到達了淮北的重鎮阜陽。
阜陽,位于淮北大平原的西面,淮河的最大支流穎河的下游,泉河匯入穎河之處,自古以來便是豫皖地區最重要的水陸兩運的中心,正是襟帶長淮,東連三吳,南引荊汝的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時候起,便是梁、宋、吳、楚之間的要沖,齊、魯、汴、洛之間的要道,向有淮南內屏,東南樞轄這稱。由于地處淮河大平原上,四周河水洄曲,地勢非常平坦,又幾乎無險可守,所以所建的城墻便越發得厚實高大;卻又由于年年水患猖獗,戰亂頻繁,這片本來十分肥沃的土地,在這個時候卻又顯得荒涼破敗,便是好不容易見到一座村莊,也難得見到幾個人影。
在十一師到達阜陽之前,這里原是新成立的整編七十四師的轄區,整編七十四師倒是在這里苦心經營了半年之久,完備了許多的城防工事,后來整編七十四師北調到了商丘,阜陽一度被解放軍占領,成為豫皖蘇解放區的一部分,但是在隨后的國軍進剿中,解放軍主力部隊從這里撤出,國民黨的地方保安團重新占據了這里,直到十一師從西面過來。
不管十二兵團什么時候再向北挺進,在這個時候,阜陽無疑成了大家從河南出發后的第一個集結點,第一梯隊的左右兩部分隊伍的目的地都是這里。
十一師是十二兵團最先到達阜陽的,到達這里后,張賢馬上將十一師分派出去,以維護這座古城的安全。第二天,兵團指揮部也到達了這里。而做為左路的第十軍等部,也已經到達了阜陽以北,穎河上面的太和縣城,那里離著阜陽也不過六十多里地。
黃維再次召集大家開了一個碰頭會,在這個會議上,當然首先宣布了徐州方面的最近部署,同時也向大家通報了黃百韜部被解放軍圍攻的消息。
“我們十二兵團還要繼續北進,按照徐州方面的要求,要我們盡快趕到宿縣,與劉汝明部匯合,以保證徐州南面的安全,以及津浦鐵路的通暢!”黃維朗聲地對大家發布著上面的軍令。
“不知道司令有什么計劃?”坐在上首位置上的第十軍覃軍長問道。
黃司令命人鋪開了一張很大的地圖,他走到了地圖之前,用手杖指著上面的標識,道:“我們的行軍還是按原來的計劃,分來左右兩路,你們第十軍與第十四軍還為左路,從太河渡過穎河,向東北插向渦陽,渡過渦河后與右路合兵一處,向宿縣移動!”他說著,又看了看覃軍長下首坐著的十八軍軍長**,道:“楊軍長,你們十八軍還是與兵團司令部一起,作為右路,從阜陽渡過穎河后,也是向東北方向進發,過西淝河,到達蒙城,然后再以蒙城為跳板,與左路軍合兵一處,進入宿縣!”
**也點了點頭,對于這個行軍方案并沒有太多的異議。
蕭參謀長不由得問道:“司令,我們的第二梯隊呢?要不要等一等他們再行動?”
黃維司令官想了一下,搖了搖頭,道:“徐州方面催的急呀,如果我們在阜陽再等八十五軍的話,只怕再等兩天他們都到不了,我們還是先行動吧,在阜陽留下部分兵力據守,作為一個基地,等八十五軍趕上來后再一起趕往蒙城!”
“是!”眾人齊聲應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