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我要從什么時候開始說起?”
“從最開始的時候,就是你剛剛進入海空集團的時候。”
“那內容可能有點兒多,我揀重要的說吧。”
“不,你不要管重要不重要,把你經歷的,知道的一切都告訴我,尤其是一些可疑的細節,明白么?”
“明白了!”,賴東林咬著嘴唇點了點頭,在心里整理了好一會兒后才開始了講述:
“海空集團,并不是做房地產起家的,在做房地產之前,他們的核心業務,是資產拆分買賣。”
“什么叫資產拆分買賣?”,賴東林才剛開始說,坤記就已經忍不住插嘴了。
“就是把一些優質資產買下來,拆分開來后,再賣出去。”
“啊?還是不懂!”,坤記一臉茫然的搖頭。
“阿賴,解釋一下吧,我想聽聽他的操作方式和過程。”
“是這樣的,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國企就慢慢陷入了困境。
絕大多數時候,并不是因為這些國企所在的行業出了問題,也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的國企大多是大而全的,部門、單位太過于龐雜,需要養活的人也太多了。
因此,許多國企,雖然主營業務這一塊是賺錢的,但平攤到其他產業中去,賬面上就虧損了。”
安小海輕輕的點了點頭,這個年代的國企大多數就是這個樣子的。
拿一個鋼鐵廠來舉例,它所包含的絕不僅僅是一條鋼鐵生產線,而是與之相關的諸多產業都在其中。
除了煉鐵、煉鋼、焦化、線材等主要生產部門以外,還會有一系列附屬企業,包括醫院、學校、幼兒園等等與生活相關的一切,甚至有些企業還會有自己的汽水廠、冰棒廠。
一個大型的國企,就像是一個獨立王國,只要加入其中,就能解決這一輩子所有問題。
這樣的企業,負擔可想而知,就算主營業務是賺錢的,但與其他部門一分攤,就很難說了。
“胡海空他們,就是尋找一些像這樣的長期虧損的國企,注資進去,或者干脆把它買下來,取得實際控制權后就進行改制,把各種與主營業務關聯弱的部門剝離出去,變成單獨的公司。
然后再經過一番包裝,把這些公司再一個個的賣出去。
他們最開始就是做這個的,胡海空把我請到他那里去,最開始就是負責資產清算和打包重組的。”
“你經手過的這方面的業務有哪些?能說說嗎?”
“當然可以,我經手的這方面業務一共有兩個,一家是海東電器廠,一家是深海造船廠。”
“才兩個啊?”,坤記有點疑惑。
“兩個,不少了!”,賴東林搖了搖頭:“這樣的業務牽涉面極廣,需要調動的資金、關系都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而且在處理過程中還必須十分小心謹慎,一個操作不好就容易激起民憤,一旦激起民憤,基本上就運作不下去了。
所以像這樣的業務,運作時間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
當然,一旦操作成功,利益也是極其巨大的。
海東電器廠和深海造船廠這兩單業務,前前后后加起來,總共持續了六七年,才算徹底結束。到最后,這兩單業務也為海東集團帶來了至少上億的利潤。
胡海空就是從這兩個項目拿到第一筆錢后,才開始進軍房地產的。
據我所知,他這一塊業務也一直沒斷,只不過后來就沒讓我參與了。”
說到這里,賴東林輕輕的舒了一口氣,這才接著說道:
“當然,資產拆分打包的買賣,胡海空從中攫取到的利益,并不只有賬面上那么簡單,這里面還有許多隱性利益。
比如說,海空房地產集團開發的第一個樓盤,深海花園。那片地皮,原本就是屬于海東電器廠的,只不過是掛在了海東電器廠的一個附屬企業頭上。
胡海空一眼就看中了那塊地皮,他暗箱操作了一番,在最后拆分發賣時,用極低的價格把那家附屬企業買了下來,那塊地皮自然就到了海空集團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