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的困境,****也大為擔心,一方面命令東部在豫皖蘇地區的陳粟兵團和在豫西的陳謝兵團極力配合支援劉鄧,以打開大別山的局面;另一方面,又組織了第十縱隊,從冀南豫北出發,帶著許多資金和物資,由縱隊司令王坤率領,浩浩蕩蕩進援大別山區。
第十縱隊由三個旅組成,人員近兩萬,但是路上又接收六千多的南下干部團和一萬兩千多的原劉鄧所部的傷愈傷兵,再加上地方上調撥的隨行民工,形成了一個總人數達四萬五千多人的龐大行軍隊列。十月二十一日,第十縱隊在華東野戰軍的掩護之下,在山東范縣渡過了黃河;十一月九日,又在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的掩護下突破了隴海鐵路,十一月十一日抵達陳粟大軍重新恢復的豫皖蘇解放區;十一月十五日,第十縱隊穿越黃泛區南下,于二十七日渡過淮河,在劉鄧兵團第十二縱隊的配合之下,突破國軍整編第十師封鎖的信陽到璜川公路,進入大別山;在光山縣的何阪與劉鄧的野戰軍司令部會合。
其實,第十縱隊與整編十一師到達大別山區的時間很近,一前一后,相隔不過數日而已。第十縱隊在突破整編第十師封鎖的信璜公路時,有較大的損失,其他時候基本上還算順利,這也說明了此時國軍兵力上的薄弱,無法在沿途對其進行攔截,部署也十分被動。
這個時候,針對大別山區的戰事,劉鄧大軍不得不采取避實就虛的戰法,以躲避國軍的尾追截堵。遵照****軍委的指示,劉與鄧經反復研究后,認為大別山區不適合留置過多的兵力,決定以內外線配合來粉碎國軍的四面圍剿,所以采取了分兵作戰的方針。根據這個方針,由劉率領第一縱隊和軍區及中原局機關,轉到淮河以北地區進行休整。留在大別山區的三個縱隊,在**、**的指揮下,采取了以旅為單位分散活動的方式,與國民黨軍在大別山周圍兜圈子。對于新到的第十縱隊,則令其向西穿過平漢鐵路,到桐柏山去創建根據地。
為了配合第十縱隊的行動,襄河縱隊被要求從西面向東越過鐵路,在大別山北麓牽制住此時氣勢洶洶而來的整編第十一師,這也就是劉興華之所以出現在信陽的原因。
劉興華帶著襄河縱隊的兩個旅一萬多人連夜越過平漢鐵路,抵達了光山縣南部,這個時候,整編十一師也已經對大別山展開了搜索進攻。
此時,在縱隊的臨時指揮部里,劉興華與政委熊卓然以及兩個旅長和主要的參謀人員,正在研究著對策。
指揮部里,劉興華一直在抽著煙,只有政委熊卓然在講解著:“我們的任務是拖住敵人整編十一師兩到三天的時間,給我們的友軍創造出能夠從容突破平漢鐵路的機會!這個任務說容易也容易,但是說難也很難!”
大家都點著頭,第一旅的旅長梁三笑道:“我們只要牽著敵人在大別山里走兩天,不就行了?”
熊卓然卻搖了搖頭,有些無奈地道:“雖然你的想法不錯,但是我們如何能夠讓敵人象牛一樣,聽從我們的指揮呢?”
梁旅長道:“那熊政委,你有什么辦法嗎?”
熊卓然笑了一下,看了看坐在邊上的劉興華,道:“老劉呀,還是你來講吧!”
劉興華點了點頭,掐滅了手中的煙,卻又舍不得丟掉,而是小心翼翼地揣在了兜里。這才站了起來,用目光掃視了一下自己的手下,這才道:“這一次劉總司令給我們部署這個任務之前,曾經問我對整編十一師有什么想法?”
“你怎么說的?”大家問道。
劉興華笑了一下,卻反問著他們:“這里我想問一下你們,你們對敵人的這個整編十一師有什么想法?老梁,你先說說!”
梁三憤然地道:“這是我們的老對頭了,上一次我們差一點毀在他們的那個一一八旅手上,雖然最后我們還是沖出了他們的重圍,但是那一仗我們的損失太重了,這個仇我一直想報!”
劉興華點了點頭,又問著第二旅的華峰旅長:“華旅長,你也說說看!”
華旅長與梁三一樣得憤慨:“我也和老梁一樣,恨不能將這個師撕爛才好!”
劉興華與熊卓然對視了一眼,兩個人同時點了點頭,他轉過頭來又用目光掃視了一下在坐的各位,緩了緩才道:“我也是和你們一樣的心思,所以當時就在劉總司令那里這么說了。呵呵,但是馬上便被劉老總批評了一通。如今是敵強我弱,如果不計后果的想要去報仇,與之對陣,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所以他要求我們要學會忍耐,做到避實就虛,以保存自己的力量為前提,再考慮其他。如果能夠伺機尋找到他們的弱點,或許可以有所收獲。”
“那要是這么樣的話,我們就只好避戰了!”梁三有些泄氣。
“呵呵!要是一直避戰,我們怎么能夠完成任務呢?”熊卓然反問著他。
梁三卻是愣了愣,看著他那胸有成竹的樣子,不由得有些著急地道:“熊政委,看來你和老劉都已經有了方案,你就快說吧,別讓我們猜啞迷了!”
熊卓然笑了笑,道:“我們已經有明確的情報傳遞過來,整編十一師已經進駐到了仁和鎮,分兵兩路,十一旅和十八旅兩個旅并肩齊進,向南撲來,已經離得我們很近了!”
聽到熊政委如此一說,兩個旅長的面色都凝重了起來。
“這兩個旅任何一個可都不好對付呀!”華旅長經不住道。
“是!”劉興華也點著頭,卻又一笑,道:“可是我想摸摸這個老虎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