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康聞,也不賣關子,沉聲道:
“我需要湊出一支一兩萬人的兵馬,悄悄趕往渤海國,雖然不知道來不來得及,但若是那邊真有什么大的變故,或者這支軍隊,將會是大月氏國大軍,能否博得一線生機的關鍵。”
幾人面面相覷,許久后,年老的那名領主才沉聲道:
“好吧,既然是為了這事,我愿意擔這個責任,我們大家也是綁在一條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這種大是大非的面前,我還是分得清的。”
其余幾人思索再三后,也是齊齊點頭答應了下來。
李延康見狀,心中稍安,拱手道:
“多謝諸位相助,多虧了有諸位大義,突厥才能在此絕境中,尋得一線生機。”
“哈哈,李先生客氣了,我等也是為了保全自己罷了。”
眾人哈哈一笑,旋即紛紛告辭。
李延康目送他們離去后,煩悶的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
至少現在的他,不像是剛來那般,毫無應對的手段了。
只要他的計劃順利,那大秦就是真布下了天羅地網,也能為大月氏的人,尋得一條出路。
……
吳地的空氣,比起燕北來說,要顯得潮濕了許多,但也要更加的溫暖。
劉羽臨的車隊沿著官道行駛,越往南方,地上的雪也越來越少,只至消失不見。
途中,路過一座海濱城市,他們一行人進城休息,恰巧這城中,也在跟著大秦的策略走,在大興造船工坊,而其他的產業則相對較少。
走在街上,劉羽臨看著那些干的熱火朝天的造船工坊,忍不住皺眉。
隨行的隨行,也忍不住搖頭感慨道:
“早聽說,吳地富饒,被稱為江南水鄉,物產豐富,但現在這都變了樣啊,這城內除了與船舶相關的產業,倒是沒有其他的什么特色了。”
劉羽臨沉默了片刻,才嘆聲道:
“你看到的是產業的轉變,讓江南失去了活力,我看到的是,王大興造船業,實在是太勞民傷財了啊。”
“是啊,聽說王要造什么千噸重的鋼鐵巨艦,這樣的巨無霸,需要征調多少民夫,消耗多少財力,才能辦到啊。”
隨從也是搖頭嘆息。
劉羽臨苦笑道:
“只可惜王聽不進去我的勸諫啊。”
“可是也不至于……讓公子來當什么工部都造吧?這也太羞辱人了。”
旁邊另外一名年輕的隨從忍不住低聲嘀咕了一聲。
劉羽臨聽到這里,卻是擺擺手,制止了對方繼續說下去。
事已至此,工部都造就工部都造吧,他也不是個矯情的人。